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化学实验室

作者:化学实验室
{"name":"化学实验室","sizeType":1,"icon":"./statics/block/686b5dc055cb4391b9e7b396ed927f3f.png","order":9999,"description":"","comp":""}

回复

【转载】说说我自大学至今12年化学之路遭遇的安全事故

作者:Lussyfa
昨天在微博看到的一篇文,虽然自己对化学知之甚少,但是看这篇文还是觉得受益匪浅,主要是很带感啊,分享给大家看看 原帖地址:http://www.niubo.cc/article-2314-1.html 1.我这辈子遇上的第一次事故,今天看来都不算是事故了。 化大北区实验楼4楼。 我们班的一个2货配置重氮液(分析试验滴定用,那2货配置全班用的50升),然后不知道肿么回事,瓶子炸了。 重氮液溅了我们满身满脸满胳膊。 重氮液的毛病就是溅到皮肤上洗不掉,一块黄。 艹,当时的女生们(虽然长得不咋地)都差点自杀! 因为被毁容了。 其实说句实话,她们毁不毁容我叫的差别也不大。 我们男生倒是很淡定,反正知道最多半个月也就下去了。 就是全班童鞋走到大街上比较拉轰,路人纷纷以为我们是附近剧组拍魔幻剧演小妖精的群众演员没卸妆。 2.大学里面遇到的第二次事故,今天看来特么也算事故。 实验室做灰分试验,每个人领了一个白金坩埚在高温炉里面烧。 温度我要没记错的话是900℃。 时间反正肯定超过一小时了。 这件事情充分反映了大学的人浮于事以及贪污糊弄! 然后还是上面那个2货,他用搪瓷环往外套坩埚的时候,手一抖,坩埚掉地上了。 白金坩埚非常小,比八钱小酒杯还小。 不知道是不是全世界的都那么小,反正我用的是,就那一种。 当时地上还有防火阻燃毯,铺满了。 然后牛逼就牛逼在这了。 防火阻燃毯,噌的一下就着了! 而且不是烧石棉的那种暗火星,就特么是火苗子! 呼呼地…… 然后弟兄们就拿脚踩,跟大话西游给斧头帮帮主灭火一样。 然后鞋上就沾到了粘了吧唧的物质,也沾了火。 然后弟兄们就在地上蹭,先把自己的火灭了吧。 然后班座神勇的拿来了灭火器,喷了大概5分钟或才灭掉。 干粉的,我们浑身都是碳酸镁! 本来学校打算处罚我们,但是我们问,灰分分析室的防火毯怎么会燃烧? 学校就今天天气不错哈哈哈了。 后来我们都工作了,都有了经验,聚在一起说,那是个毛的防火毯啊! 特么那就是普通的防滑绝缘毯! 学校肯定是自己把钱给贪了,买便宜货糊弄,没想到出事了! 3.然后就是我,在学校里面也干过一件小事,但是对我的影响很大。 那就是我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你学不会一样本领,那么在化工领域你早晚要死! 那个本领就是: 灭火。 那次我做一个50毫升的小反应,溶剂是乙醚,瓶口塞个翻口塞扎上一个气球略微给一点压。 然后反应完了我把体系倒进烧杯准备后处理的时候,把瓶子随手放在了电热套上(这里我犯了第一个错误,变压器我没关)。 然后我把烧杯里面加其他东西后处理的时候,四口瓶着了! 我勒个草乙醚燃烧真不是盖的! 四口瓶着了之后瞬间就把我的烧杯引燃了,至今我都没看清到底是飞溅火花引燃的,还是顺着残液导流引燃的(我犯的第二个错误,烧杯外壁没有擦,留有有机物残痕) 然后我试过通风橱里的消防沙,也试过石棉布,都没用。 这么小的反应我不敢用灭火器。 用水那属于脑袋进水。 于是我落下了通风橱,断了电,眼睁睁的看着它烧。 足足少了半小时,一个电热套,一台电磁搅拌,全完蛋了。 火才灭了。 这半个小时里面我的心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4.在这里重点介绍一次我放的火。 我估计这种火,全站那么多化工狗,都没放过! 而我,自己亲自放了一次,见到别人放了一次。 属于绝对珍贵的经验! 那种物质叫做叔丁基锂! 是我所接触过的,最易燃的化工原料(别跟我说小众的,冷门偏门的,大众化的玩意,没遇上过比这东西更易燃的!) 我自己放的那次火是在实验室,还是五十豪升小反应,叔丁基锂用了不到一毫升。 我用水冲的时候,都有火花了。 比兰尼镍的火花多多了。 但那时候我对这玩意的危险性还真没直观认识。 直观认识是在前单位。 用叔丁基锂做一个中试,每次大概10公斤左右,叔丁基锂是一个带压罐,每次用之前都要先充氮气让他带正压,然后从另外一个截门往外放。 略带黄色的液体。(纯的叔丁基锂是固体,但是纯的你买不到,没有物流敢运输固体,更没有厂子敢保存固体,都是按照你的需要配好了的戊烷溶液,固体叔丁基锂太危险了,保存是在找死) 我前单位牛人很多,但叔丁基锂都是第一次用,都知道这玩意特别易燃,但谁也没用过,所以第一次特别小心。 放料完毕之后,管路下面立马放一个装满了沙子的桶接残液,边上干粉灭火器待命,地上滴上叔丁基锂哪怕只有一滴,立马用一块浸满了乙醇的大毯子铺上擦! 所以头三次投料屁事没有。 然后人就放松警惕了。 然后有一次放料完了,管路就扔在一边,人就忙活着反应釜去了。 眼看着管路里面的残液往地上流。 当时的工段长招呼地面清洁工用墩布擦一下。 清洁答应一声就往那走。 这时候,叔丁基锂发烟了,然后很快的,毫无预兆的,就引燃了。 这还不是最牛逼的! 牛逼的是,那团火,离开了地面,飘起来了! 我勒个草,我们可是一个年产能万吨的大型炼化厂,里面有一个火球是什么概念? 五A级安全警报啊!(现在是6A了) 当时所有人都急了,抄起灭火器就追上去喷啊! 这时候更牛逼的事情出现了。 叔丁基锂火球被灭火器一喷,碎了,每一个碎沫都是一个小火球,接着烧,没影响,四处飘,做布朗无规则运动。 当时我特么双脚一软就坐在车间三层也就是顶层了,心说吾命休矣! 特么这要是一旦有哪怕一个反应釜爆炸,就是几百个的连锁爆炸,方圆几公里都夷为平地了,还跑个毛啊! 刘翔王军霞也跑不掉啊!等死吧! 这时候,全厂所有的人都被发动起来了,灭火器,防火毯,消防沙,阻燃网,能用的全用了,几百人全厂追火球! 都怕死啊! 这特么,太危险了啊! 最后终于把所有的火球都扑灭了,全场八百多人彻夜没睡,把全厂每一个角落都筛了一遍,确保没有安全隐患残留! 然后那个项目当场下马! 而且boss说了,今后再也不接需要用正丁基锂和叔丁基锂的项目! 那次是我在化工行业,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那真是生死一线! 化工厂连手机钉头鞋都不许穿,任何可能引发明火的行为都会被严厉的处罚。 那次,最多的时候十多个飘来飘去的火球满厂子乱窜啊! 5.当年我还放过一把火,不过那次虽然我放了火,还得到了表扬。 为什么呢? 那次是我做钠砂,做完了之后,泡了石油醚切钠皮的培养皿我想拿去洗,用乙醇粹灭了就倒进了水池子(这是我犯的唯一的错误,有机溶剂是不能倒水池,而是要倒进废液桶的) 水池子四壁都是不知道是啥的有机物,粘了吧唧的。 然后突然之间,就着了…… 我靠,火苗子不夸张的说,足足有一米高! 然后我非常淡定的抄起边上的消防沙泼了上去! 然后转身去门口拎过一个干粉灭火器就喷。 不到一分钟,火就灭了。 实验室其他兄弟全过程呆若木鸡。 灭完了之后我自己找了一个事故报告单填好了去找领导的时候,领导都不知道这事儿。 从那之后,我就担负起了每年四次的消防培训。 领导说我小小年纪能这么冷静殊为可贵。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久经考验,习以为常了。 