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比较文学入门】中国学派(二)

作者:白兔软糖
争取今天把坑填完_(:з」∠)_ 之前的帖子→ →【中外比较文学入门】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 【中外比较文学入门】美国学派【中外比较文学入门】 法国学派 【中外比较文学入门】前苏联学派 【比较文学入门】中过学派(一) 上次说到中国学派在中国的渊源,那其实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真正的学派在中国确立下来是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初三十年代末,最先是在清华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的课程; 而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出是在七十年代,在台湾淡江大学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上,几位学者提出了中国学派的这一学术构想,其中有著名的美学大师复旦大学的朱立元教授, 台湾大学著名作家颜元叔先生,还有在东西文学比较方法研究上有很大影响力的叶维廉先生等;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正式建立是在1977年由美国学者John J. Deeney在《中外文学》6卷5期上发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这篇宣言式的文章的发表宣告了中国学派的正式确立。 那说到底中国学派和其他学派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为什么中国学派可以自成一派。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前苏联学派。要说一个国家的文学可以自成一派的话,那肯定是和他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和目的,还有其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有关系的,再加上其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特话,而形成的。(插一句废话,卤煮好讨厌研究方法的说>﹏<。)和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相比,中国学派不是产生于学院也更不是在纯文学学术论战中产生的,中国的比较文学的特点在于,他是在东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社会政治改良和救亡图存的印记。
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比较意识,不是法国式的文学沙文主义(或曰法国中心),也不是美国式的“世界主义”聂乌帕科斯娃之论,而是面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焦虑,是寻求中国文化发展新途径的企求,无论是文化上的保守派还是激进派,无论是“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都反映了文化碰撞的焦虑心态和“求新声于异邦”(鲁迅语)即寻求中国文化发展新途径的迫切愿望。(《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346页。
中国比较文学,正是这种文化碰撞的产物,也正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交汇的激流中崛起的一支文化生力军,一支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寻求中西文学互释、互照、互补、沟通、融汇乃至重构文学观念的“架桥”大队,中国比较文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不是法国式的文化“外贸”,不是文学作品“输出”与“输入”的斤斤计较;也不是美国式的文化“大同”(《比较文学的危机》、《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永昌等编《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不是强调“警惕民族特色”、主张“非民族化”的西方中心式的“世界主义”(佛克玛《文学研究中的理论和批评:国际的观点》,《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所以说中国比较文学是在自己本国的文学中找出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性的东西,逐渐形成一些新的文学观念,以和西方文学观念抗衡。 下次继续_(:з」∠)_

回复

领教了,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c243168824
领教了,感谢楼主分享
查看回复

路过帮顶

作者:2372650626
路过帮顶
查看回复

顶一顶

作者:1585338780
顶一顶
查看回复

过来学习学习@@25!!感谢分享

作者:知非
过来学习学习@@25!!感谢分享
查看回复

o(≧v≦)o~~好厉害好厉害

作者:z13269
o(≧v≦)o~~好厉害好厉害
查看回复

用心学习了

作者:的森林
用心学习了
查看回复

虽不太明,但真觉得历

作者:的森林
虽不太明,但真觉得历
查看回复

政治理论是挺难的

作者:橙子3
政治理论是挺难的
查看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