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无人迹沙海路
“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这句麦兜形容马尔代夫的话,用在我以前去过的所有热带岛屿大体适用,尽管美丽指数不同,但都是赏心悦目,让人能瞬间忘却烦恼的。这次的红海之行,却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天空中没有一丝云。
大巴由开罗驶出。沿着车厢过道走向我们的座位,没有见到我们家人之外的亚洲面孔,在这里,我们才是“老外”,是被群众注目的对象。满车乘客都是埃及人,男人们大声笑着向我们说着“Hello”“China?”“你,好!”……那些身着黑纱、蒙着头巾的穆斯林女子,都瞪着美丽的大眼睛直盯盯地看着我,丝毫没有羞怯和躲闪,满眼透出好奇,视线相交时,她们眼角弯弯盛满笑意。我想,哦,原来严丝合缝的包裹下,跳动着热情似火的心。这是自由行的乐趣之一,全程没有半点儿旅行团走过的痕迹,可以尽情享受深入民间之乐。
坐定之后我就开始静下来欣赏,不管这风景是否美丽。车窗左边,是一片浅黄色的土地,不用亲手触碰,我能肯定那质地是坚硬的。荒地上偶尔冒出一两丛快要贴到地面的灌木,深绿的植株表面上也蒙着一层灰。车窗右边亦然。路上时不时可见未完成的建筑,大多数都跟土地的颜色相差无几,大概都是就地取材。一不留神,就像沙虎(一种沙地蜥蜴)一样隐匿在无边的黄土中,寻不见了。
开罗通往赫尔格达的公路沿海岸修建,来往各一单行线。路不算宽阔,但平坦干净,向远方无尽延伸,好几分钟才能看见一辆车驶过。窗外,漫漫黄沙一眼望不到头,间或可见几丛无精打采的扒地植物,偶尔可见跟沙土颜色相差无几的帐篷组成的临时军营,为数不少荷枪实弹的装甲车,端着机枪的士兵还会注视你然后露出微笑。
550公里,行程6个多小时,全车人都要在这一成不变的沉默中度过。久了,从心里往外开始发凉,孤独与疲倦席卷了整个车厢。车里的人都开始耷拉着脑袋瞌睡,身边,我家的老人和小孩也歪倒在座椅上。我感觉自己即将要被这沉闷打败,陷入睡前的迷蒙状态。
忽然,我瞥见车窗左边,土黄色中间不知何时悄悄露出一抹蓝,它的突然出现让我几近呆滞的眼球有些不适应。
渐渐地,这抹蓝变宽了,由一根线,变成一条丝带,最后变成了无边的幕布,在非洲炽烈阳光下闪着点点磷光。幕布表面,点缀着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白色浪花,这说明外面风很大。
沿途依旧不见一棵高大植物,在土黄的映衬下,这蓝显得愈发浓郁灿烂。仔细看过去,蓝色被上天用得铺张到了极点,你在色谱卡上面见过的所有的蓝,都被集中到了红海,这片海就成了上帝笔下的画布,随意挥毫,就将一幅动态印象派大作展现到你眼前。
风停下来的瞬间,海面稍显平静,浓郁黏腻的蓝色表面飘荡着丝丝白雾,这块巨大的布丁似乎刚刚从冰箱里取出来,我能感觉到自己口腔湿润度秒速增长,这景象让我陷入了美食的海市蜃楼,对眼前的珍宝垂涎欲滴。
公路离海近的地方,感觉自己似乎可以伸手摸到那晶莹的宝石。
我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头,频繁左右转。我能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思维是如何一点点陷入这困局的:荒寂的沙配着靓蓝的海,陆地上难以发现生命的迹象,近在咫尺的水中却孕育着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这种奇异的组合,是我前所未见的。正如前人所形容的,这里海水与火焰相接相容,展现在你面前的是生命的极致繁盛与凋零。
最震撼的一幕,是我下了车,走进红海,身体浸浴在温暖清澈的海水中,脸朝沙滩的方向看时,视线所及只有无尽荒凉。成群的鱼儿就在我脚下逡巡,远方却是无边的黄沙,寸草不生。当地人还告诫我不能去沙丘另一头,有军人架着机枪站岗的,是军事管制区。
“往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这句歌词用在这里也无比的契合。
世界地图上,红海被画成了细细的一条线。到达之前,我一直幻想着能从海边望见西奈半岛,能亲见摩西分海、率领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奴役的希望之路。直到我站在红海的沙滩上,才终于认识到,在地图上那一条细细的线,放到眼前乃是浩瀚无垠,无法触摸其边际。就算乘坐快船从赫尔格达到达对岸的沙姆沙伊赫,也至少需要1个半小时。
尽管红海沿岸大型酒店度假村星罗棋布,吸引着不少各国的游客,但仍然有百里无人烟的景象,偶尔一座土黄色或洁白的小屋孤零零立在海滩边,那就是缓解这绵长海岸单调气氛的一道风景。我常常在此时陷入幻境,仿佛自己就坐在那小屋前的沙滩上,吹着海风孤独看海。
我忽然心生旖念,如果有一天不想再走下去,就到这无人海岸边盖一座小屋,每日面朝大海,背靠大漠,断绝与外界的联系,静静地等待生命结束。这将是一举多得的解脱方式:不用在先进医疗技术的折磨下度日如年,节省了昂贵的墓地费用,在撒哈拉荒漠上做生命最后的感悟,死后化作养分还给大自然,圆满了我拥抱海洋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