6.给甭管内行还是外行的兄弟们普及一下! 不管是浓硫酸还是发烟硫酸,如果只有几滴滴到了手上的话,正确处置办法就是用最快的时间用大量水冲! 不管是水龙头的自来水还是洗瓶的去离子水。 在车间工作服上溅到大量浓硫酸的处置是立马把衣服全都脱了,内衣内裤都脱,然后光着用水管子冲身子! 如果大量浓硫酸(95%)以上,大量的直接溅到大面积的皮肤上,你身边有什么无毒的液体就赶紧冲,水也行,乙醇也行,食用油也行。 简单一句话,最关键的就是稀释硫酸的浓度以及缩短硫酸和皮肤的接触时间! 不这样活不了! 我曾经亲眼见到浓硫酸直接泼面,人的脸当场就白了,就跟洗澡手指头在水里泡了很久一样,然后非常快,就黑了,那是脱水炭化了。 最后那人死了。 我知道教科书上写的是先用抹布擦再用水冲,因为硫酸遇水放热,但是我告诉你,大量的水流所能带走的热量是硫酸自放热的好几倍! 当被硫酸泼溅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在最快的时间稀释硫酸的浓度,减少浓硫酸的强脱水性以及强腐蚀性对皮肤的伤害。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事情并不是发生在我前单位,但为了描述方便,就让前单位替我背个黑锅吧! 春节之前,工厂要逐步停产,我们的行话叫停车。 最先停的就是设备,然后是个配套管路,然后是水电,然后是锅炉。 锅炉一停,基本就放假了。 然后,趁着春节长假,开始一年的检修。 来年来了,复产,我们的行话叫开车。 开车之前要先试车。 事情就发生在试车阶段。 有个工段找到机修,说有段管路堵了,让他们来看看。 是一段总长30cm的复合管。 然后机修是个新来的,没测是否带压就开始拆。 我提醒他来着,我说先测测带不带压吧。 新来的还挺叼,直接一句话把我顶回来了:“要不你来?” 毕竟我是技术,他是机修,听他的吧。 我要知道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15min,打死我也要让他测个压! 检测管路是否带压,是指将管路两端关闭,用探针在管路上钻一个非常非常小,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小孔,看看被堵管路内部是否有物质,是否有气体,是否带压力的一种安检手段。 因为如果管路带压的话,维修的时候容易喷溅,造成损伤。 然后机修发现,管路里面的扣已经锈死了,管钳根本拧不动,于是他就用钢锯开始锯那段管子。 其实这也算正常操作。 化工厂管路经常锈死,都是直接锯断,然后再换新的。 但是,那次不同! 我当时站在小伙子身旁不到一米的距离,我身边是工段长,那时候我还没救他的命,所以他对我叼了吧唧的。 小伙子锯着锯着管子突然就裂了,然后里面喷出一股黑乎乎的液体。 我们都以为是管油或者有机溶剂。 但是小伙子一声惨叫,脸几秒钟就突然变白了。 是那种手在水里泡了很久的,带着褶子的那种白。 那时候我还没反应过来是什么。 时间太短了。 又是然后,也就几十秒的功夫,小伙子整张脸开始变黄-红-棕-褐-黑,的时候,我反应过来了。 大叫一声浓硫酸! 快救人! 大家赶紧给他冲,找厂子的医务室。 但是已经晚了。 一条人命,就这么没了! 当时我的裤子也都是浓硫酸。 自己都不知道,事后,一条裤子一双鞋,都完蛋了。 大家赶紧给他冲,找厂子的医务室。 在前前单位工作六年,亲眼所见两次硫酸伤人事件。 一次一死,就是硫酸泼面,就是上面那个,这个无解,最好结果也是毁容,死也反倒是解脱! 还有一次是,硫酸釜罐用碱水中和(溶液是浓硫酸),滴加6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 发生了喷料! 五百升反应釜,产品混合着浓硫酸从入料口直接喷出来。 我作为技术员同时也是现场指挥,和六名工人(包括工段长一名,班长一名,工人四名)我们七个人都被大量硫酸喷到了身上。 衣服上和头发上。(带了全防面具,脸没事) 我们六人当场脱衣,就近用进水管(去离子水,做反应洗釜用的)冲。 那是十一月,穿得比较厚。 但就算这样,再用凉水冲的时候,也感到了皮肤特殊的滑腻感! 我们六个人都没事,一点事都没有,皮肤过敏都米有。 当然,事后都剃了板寸,头发没法要了。 但是,死了一个! 四个操作工有一个女的! 大姐害羞不好意思在这么多大男人面前脱光,跑到女厕所脱光,用洗厕所的自来水冲洗。 从车间跑到女厕所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 就这,已经来不及了。 用水一冲,皮肤就大片的脱落,没有碳化,就是白,特别白,脱水,然后脱落了。 里面的血流的哗哗的! 大姐呼救,附近的人送到医院,在路上就死了。 经过那次事件,我在那个车间说话几乎一言九鼎! 上到车间主任下到普通操作工,言听计从,绝对没人质疑我的指令。 跟我一块共过生死的那个工段,从来都叫我救命恩人不叫我名字。 当时我一边脱,一边命令六个工人都脱,大姐不好意思跑出去我根本就不知道,也顾不过来,我自己都脱得手忙脚乱的,有个工人火力壮穿的少,小年轻脸皮薄,想穿着内裤洗,被我直接骂了,我告诉他,想活就全脱了! 剩下那几个都是老工人,知道轻重,不用嘱咐就脱了个干净。 然后我们六个大老爷们光着屁股冲凉水,十一月啊! 冷死了,不过一冲就发现不对劲了。 浑身发热,而且特别滑腻! 车间的其他工人也引过来水管帮着我们一起冲! 穿着内裤不肯脱的那位,再晚几分钟小鸡鸡就烂了! 我们还没冲完呢,外面就乱了,说大姐浑身是血。 当时那个穿内内不肯脱的小孩脸色就变了。 等到大姐被抬着从我们车间门口过的时候,惨不忍睹,都没人样了。 当时给我洗的,都凉透了! 才停! 不敢停啊! 最后手脚都彻底的冻木了,实在洗不动了,才停的。 嗯,事后感冒发烧了两天,不过康泰克加同仁堂感冒清热,很快就好了。 在那两天里得知了大姐的下场,心有戚戚焉。 唉…… 7.有人问我“但是要是叉车撞倒了罐子,然后着了呢。。。。 ” 需要用叉车搬运的二甲苯储罐,应该是国标250升铁桶,二甲苯密度0.86,一满桶内体积大概是200升,那就是170公斤。 一百七十公斤二甲苯如果引燃了,指望车间的灭火器,不管是推车式的还是手提的,不管是干粉的还是二氧化碳的,都绝对灭不掉! 除非有液氮灭火器,而且就在旁边,但这玩意我除了在现在的单位之外,哪怕百强之一,都特么没见过! 液氮灭火器太贵了,而且保质期太短了!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处置的办法就一个:跑! 一边跑一边喊通知其他人! 二甲苯燃烧要爆炸两次,一次是二甲苯自身开环(也有说是聚合),一次是二甲苯开环之后继续燃烧气体膨胀。 有机芳香族化合物除少数几种之外,都是炸两次! 赶紧的跑,能活算你命大,炸死了也算正常! 要是储藏的液氯泄露了肿么办? 跑啊!液氯又容易爆炸又有剧毒而且对皮肤和上呼吸道强腐蚀!唯一的优点就是沉,贴着地面,能跑多远跑多远然后把鞋和袜子扔掉洗下半身。问题不大! 我就遇上过氯气泄露(特么我发现我怎么什么都遇上过!!!) 当时我就跑了! 皮肤过敏(秋天,穿着工作服,秋裤,袜子)脚和脚踝还有小腿都是红疙瘩,痒,挠破了流黄水。 但是涂了药很快也就好了,国家有专门治疗氯气过敏的药物,特便宜,四块钱一管(药膏,涂得) 有个哥们没跑,戴着面具把电断了(牛逼!他救了全车间的人,包括我,不断电的话一旦有电火花氯气爆炸我们就全都交代了!) 