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出现了大批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文心雕龙》、《诗品》等等),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自觉出现的时代。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时期里,出现了近体诗,也是后代律诗的雏形。。。。。总之这些你们在好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都能看到啦_(:з」∠)_。
- 然后在南朝的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了一种新体诗,没错,这就是永明体#6975!。
- 恩好的首先按照一般的步骤来讲,我们来探讨一下它兴起的原因
- 我简要分一下吧,大概有三点吧@@33!!。。。
- 音韵学发展
- 诗歌自身发展
- 统治阶级的重视
- 就在这个时候,没错,不是前面的时候也不是后面的时候,就在魏晋南北朝,四声华丽丽出现了!!!
- 没错!!!就是平上去入这四声,于是才有后面SHE唱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是七言律诗的一个基本句式)
- 因为汉末呢反切注音发明了,然后各种韵书也应运而生了(酱 子亮切,自己感觉感觉吧@@18!!音韵学什么的不在吾辈能力范畴之内啊)
- 然后还有佛教传入,很多人翻译佛经呢,就促进了四声的产生(陈寅恪先生的《四声三问》认为就是佛教传入促成了四声的产生,不过吾辈还是觉得这必定是自己人发现的吧哈哈哈哈哈@@35!!)
- 在此基础上,声律论就产生了。必须要提到写了《四声谱》的沈约,就是这个人!@@17!!以及他的一批小伙伴们,将声律自觉的运用到了诗歌创作中了。
- 大概就是以前的诗歌都是入乐的,都说乐府诗歌嘛_(:з」∠)_。。都是可以唱出来的哟@@25!!小曲儿唱着诗歌就出来了哟
- 然后咧,这个天然无污染的诗歌都是木有什么声律上的制约的喵~你念起来感觉还蛮押韵是诗人无意识的遵守了这种自然的文字和谐韵律
- 但是咧,后来很多诗就不必入乐了,成为了徒歌,这样的话干巴巴念起来就没有唱出来好听了呢@@14!!所以这就要求创作诗歌的同时要给予它一些韵律美,于是就这种韵律的规律之后就成为必需品了
- 到南朝宋齐梁陈这几代统治者都非常非常喜欢文学,不仅自己喜欢,自己的儿子辈孙子辈都喜欢,还争相招揽文士,经常和文士们讨论诗歌,这样就出现了非常非常多的以某一皇室权贵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 永明体的主要诗人呢,就是竟陵王萧子良的文学集团里面的。
- 然后世人将里面最有名的人呢称为竟陵八友: 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 萧衍应该大家都略有耳闻,他就是后来的梁武帝,那个大兴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形容他在位时候佛教兴盛的场景
- 撸主后来在查汉传佛教什么时候有吃素的传统的时候就追溯到了这位神奇的皇帝的一纸诏书。
- 这个皇帝不仅喜欢佛教,并且十分钟爱文学,年轻的时候还是竟陵八友里面的,后来自己当皇帝之后,又和儿子组成了一个新的文学集团,撸主觉得这算是永明体发展的后续,这个新的文学集团中有很多都是以前萧子良文学集团中的文士,比如沈约等。而梁武帝的儿子萧统就是昭明太子,大家也应该耳熟吧,就是编《昭明文选》的@@32!!。
- 吾辈对这个年纪轻轻就极富才华但是又英年早逝的太子很有好感@@5!!忍不住多说两句,但是百度上他的画像实在是太!丑!了!!!!
- 总之这个时期文学兴盛大概是自上而下的,有种全民风尚的赶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