嗓子毁了,声音沙哑的听了都起鸡皮疙瘩,浑身都是红疙瘩。 疙瘩很快就好了,嗓子直到现在也没好,给他打电话还那样,因为是我的救命恩人,所以每年春节必定给他电话拜年! 不过那次是氯气泄露,从液氯储罐里面压出来的氯气,纯粹的液氯我没用过。 事故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说说我所中过的毒。 8.氰化钠残液。一般做氰化物反应的瓶子和勺子啊称量纸之类的东西,都是要用高锰酸钾水溶液处理过的,手套啊什么的也一样,而且人还要洗手。 但是有一次,我忘了洗手了,吃的还是馒头,吃了多半个了才想起来!想起来还是因为喘不上来气,心说吃饭吃的也不着急啊?肿么了这是? 然后突然想起来,玛德上午做反应完了就用水和肥皂洗手了忘了用高锰酸钾洗手了! 草的了,当时差点没把我吓死,赶紧翻看化工急救手册。 结果上面写的巨坑爹! 至今我都记得,氰化物中毒30min没死,尚有救治希望。 玛德这不废话吗? 真急性中毒三分钟就挂了。 然后领导和同事们都拿我开涮,这个说小X没事给你掐着表呢,过了三十分钟你挂了你的那些书就成了遗产,能不能让我继承? 那个说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你老婆的! 其实氰化物没那么危险,氰化钠和氯化钠其实没什么区别,只要注意防护,勤洗手就行了。 9.上面那个基本上是笑话,但是下面这个可就不是了。 反应很简单,很安全,我也没往心里去。 反应完了,洗瓶子的时候发现,瓶子里面都雾了(就是那种磨砂玻璃的效果,一般认为是反应液腐蚀了玻璃) 当时伍了的瓶子还挺好看,我当时还嘟囔呢。 反应是上午开的,处理完了是下午两点多吧,然后到五点半下班的时候,我俩手就开始痒痒,但是挠不到,里面痒痒。不严重,我当时还跟同事们开玩笑说是不是过敏了呢,因为刷瓶子的时候没带手套(反应液都倒掉了,也用水涮过了,就没戴) 同事们也没当真,但到了晚上, 不行了,又痒又疼,骨头疼,骨头痒,挠不到,特别难受,俩手都是! 我都睡不着觉,赶紧挂的急诊去医院,医生说,你是不是最近接触过氟化物? 我一听就明白了! 艹,上午那个反应掉的卤代集团就是氟! 我问医生开店什么药能缓解一下? 医生说,无解,你多吃钙片吧,骨头都被腐蚀了,慢慢吃吧,最少得吃一年。 结果就是,我的手痒又疼了一个礼拜,然后不痒了,光疼,俩礼拜。 吃钙片吃了一年半18个月,每个月去测骨密度。 足足一年半才恢复到正常范畴! 10.还有一次,我的左手食指和中指中间的虎口,被液溴烧到了。 怎么回事呢? 因为我称量液溴有自己的办法,从不按照教科书的煞笔办法称重量,液溴太容易挥发了,而且称量的时候对天平损害太大了,而且,挥发的液溴接触到空气就变次溴酸和溴化氢都是强酸,对人体的损害也太大了。 我都是在通风橱内用量筒称体积,液溴的密度是3.119,计算成体积之后称就行了,还准确,还不呛,为了准确,最后一点液溴用滴管吸。 然后我吸液溴的滴管夹在了左手俩指头中间,被残留的液溴腐蚀了。 液溴腐蚀,当时不是特别疼,但是,伤口特别不爱好。 我的伤口位置不明显,还好说。 我有个同事被液溴溅到了脸,被毁容,那才叫惨! 哦对了,液溴的伤口是黄色的,永远不结疤,永远不化脓! 就那么烂着,非常好辨认。 所以有一次网上说有个小孩子被泼了液溴,照片一发就被我打脸了! 特么那绝对不可能是液溴 11.再说一个真事。 是北大的。 本世纪初,北大大幅度修订过本科化学实验课。 把里面的高压氧化,高压加氢,以及涉及到氰化物的反应都删了。 其实化大类似试验早就删了,因为太危险。 但是北大牛,说锻炼学生。 结果内年,北大很少有的自杀的人数居然比试验死亡人数少。 内几年死了仨! 俩硕士一博士! 话说去过北大的都知道,北大化学楼在主校区外面,101大教室那边,跟主校区隔着一条马路。 而且北大的实验室特别小,通风橱也小,我们化大的实验室室内面积完爆你们北大! 死的那个博士,实话说,纯属活该,自找的! 事情是这样的…… 博士做了一个100ml左右的反应,用到了氰化物。 本来按照实验室规定,所有反应液,瓶子,药勺,冷凝管,称量纸都是要必须在高锰酸钾水溶液里面泡的。 但是那天正好博士的高锰酸钾用完了,他就找了个废液缸,倒了进去…… 刚倒完博士突然想起,废液缸的PH没测,赶紧丢下瓶子往门口跑,结果没跑到门口就扑街了。 氰化物中毒其实看起来很舒服的,没有尸僵,没有血凝,皮肤粉扑扑的特好看。 当时发现他的同学没事是因为氢氰酸在空气中并不稳定,自己会分解,分解产物无毒。 高压反应釜必须带表,压力表。 但是国内的压力表有很多种,标尺也很坑爹。 比如有mpa表,pa表,10mpa表等等。 某硕士,北大的,做压力反应的时候,表拿的是10mpa的表,但是打给当成mpa的表了。 8个压就变成了80个压。 压力反应釜都有一个安全阀,是一个钢片,压力太高就会崩飞,以防止反应釜炸裂。 崩飞之前会鸣笛! 这是为了警示,让你赶紧闪! 结果硕士把脑袋凑了过去…… 安全阀直接从眼珠子打进去,后脑勺打出来,打穿了一堵墙进了隔壁。 脑袋里面都打浆了! 最后一个其实很倒霉。 他的试验溶剂是乙醚,但是放置的时间有点长了。 乙醚按照规定是要低温保存的,但是他当初从冷库里面领出来本来很快就要用,结果很长时间都没用。 再用的时候,发现内盖很不好开(北化试剂瓶500ml都是两层盖)她就随手着了铱镊子撬了一下…… 乙醚的瓶子就直接炸了,碎玻璃全身都是,缝了八百多针,据说浑身上下翻得跟烂地一样。 坑爹的是,内盖直接嘣进了眼球,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只能摘除。 所以一个北大帅哥就变成了弗兰肯斯坦,还特么是独眼的…… 12.中国石化集团-燕山石化-东方化工厂,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个地方的神奇之处在于,著名网文《金麟岂是池中物》里面居然也有这地方。 而本穷在这地方工作了好多年。 但可惜,本穷是临时工的临时工的临时工,跟国企正式员工相比,各种不公各种待遇差距各种歧视。 下面讲讲渡劫失败的。 反应釜的搅拌怎么设计是门学问。 杆式的,锚式的,单十字的,双十字的,还有一个大专业叫流体力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讲怎么设计搅拌的。 但是,搅拌杆仅限于小反应釜,也就是说,五千升以下的反应釜采用搅拌。 一万升以上的,一般都事鼓气,用气体形成翻涌。 东方的大釜一般不清洗,因为是连续成产,注料出料而已。 但定期得安检,否则粗了事那可就是生态灾难。 某次安检,检查完了木有问题,于是洗釜,用碱液。 然后发现,机修师傅失踪了一个。 咋都找不到。 到处找,燕山石化护厂队(正跟八经的条子编制,前燕山石化派出所)几百人都掘地三尺了! 没找到。 然后,一万升的釜洗完了,碱液要排掉,在滤网上,发现了机修大哥的手表,机械表,但是皮质的表带已经没了…… 其他的你们懂,我就不用再说了吧? 其实碱液并不能那么快的腐蚀皮肤和骨骼,但是,热碱液可以! 化学行业从业者须知 化学工作从业者须知第一条: 必须清楚你的工作地点的灭火器在哪,什么种类,以及安全通道在哪,是否通畅。 首先还是我的风格,先用一个故事暖暖场,也同时作为开头。 那是在我前前单位,我第一次出差,去兄弟单位做技术监督。 地方在一个山沟里,山脉走势呈Y字形,天然分割了三个厂,化工厂,水泥厂,采石场。 地方很偏僻,除了厂区就是一条碎石路,开车20min才能到最近的村子,村子里啥都有,饭馆,理发的,路边大排档,甚至还有足疗。 我是那天下午到厂的,安排了我的住宿之后,工厂的总工来找我,问我还需要点啥? 我说我想在厂区转转,总工说可以,于是陪着我,边上还有几个车间主任和一个办公室的行政。 我们就绕着厂子转,我拿了一个本,时不时记上几笔。 每个车间每层我都转,每栋楼我都转,不进房间,就在走廊和楼梯转。 每个楼梯我都爬,同时看它通向哪里。 搞得很多人莫名其妙,但是总工看着我,笑着点点头。 我知道他懂。 “你是化大的吧?”总工问我。 “嗯,您也是吧?”我也问他。 总工回过身,问他们,你们知道史工转悠这么半天,在干什么吗? 众人表示不清楚。 他是在检查灭火器和查看逃生通道,对吧,小史? 嗯,您说得对。咱们化大出来的,下工厂第一件事都是这个。 化工厂,消防安全重中之重,灭火器随处都是,但是摆放和密度是门大学问,还有,按照规定,每个灭火器上面都应该有责任人和最有一次检查日期,且日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虽然很多工厂纯粹就是走过场,但,肯走过场的也比灭火器锈迹斑斑没人管的安全一百倍! 化学工作从业者须知第一条: 必须清楚你的工作地点的灭火器在哪,什么种类,以及安全通道在哪,是否通畅。 @阳春三月微风吹 妹妹说了一个她们学校附近医学院的学生液溴滴到脚上最后需要截肢的故事,我还说没那么邪乎,然后我打电话给我一个经历过液溴泡脚的朋友。他告诉了我一个故事。 工业品的液溴是装在陶瓷桶里的,硫酸液封。 我那个朋友,当时在工厂,一不小心踢倒了一个陶瓷通(液溴的密度3.119,一桶5升,15公斤,也够有劲的)然后引发了连锁反应,倒了好几桶,更坑爹的是,都碎了。 于是他就踏着液溴液面飞奔出来报警! 当时我们用了1吨氢氧化钠片碱中和了所有的液溴。 但是他那双鞋,一千多块钱的皮鞋,没法要了,他也舍不得扔,就晾在了宿舍窗台上。 结果没两天,鞋没了。 因为前前单位里面有很多野猫,他也没在意,以为猫叼走了。 但很快他发现,鞋子穿在了工厂一个工人的脚上。 于是他上去跟那个工人说这鞋是他的。 工人矢口否认,说是自己买的。 俩人差点打起来。 领导出面才摆平,从此,那双鞋哪个工人在也没穿过。 他也就忘了这件事。 然后,那个工人的父亲,双脚溃烂,截肢了。 化学工作从业者须知第二条: 不管在实验室还是工厂,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别舍不得鞋子/裤子/衣服,该扔就扔,命永远比那些身外之物重要! 氯丙烯腈作为人工树脂镜片的重要原料之一,在化工领域广泛使用,但与此同时的是,氯丙烯腈带有强刺激性,强过敏性,中等毒性。 我曾经使用氯丙烯腈的时候,戴着手套,依然手过敏,满是大脓包,后来请假14天,工伤带薪。 当时通县潞河医院给我开的药膏一涂抹就火辣辣的疼,而且引发了严重的皮肤溃烂。 于是第二天一早,我直接赶赴香山化工防治院。 医生问我知道是什么过敏吗?我说氯丙烯腈。 医生又问,结构式会写吗?我写了出来。 医生说知道了,给你开三种药,洗液稀释一百倍,用纯净水别拿自来水,你们搞化工的自己会配,反复的洗。 药膏涂在患处,脓包破了就把里面的水用棉签吸走,这几天别沾水。 口服药内服。 当天我就觉得明显不疼了,脓包在挑破了几次之后也明显变小了,洗液根本用不完。 10天的时候,结痂了。 化学工作从业者须知第三条: 【你工作所在城市的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地址、电话,务必要记住!因为绝大多数,你在工作中被化学药品伤害,除了化工职业病防治所之外,其他医疗机构很可能无法迅速确诊!】 这一点我特别括号一下,因为这是这四点里面,可以说最重要的! 我是北京的,北京化工防治院在香山植物园东侧,那里的电话和化学烧伤科的大夫手机号我全都有。 我们化学系统有一个四不伤害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不让他人伤害其他人。 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工作责任心和正确操作的问题。 简单一句话,不但你要正确操作,还要避免猪队友违规操作波及到你。 应届毕业生,不管是什么专业的,工作经验都是欠缺,甚至空白的。 但具体到化学系,则有一个,虽然我工作经验欠缺,但是我实验操作是最规范的问题。 当年我在化大就读的时候,实验操作有违规操作的行为,厚厚一本药典老师直接砸头! 但是看@阳春三月微风吹 妹妹和@timer17 兄的言论,似乎现在大学本科化学系实验操作已经没人管了,这可就太可怕了!几乎所有的化学/化工事故几乎都可以归结为 违规操作。而我一直都认为,化学狗这辈子实验操作最规范的就是大学刚毕业那段时间参加工作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手就糙了(操作不规范,不细致了),如果是这样,那么在这里我作为一个老师哥,郑重的劝告我的师弟师妹们。 如果你们大学毕业之后不打算从事化学相关领域工作,实验课你大可以放羊。 如果你打算毕业之后进实验室开反应或者进工厂搞生产,那么,现在你必须牢记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反复重复直到它成为你的条件反射,你必须将规范的操作刻进你的骨头里,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何时何地,哪怕你再疲倦,只要一拿起实验仪器,你的动作就是规范的,准确的!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行业里生存,这个生存,指的就是字面的意思! 我们所从事的化学工作,一旦发生事故,很多就意味着付出生命! 化学工作从业者须知第四条: 一定要规范操作,杜绝安全隐患。同时一定要也是必须要及时制止他人的违规操作,因为他人的违规操作的后果很可能也会伤害到你! 贴吧有个兄弟跟我说过,他们那里曾经着过火,他们用脚踩,然后火顺着鞋子烧上来,最后那个人被烧死了。 这个虽然看起来很扯淡,但是我是信的。 因为在北京市公安消防局通州分局做的培训上,老师清楚明白的讲到:“化学起火,微乎其微的火,你可以尝试着自己用消防沙啊石棉布之类的去灭;如果你觉得这个火,你用脚能够踩灭,那你去找灭火器,别踩,踩只会把自己烧伤;如果你觉得这个火手持灭火器能灭,就直接去找板式灭火器或者灭火车;如果你觉得这个火得用灭火车才能灭掉,赶紧跑!” 我从不怀疑这些用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因为这些看似很白痴的经验和教训的背后,是一条条曾经鲜活的人命! 化学工作从业者须知第五条 必须熟练掌握消防技能,如果你不懂灭火,那么不要用你想当然的方式去灭火,去找懂的人或者跑,记住,化学事故判断损失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死亡人数,只要没人死没人受伤,哪怕烧光一个两亿的厂子也是连大事故都不算的! 其实如果写,还可以写,但是没必要再写了。 有些话,写多了也没用,把最关键的东西消化了,吃透了,就足够了。 作为一个化学工作从业者,只要能够严格履行这五条。 就可以基本杜绝工作危险。 而作为一个化学工作从业者,这五点,是必须要时时刻刻记在脑子里的! 完。
查看回复

化妆品成分大揭秘

作者:吾有屠龙之术
[i=s] 本帖最后由 吾有屠龙之术 于 2013-8-19 20:15 编辑
早上洗脸要用洗面乳、夏天出门得抹防晒霜、睡觉前要涂护肤乳、嘴唇干裂需用润唇膏…………
每天都要接触那么多化妆品,当然就要搞清楚其中的成分咯!!
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用的?哪些是有刺激性的?哪些又是绝对不安全的??
让我们来个化妆品成分大揭秘!
我们的目标是——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屈臣氏导购大妈骗了!!
【满满的血泪史啊!!!

感谢各位热情参与活动【美丽也是技术活】!! 有你们的帮助,才有现在的这那么那么长长长长的总结帖!
P.S:虽然列表中很多成分都有一定的刺激性或致粉性,但! 抛开计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a19t
Alcohol(Ethanol, Grain Alcohol, Ethyl Alcohol) 乙醇, 酒精 Cas No:64-17-5 致粉刺 刺激性 0 3 易燃无色的化学混合物,在化妆保养品中常用以作为溶剂使用,亦为部份植物萃取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成份,使用于肌肤会有部份刺激性。 能瞬间收缩毛孔形成清凉感,但效用极短,且利用渗透细胞膜进行去脂方式,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逐渐黯淡无光泽,由于其刺激性之考量,虽具有良好之辅助卸妆效力,但不宜经常出现在卸妆类产品中,拒绝指数为 3/5(越高越不好) Allantoin(Glyoxyldiureide, Allantion) 尿囊素 分子量:158.12Cas No:97-59-6 致粉刺 刺激性 0 0 自紫草(Comfrey)中提取而成,具有抗炎、舒缓及帮助肌肤组织再生之功能,常见于除粉刺、日晒修护类的产品成份中。 适合与果酸类成份合併使用,以降低对皮肤的刺激。 卫生署规定浓度限量 0.2%~0.5%,添加于使用后非立即沖洗制品时,此含量属含药化粧品需申请 Ammonium Lauryl Sulfate 十二硫铵, 十二烷基硫酸铵, 月桂基硫酸铵 分子量:283.43Cas No:2235-54-3; 68081-96-9 致粉刺 刺激性 0 5 表面活性剂、洗净剂、起泡剂 常使用于化妆品、个人清洁用品中,利用破坏水中之氢键达到良好的清洁效力,对肌肤及眼睛会造成刺激性,因此通常使用于短时间沖洗皮肤表面之产品,在CIR(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的报告中指出,在长时间使用的产品中,其浓度不应超过1%。 在HERA(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的实验计画中也显示,其对肌肤与眼睛的刺激性取决于浓度,当浓度低于1%时对肌肤基本上没有刺激性,而浓度高于10%时则具有中度到强烈的刺激性。此特性亦适用于于多数的烷基硫酸钠(alkyl sulfates)成分,报告中显示,碳链越长者(如16-18)的刺激性低于较短者(如12-15)。 Arachidic acid 花生酸 Cas No:506-30-9 致粉刺 刺激性 2 0 乳化剂 Arbutin(Arbutoside, Arbutine) 熊果素, 熊果苷, 雄果素 分子量:272.25Cas No:497-76-7 美白成份,对苯二酚(Hydroquinone) 改良物,可阻止酪胺酸脢的活化作用,阻断酵素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生成,达到美白效果,且较对苯二酚更为安定。常见提取自莓类叶片及部分菇类。 熊果素为蛋白质糖基化(Glycosylated)之对苯二酚,部份学者的研究显示其仍存在一定之风险,德国波兹坦食品研究学院发现,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有可能将熊果素转换回对苯二酚,同时也将增加肠癌发生之机率。 卫生署规定浓度限量为 7%,且制品中所含之对苯二酚(Hydroquinone) 应在 20ppm 以下。 Arbutin 包含 Alpha-Arbutin、Beta-Arbutin 及 Deoxyarbutin 三种不同类型,一般未特别标示时,通常为 Beta-Arbutin Ascorbyl Palmitate(Ascorbyl Pamitate)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维他命C棕榈酸酯 分子量:384Cas No:137-66-6 致粉刺 刺激性 2 0 抗氧化剂、同时能抑制能抑制酪胺酸酵素活性,油溶性他命C衍生物(酯化C),pH呈中性,安定度中等。 有引发面疱的可能,面疱发生性为 2/5(越高越不好) Avocado oil(Avocado, Persea americana, Persea gratissima, Avocado pear oil) 酪梨油, 酪梨, 鳄梨, 牛油果 致粉刺 刺激性 2 0 其油脂含不饱和脂肪酸(近七成为油酸)、植物甾醇、维他命A、E,具保湿、修护功能,对肌肤有柔软作用及保持弹性,但易氧化变质,应尽早用完。 有引发面疱的可能,面疱发生性为 3/5(越高越不好)。 油脂易保存,含有脂肪伴随物质及棕榈油烯酸,具有良好的延展及吸收性,能锁住肌肤水份并活化防御组织,抑制发炎。 Azelaic Acid(Azeleic Acid, Nonanedioic Acid) 杜鹃花酸, 壬二酸 分子量:188Cas No:123-99-9 有抗角质化、抑制粉刺、抑菌、减少皮肤油脂分泌及美白(阻断酪胺酸素蛋白活性,抑制黑色素生成)作用,使用初期可能会有皮肤不适的副作用。 Beeswax (Bees Wax, Beewax, Cera alba, Cire D'abeille, Cera Flava, White Beeswax) 蜂蜡, 蜜蜡, 白蜂蜡 Cas No:8006-40-4; 8012-89-3 致粉刺 刺激性 0-2 0-2 自蜂窝中取得,60%皆用于美容及医疗用途。 皮肤柔润剂、乳化剂、成膜剂、结合剂、亲油性增黏剂,动物性蜡,能滋养及柔软皮肤,调整化妆品之黏度,增加产品的持久性,常用于乳液、乳霜、口红、粉底霜、腮红、眼影、睫毛膏等商品。而蜜蜡中的蜡黄酮据说亦有抗氧化及抗菌的特性。 Benzoaric Acid(Eleagic Acid, Ellagic Acid) 韖花酸, 柔花酸, 鞣花酸 分子量:302Cas No:476-66-4 美白成份、水性抗氧化剂,藉由螯合铜离子,能抑制酪氨酸脢的形成,是一种多酚类的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植物及果实中,卫生署规定浓度限量为 0.5% BP3(Oxybenzone, 2-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 Benzophenone-3, Eusolex 4360, Escalol 567) 二苯酮-3, 羟基苯酮 分子量:228.24Cas No:131-57-7 致粉刺 刺激性 0 0 防晒成份,化学性紫外线吸收剂,危险指数为 3/5(越高越不好)[1]。可吸收UVB及部分UVA,浓度在5%以下时,只能提供些微的防晒效果。 卫生署限量6%。 Butylene Glycol(1,3 Butylene Glycol, 1.3 Butylene Glycol, Butylene Alcohol, Butanediol) 丁二醇, 1,3-丁二醇 分子量:90.12Cas No:107-88-0 致粉刺 刺激性 1 0 保湿剂及溶剂,质地温和之多元醇类,十分广泛的被用于化妆用品。 卸妆乳(霜)中常见之亲水保溼成份,真正功效为协助溶解污垢、避免卸妆过程中太快干涸。属小分子保溼成分,可将水分留在角质层,但抓水比例不高。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查看回复

闲来无事整理资料

作者:猫狼血泪
[i=s] 本帖最后由 猫狼血泪 于 2014-4-14 01:20 编辑 最近闲来无事整理资料啊,结果发现了当初3SHINE给我分享的各种河蟹药整合包 嘛 现在不怎么做实验了 放着也是放着 所以就共享出来吧 回复你的真实姓名,年龄,实验经验(大概写一些,还有就是做了几年的实验,独立完成的优先),所在城市(为了撇清干系免得我被抓了),你的导师,你的学校,还有你的邮箱 我会挑选出合适的人来共享这些东西。 我一直是这样的。所以别闹[attach]303102[/attach]
查看回复

【晶体化学】晶体制作入门【转载】

作者:零月天殇
转载自百度晶体化学吧 谢谢原作者 正文开始! 这篇文章的主要♂受♂众是初来的新手和一些刚刚入门对一切还不大清楚的新人,老人可以无视。 我之所以在标题里面打的是“晶体制作”,是因为这与晶体化学是有区别的。晶体制作只是晶体化学里的一部分,皮毛而已,甚至算不上一个分支,只能说是一个步骤。甚至我们现在做的晶体与晶体化学实验室里面做出来的晶体也有极大的差距。人家用水热法之类的东西做了N多种我们做不出来的晶体,哪怕是用和我们一样的溶解法,他们也是要求千分之几的温度差,少则几月多则一年的蒸发时间……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追求那么多,晶体制作我们只需要知道里面的一丢丢只是就可以了。(笔者不是专们研究这个的,只是粗粗看了一两个文献,做了几种晶体罢了,而且我学历也不高,只是粗三党,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那啥,和机油花了一周写出来的,有些吧里已经有了就没写。还有那啥文章太长没仔细检查,有错别字就无视吧,神奇的输入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你想成为那种晶体er。第一种就是尝鲜,送妹纸。这些人做过几次就不做了,故此只需要低端的配置即可,大部分可以用家里的东西代替。第二种是普通实验党,他们能做许多常规的晶体且可以一直做下去,他们喜欢这门技术(指晶体制作),他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所造诣。第三种是大土豪,他们未必对着门技术有太大的兴趣,但他们有专业的设备,故此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做出更多更稀奇古怪的晶体。还有一种是学术党,他们不一定有设备,他们可能没做过多少晶体,但他们在晶体化学这门学科(不止是技术了)里面懂得比常人多得多。 对于尝鲜者,他们可以用这些东西(仅指装备):天然气灶(加热),烧杯培养皿(析晶,放溶液),竹签(搅拌),漏斗眼镜布(过滤)。 对于普通实验党,他们需要:小功率电炉(酒精灯什么的有点土豪),烧杯培养皿,玻璃棒,漏斗滤纸,温度计,天平,手套。 对于大土豪,在实验党的基础上他们还需要:大功率电炉,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恒温漏斗,抽滤装置(全套),防毒面具,通风橱,高精度电子称(十毫克甚至更精确)。。。 对于学术党,他们可以没有装备,但他们一定要有书。你要尊重学术党,他们会为我们的想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甚至可以引发一张晶体革命。 当然我希望的完美晶体er是集后三者的优点于一身的。 其次我们要知道我们能做哪些晶体。一般而言最初入门是明矾,之后可以试着去做硫酸铜、氯化钾、硫酸铬钾,如果你对常温蒸发掌握得不错可以去试着做重铬酸钾、氯化钠。做完这些你估计可以对晶体制作有一定的了解了,后面你该做什么你自己应该就知道了。你可以向同质类晶,复盐,络合物方向发展。当然你也可以去挑战常规晶体的极限,比如做出玉玺那么大的氯化钠←_← 有些物质比较特别,他们不溶于纯净水,但在某些特别的溶液或者是溶剂中会溶解,你可以去试着做这些东西。比如说硫。 还有一些东西它难以溶于常规的溶剂,但他们熔点比较低,一般可以用常规方法熔化(甚至有些在常温下就是液态的),你可以用熔化-凝固法去做这些晶体(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比如说铋、镓。还有一些不是单质的也可以,比如说叔丁醇、水(←_←)。 理论上一切纯净物都是可以做晶体的,只不过很多我们做不到足够让它结出晶体的条件(例如高温高压),所以请不要再问什么东西可以做晶体之类的问题。 当然在做这些东西之前你要知道这些东西的毒理,还有他们会不会在某些条件下生成一些危险的东西。你要去看一些毒理贴。如果物质的化学式里面有些奇怪的东西要小心(如CN N3 N2H4 Cr Ni),还有一些有机物,你要先上网查一下这些东西的毒理再去操作。有些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和环境中的东西发生反应或者是自分解(比如说黄血盐、赤血盐),还有些东西会和某些可能的残余物质反应(比如说脑残物和酸,当然你一般弄不到脑残物),你要特别小心,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普通的东西,不吃即可,对于一些奇怪的东西,除了不吃你还不能用皮肤碰。当然了,最好是不要睡在晶体培养的地方。虽然说理论上溶液蒸发是不会损失溶质的,但是毕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某些不安分的家伙会因为一些原因扩散到空气中。如果你不得不睡在一起,请把培养皿放到一个大箱子里(不要太小否则就没蒸发空间了,而且要定期打开通风),睡觉时盖上盖子,还要保持房间通风,而且奉劝你不要做那些毒性较大的晶体了。 知道了你要做哪些晶体,下面你应该知道晶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相信你一定已经看过一些晶体的教程(如果没有等看完这篇再去看也无妨),你一定惊讶于这些透明的溶液里面怎么会出来这些可耐的小家伙,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一些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结晶的过程。首先是溶液饱和了(注意只有饱和了才能析晶),之后溶液会自己长出几个凝结核(你也可以自己加,比如说用晶籽,即小晶核,还可以用灰尘、纸巾等),然后随着溶液的蒸发或者是降温,越来越多的物质析出了,他们纷纷靠向这些先行者——凝结核,然后他们团成团,越滚越大,就像滚雪球一样,滚成了我们看到的晶体。所以你不能让结晶太快,否则溶液会长出太多的凝结核,也会有过多的物质涌向凝结核,于是那里发生事故,前面发生事故了,但后面的物质还在源源不断的涌过来,所以事故会越来越大,导致我们看到的裂痕。当然,当凝结核过多的时候他们会撞车,然后造成晶簇、大饼等。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有个过饱和态存在。即虽然到了该析出晶体的温度,却还没有晶体析出,这是因为溶液里面的溶质往往比较淡定(特别是降到常温之后),他们眷恋溶剂,就像鲁迅深深地眷恋着他回忆中的故乡……所以他们常常会晚到几摄氏度。因此你要淡定,不要看到晶体没析出就去搅和一下,这样会使溶质大量析出的(因为你破坏了溶液的和谐与稳定,还给了溶质凝结核)。So,在析晶的时候不要去动它,让它安静地碎觉觉吧。 当然如果你给它们几个凝结核(注意要在溶液近饱和的时候加进去,否则结果同上段描述的,虽然晶籽或多或少会有溶解,不过只要保证晶籽长大之后比原来的大你就赚了),他们会生长得更好,特别是晶籽比较多的时候。因为他们有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且我们能看到的晶籽往往比溶液自己长出的凝结核的表面积大很多,不容易发生撞车事故。当然你也要小心晶籽上原有的事故扩大化。 根据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溶液这么分。常温饱和、常温不饱和、常温过饱和、热不饱和、热饱和、热过饱和。我们一般在用的是常温饱和和热饱和、热不饱和。 这六个名字按前缀分可以分成常温溶液和热溶液。一般而言常温溶液比热溶液析出的晶体透明度更高,析出单晶的几率比热溶液更大(注意是一般而言)。热溶液析出的晶体透明度较差而且单晶较少,主要是双晶、多晶、晶簇(按容器底形成的饼状的晶簇在这里叫做大饼)。 根据后缀分,可以分为过饱和、饱和、不饱和。学过溶解度的都知道(如果你还不知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什么的,建议去百度百科补习一下,不难的),这和单位溶剂中的溶质有关系。一般而言三者结晶的好坏按从好到坏是不饱和、饱和、过饱和。当然在常温下饱和和常温下不饱和没有太大区别(这是一个习题,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我们常用的三种方法的优劣如下: (1)常温饱和:即常温下加到饱和状态,使其析晶。也叫蒸发析晶。制作周期较长,但是晶体一般比较好(投入越大回报越大)。 (2)热不饱和:我要说明一下,这个热不饱和一般是指在热溶液中没达到饱和,但降至常温后到达饱和,开始析晶(如果常温还不饱和就和常温不饱和法一样啦)。这种方法如果控制得当,那么可以既快又好,当然我们那一保证此次都有好运气。 (3)热饱和:对于溶解度变化大的晶体而言,这种方法极易出现大饼,溶解度小的也容易不透明。不过由于这种方法速度快,对于那些对透明度要求不高的(如入门者刚做的晶体,各种晶簇,玫瑰什么的),这真是极好的。 当然了你也要了解一些物质的特性,有些物质最好用降温结晶,有些最好用蒸发结晶,有些要控制结晶温度(比如说在三十多摄氏度以上才会结出α硫酸镍),还有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特别,比如说山峰型的硫酸锰,平胸的氯化钠等等。 我们还知道明矾和铬明矾(硫酸铬钾)是可以形成混晶的(这里说的混晶大概是指染了色不破坏晶型的那种)。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同质类晶。同质类晶往往晶型相似,物质组成相似,一般是复盐。所以你不要随便乱混晶,他们一般是无法互相染色的,有些即是染了色也会对晶体的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当然有些时候人品大爆发是会有染色的好晶体出现,不过你最好不要一直迷信这种人品。吧里还有用染料染色的,感觉染出来很不好看,个人感觉无爱。 当然,在知道结晶的一些原理之后,你还要知道如何保养你的晶体(溶液),其实晶体制作和保存难度相差无几,特别是那些难保存的晶体。 你要知道一些溶液是需要加酸的,例如硫酸亚铁、硫酸锰(其实硫酸亚铁铵也最好加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晶体在水溶液中非常容易被氧化,需要加酸来抑制氧化。一般而言加入的是其酸根对应的酸(即常规使用硫酸),当然有人探究过硫酸亚铁加磷酸也是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的。我再重申一遍,加酸只是抑制氧化,达不到还原的效果。等溶液已经有变化了再加就没用了。而且这些物质一般不要强加热,强加热是会推动氧化的。 上面说到是要加其酸根对应的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结晶加了别的酸,一来有可能会和溶质发生反应,二来引入多余的离子(如硫酸亚铁加磷酸,磷酸根就是多余的离子)对结晶无益,有时甚至会影响结晶。 不过一般而言氧化的不是特别严重还是可以做晶体的,晶体结出来还是原来的东西。但是毕竟溶剂会有损失,而且听说硫酸铁(Ⅲ)是会析出提供凝结核的(这点有点奇怪,度娘说硫酸铁在存在亚铁离子时溶解度是蛮大的啊)。 有些物质是强水解的,比如说三氯化铁。虽然说溶液红红的很好看,但你一般做不出它的晶体。这东西析晶只会析出氢氧化铁(铁离子电离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盐酸挥发使平衡打破),我相信你不会这么土豪以至于可以让它在氯化氢氛围下结晶吧~(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不知道可不可以加盐酸来维持平衡,好吧我也不知道……) 有的时候溶液放久了你会发现一些溶剂爬了出来,很吓人。原因有许多种,一种是毛细效应。因为培养皿没有擦干净,壁上残留有灰尘,充当了毛细管的作用,把溶液吸了出去。当你把纸巾的一头浸入水中,会发现液面上的纸巾也有一部分湿了,就是这个原因。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溶液装得过满,培养皿的壁沿上面存在溶液,这些溶液蒸发析出的晶体会残留在壁沿上,充当毛细管的作用,把溶液吸上来。这些吸上来的溶液继续蒸发,析出晶体,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爬晶。一般第一种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加溶液之前吧培养皿洗干净。第二种的处理方法即是不要让溶液与壁沿齐平,要及时擦掉在壁沿上的水和溶液 知道溶液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之后,你还要知道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比如说析晶。不要以为你把晶体拿出溶液就不会析晶了。有时候你可能会感觉晶体刚一出水表面光滑如镜,沾了些溶液十分鲜亮,但不就表面就有些粗糙了。你可能会将此怪罪于风化,但其实析晶也是不可忽视的。注意那些表面沾有的溶液。由于表面积过大,他们会在短时间内蒸发完毕,然后在晶体表面留下大量的杂晶,虽然那些杂晶太小了,几乎看不清,但还是十分影响美感的,特别是那些溶解度很大的晶体。所以把晶体夹出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表面残留的溶液擦干。 还有些物质是容易风化的,或者容易在空气中氧化变质。他们一般带有结晶水且结晶水容易被脱去,或他们容易被氧化,比如说七水合硫酸亚铁、四水合硫酸锰、硫酸镍β等。他们需要在液体石蜡中保存。你也可以放到水晶滴胶里面,还可以刷清漆、指甲油之类的。不过有些晶体实在是太容易风化了以至于这些方法都难以保存他们。如果你的晶体已经表面有一些风化了的话(适用于轻微风化,被氧化没用),你可以把晶体浸在近饱和的溶液里几秒钟,然后拿出来,如果表面的无水物还没有除掉就再泡一会,或者直接泡到清水里,不过时间不要过长。 有些物质是容易光解的,比如说硝酸银、硫酸亚铁铵(这东西光解不明显)。这类东西比较少,当然你也需要防止,你总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付之东流吧。 接下来是推荐晶体制作流程: 综上所述,再加上电视机的那个“工业连续结晶”的贴子,我设计了一个对于常规实验党而言可以做到的结晶流程。不是特别土豪,可以将溶液尽可能地利用,结出来的晶体质量也蛮高的,速度也还可以,对环境污染小(母液可以很长时间才换一次)。总之可以做到廉价、高效、环保。当然这只是一个推荐的结晶流程,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一些改变,甚至是创新。 首先,我们需要配置常温下饱和溶液。我不推荐单纯是按溶解度表去配,因为据我所知溶解度表版本很多,偏差很大,而且溶解度表每个温度差了10℃,比较不精确,我们还需要准确地去称量,还需要去考虑结晶水的问题……我推荐是直接加,先看一下溶液度确定一个大概的量,加进去,等一晚上,如果全溶了就再加一点,知道有剩余。这就是母液,放母液的烧杯称作是母液烧杯。 之后我们需要倾出上层清液(此时清液是饱和的),放到一个新烧杯里,倾出了一丢丢固体没有关系,如果不小心弄出很多就重来一回吧。然后加热这些清液,加热到比室温高十到十五摄氏度(我用的是热不饱和法),得到了温热的不饱和溶液,然后过滤,再把它放进培养皿里面。如果有晶核就放晶核,没晶核就这么放着吧,静置析晶。 等到晶核长大或出现晶核,就可以把溶液倒回母液烧杯里面,然后把成品晶体或是晶核夹出来,不要的杂晶就扔到母液烧杯里面去。然后我们等一两个小时,再把上层清液倾出来,重复这一过程。 注意,要保证母液维持在一定的数量,循环几次之后会发现母液明显减少,这时候我们需要加蒸馏水补充。注意补充完以后要保证母液还是饱和的,所以我们要在等一个晚上,如果底下的杂晶还有,那么溶液差不多就饱和了,如果没了,继续加直至饱和。 在这个体系之中,最重要的是母液烧杯,它就是一个缓冲器。如果溶液不饱和,母液烧杯中的杂晶就会溶解使之维持饱和。如果过饱和,那么溶液会析晶使杂晶长大,使溶液返回饱和。要注意这一平衡过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上面说的等一个晚上、几个小时之类的就是给予时间让他们平衡,在这段时间之中我们最好是要经常去搅拌一下(我听别人说咖啡中的糖不搅拌几万年都不会溶解)。母液烧杯中如果有溶液,而我们没有时间去加热处理,那么最好加一个盖子减少蒸发,补充蒸馏水这步最烦了。。。 注意此法只是对于那些大量制作的晶体而言的,少于100ml的可以不用此法 下面上图: [attach]291585[/attach] 流程图示 [attach]291586[/attach] 加热部分 [attach]291587[/attach] 过滤部分 [attach]291588[/attach] 结晶部分 [attach]291589[/attach] 母液烧杯 啦啦啦啦。搬运完毕!本帖转载,如需授权,另行补足。当中有部分原帖问题已修改。如果另有问题请说明。将修改。
查看回复

【双蛋活动】那些二次元教我的姿势

作者:吾有屠龙之术
[i=s] 本帖最后由 吾有屠龙之术 于 2014-1-25 10:10 编辑 [postbg]bg7.png[/postbg]
看了这么多动画、美剧、日剧,怎么着也学到点儿科学文化吧~~
比如说,咱就对怎么下毒很有经验……【好像哪里不对?
是时候拿出来晒一晒啦!
那些
二次元教我
“姿势”
【参加方法】
  • 可参照【绝命毒师中的化学】
  • 选择内容可包含二次元动画、游戏、三次元各国剧集、电影!!
  • 除了以下罗列出的!!!
  • 纪录片等有教育、科普意义的影片!
  • 医务剧(House每集都太简单)
  • Breaking Bad第一季前二集(小生已经整理)
  • TNT、RDX、C4炸药……(实验室里已经有很多了)
  • 标明内容性质(就是指明是动画,还是电影、电视剧)
  • 标明相关的剧名、季数、集数、对应截图和知识介绍!!
  • 知识介绍必须是正确的!(《甄X传》里麝香会导致不孕这种您自己留着吧……)
  • 想要参加的童鞋可以回帖占座,不倒扣分
(这活动挺费精力,而且是回复不可见,请各位父老乡亲多多捧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24!进来看一看,进来瞧一瞧,两元两元,全场两元……【住嘴!) 【评分标准】
  • 每人可发3话/集/部
  • 每帖奖励28宅币+10宅贡献——28分
  • 但是如果百度百科直接复制过来而不经过任何整理,小生会酌情扣分
  • 每帖起始得分20宅币+5宅贡献——20分
  • 优秀的帖子每帖再奖励3宅币+5宅贡献——3分
  • 发满2帖奖励3宅币+5宅贡献——3分
  • 发满3帖奖励6宅币+10宅贡献——6分(与上一条不叠加)
  • 如果帖子不满足【参加方法】中的任何一条,不奖励不得分,也不算在每人3帖的额度之内
(小明发了A集、B集、C集三帖,但C集被评为不符合规定,那么小明可以再发D集来拿奖励!原谅小生语死早……)最高可得100宅币+55宅贡献! 【活动时间】
  • 至2014年2月14日
本次活动参加技术区圣诞联版活动
报名联版活动的同学请戳
每个版的活动任务的计算总分都是100。
登记参加三个版的活动以上的+30宅币10宅贡献
多参加一个版的+10宅币2宅贡。
积分排名奖品:
第一名:+100宅币25宅贡献+技术区之魂勋章+莱斯特薄荷帝国糖190G+DIY版出产的来图来制定的橡皮章
第二名:+100宅币25宅贡献+一芸手工7色风车薄荷硬糖90克+DIY版出产的明信片一张(图可供选择)
第三名:+100宅币25宅贡献+DIY版出产的明信片八张(图可供选择)
[flash]http://www.xiami.com/widget/18395544_2082998,1770145312,_230_100_800000_008080_1/multiPlayer.swf[/flash]
查看回复

【Breaking Bad】《绝命毒师》中的化学!(更新至S01E02)

作者:吾有屠龙之术
[i=s] 本帖最后由 吾有屠龙之术 于 2014-1-25 10:17 编辑 [postbg]bg3.png[/postbg]
《Breaking Bad》都已经完结半年了,小生才刚刚开始追……
是的,小生就是得了一追热番就会死的病!!91!
还没追剧之前就已经听说,BB里面有许多化学梗,因为是化学教师制毒嘛~~
才看了3集,就发现每集都有!
然后小生就想,不如整理一下,顺带强推大家去看BB!!真的很好看!老白和小粉!
当然,小生的速度是很慢很慢的……最近魔都雾霾!拖延症到了晚期!都是环保局的错!【泥垢!#hm
而且,BB可能故事发展到后期,这些化学梗会越来越少,毕竟大家是想看故事不是上课嘛~
所以!鼓励大家一起来补充BB中的化学梗!
以上!
P.s:渣画质截图勿怪……
P.p.s:对于无法接受长篇大论的童鞋,小生已经帮各位划·好·重·点了!【小生是不是比大学老师还靠谱~~】
Season 01
Episode 01
这是老白的处女杀!就是用磷化氢气体。
磷化氢,又名膦,分子式:PH3,无色气体。工业品有腐鱼样臭味分子量34。相对密度 1.17。熔点 -133℃。沸点 -87.7℃。自燃点 100~150℃。蒸气压 20 atm(-3℃)。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 1.79%(26 g/m^3。微溶于水(20℃时,能溶解 0.26 体积磷化氢)。空气中含痕量P2H4可自燃; 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发生爆炸。能与氧气、卤素发生剧烈化合反应。通过灼热金属块生成磷化物,放出氢气。还能与铜、银、金及他们的盐类反应。
实验室中可以用白磷与浓氢氧化钾共热制取
P4 + 3KOH(浓) + 3H2 O→ PH3↑ + 3KH2PO2
老白的实验室使用的是红磷,磷化氢气体只是主要副产物(也就是杂质)
人吸入LCLo: 1000 ppm/5M。大鼠吸入LC50: 11 ppm/4H。小鼠吸入LCLo: 380 mg/m3/2H。高毒对人的毒作用:当空气中浓度 2~4mg/m^3 可嗅到其气味; 9.7mg/m^3 以上浓度,可致中毒; 550~830mg/m^3 接触 O.5~1.0 小时发生死亡,2798mg/m^3可迅速致死。
磷化氢从呼吸道吸入,首先刺激呼吸道,致粘膜充血、水肿,肺泡也有充血、渗出,严重时有点状广泛出血,肺泡充满血性渗出液,这是发生急性肺水肿的病理基础。磷化氢经肺泡吸收而至全身,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器官。经口误服的磷化物,在胃内遇酸放出磷化氢,并从胃肠道吸收入血,与从呼吸道吸入的磷化氢所引起的中毒相似。
急性磷化氢中毒是吸入磷化氢气体后(或误服磷化锌后)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急性磷化氢中毒起病较快,数分钟即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但个别病人潜伏期可达 48小时。 急性磷化氢中毒主要表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咳嗽、胸闷, 并有咽干、腹痛及腹泻等。心电图示 ST-T 改变或肝功能异常,经适当治疗,多在 1周内恢复重度中毒除上述临床表现外,还可有下列表现之一种或多种:昏迷、抽搐、肺水肿、休克、明显心肌损害及明显肝、肾损害等。主要危险期在起病后 1~3 天内,若能渡过第 1周,多能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尚无特效解毒剂,不能使用肟类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要早期、积极处理昏迷、肺水肿及肝、肾损害等,其治疗原则和护理与内科类同。
至于制毒为啥要用到红磷?老白的制毒配方是啥?……想知道的童鞋可以自己百度,不过这个反应很危险,你要制毒你爸妈知道吗……
查看回复

浓硫酸使 五水合硫酸铜 脱去结晶水是 吸水性还是脱水性?

作者:mori酱
如题 浓硫酸使 五水合硫酸铜 脱去结晶水是吸水性还是脱水性? 高中僧求教#6961!
查看回复

家庭最简单电解水

作者:百变随心
[media=x,500,375]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AwNjUyOTQ0.html[/media]
查看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