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宅苑 MewoGarden × 技术宅社区II | Z站 Z Station 棒棒哒纯文字二次元技术社区

正文

生物实验室

作者:生物实验室
{"name":"生物实验室","sizeType":1,"icon":"./statics/block/ea241aa5d81e435a926840c8860287cc.png","order":9999,"description":"","comp":""}

回复

【新闻搬运】基因决定你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

作者:金黄色小炸魚
[i=s] 本帖最后由 金黄色小炸魚 于 2015-5-20 13:32 编辑

#am#amduang~duang~duang~好消息好消息!!!

还在为每天早上起不来床而苦恼吗?恨自己的懒惰而一蹶不振吗!?全都没有关系!!

因为这大概是由基因决定的!!(当然还是不排除懒这个原因(。

#am基因决定你是早起的鸟儿还是夜猫子#am

来源:煎蛋网/桃子 2015-05-20 09:35

原文请戳:生物谷

新研究表明,如果你不能在早上九点钟之前清醒过来,这不一定是你的错。可能你天生就是那种在晚上比较高效的人。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果蝇的基因组之后,发现有大约80对基因与“早起”或“晚睡”有关。虽然这听起来与你自己的生物钟互不相关,但该团队发现这些基因中大部分都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

先前研究已证实大部分人要么在清晨要么在深夜做事的效率比较高。许多研究都曾深入调查过这种睡眠类型的影响,但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睡眠差异。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Eran Tauber在一项声明中说:“在此项新研究中,我们利用了基因组与人类非常相似的果蝇来观察早起和晚睡类型的分子机制。由于昆虫和人类之间的遗传体系非常相似,因此我们在果蝇体内检测到的基因很有可能也会出现在人类身上并影响人们的作息。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该团队检测了两种作息不同的苍蝇,它们要么在早晨比较活跃要么在深夜更为活跃。接着他们比较了它们的基因。他们发现有80对左右的基因与苍蝇的作息类型相关,但有趣的是,这些基因却并不参与调控我们的生物钟。相反,它们以各种分子途径参与进了作息调控。

主要研究员之一的Ezio Rosato表示:“这改变了我们对生物钟的看法,我们原先认为生物钟是调节我们作息的调节器,但我们现在认为它是一种能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时间基准系统。”

更有趣的是,相比那些早起的果蝇,“夜猫子”果蝇体内的分子过程不仅是延迟而已,它们完全是不同的体系。

Tauber说:“我将这种行为称作‘弹球理论’。一旦基因表达延迟,就会出现一套完全不同的分子时间,就像弹球机里面的球每次走不同的路线一样。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分子路径会导致不同的行程时间。”

该研究被发表在《神经学前沿》杂志上,他们 将继续研究这些基因究竟在人体内参与了哪些相似的过程。

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找到能帮助人们克服这种早睡早起(国外认为过度的早睡早起是一种病,比如晚上六点睡凌晨起)和晚睡晚起睡眠类型的方法。这有助于预防一系列失调类疾病,比如肥胖和抑郁症。

即便我(原作)并不确定我是否需要医学来帮助我变成晨鸟族,但我很喜欢此研究透露出来的信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并非每个人都能适应朝九晚五的生活。(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荐的参考文献: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early and late chronotype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友情提示:上面这个链接虽然全英但是给出的资料非常详细!值得一看!)

看完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晚起的理由又多了一个呢?

大家绝对不能拿这个当作晚起的理由哦!!!!我们要保持健康的作息时间!!(闭嘴(。

查看回复

【新闻搬运】首次发现温血月鱼 改写生物教科书概念

作者:金黄色小炸魚
[i=s] 本帖最后由 金黄色小炸魚 于 2015-5-15 16:08 编辑
※转自:大纪元   ※发布日期:2015/05/15

首次发现温血月鱼 改写生物教科书概念
youtube原视频(已转载到优酷): [media=swf,500,375]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U2Mjk1NjQw/v.swf[/media]
【大纪元2015年05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秉开编译报导)科学家首次发现一种热血的月鱼,改写我们生物学教科书中的“鱼是冷血动物”的概念。这种月鱼有恒定的体温,平均肌肉温度比周围水温高五度。
据《华盛顿邮报》5月14日报导,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科学》杂志最近一期发表研究论文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首次发现身体内完全流淌着温热血液的月鱼。 报导说,这项新发现改变了教科书中鱼类是冷血动物的概念。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生物学家海蒂.德瓦(Heidi Dewar)表示,他们很长时间就已经注意到月鱼与其他深海鱼的差异:活跃、游泳速度快以及长有巨大的心脏、肌肉非常丰富和大大的眼睛。 尤其是,月鱼长有很独特的鳃,可以调节体温。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另一位生物学家尼古拉斯.瓦格纳(Nicholas Wegner)解释说,月鱼的鳃组织利用“逆流热交换”(counter-current heat exchange)的机制调节体温:冷却身体血流带来的肌肉运动所产生的热量,加热呼吸时吸收氧之后的寒冷血液。 瓦格纳说:“我们很激动,经过那么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这种大鱼竟然如此与众不同,我们以前从未在其他鱼的身上见到这种现象。” 《国家地理》杂志5月14日引述瓦格纳的话说:“我一直认为这个新发现很有趣。因为我以前以为月鱼不过是一种笨拙、动作缓慢的深海鱼,基本不运动。实际上不是那样,它游得很快,是活跃的捕食者我们利用标记方法发现,它们的迁徙范围可以达到几千公里远。
而德瓦认为,由于目前所发现身体恒温的月鱼是其中的斑点月鱼(Lampris guttatus),因此需进一步研究(如基因学方面的差异)而将月鱼重新分类。 但是,科学家对于月鱼的生活习性等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美国马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生物学家迪格.伯纳(Diego Bernal)认为,不仅月鱼需要深入详细的研究,其他深海鱼的知识都有待于探索。 资料记载,月鱼生活在水深100至400公尺的寒冷深海里,身体呈卵圆形,口小,眼大,鱼鳍全是美丽鲜艳的橘红色,身体的颜色各有不同如粉红、蓝色或紫色,有的身体上散布白色斑点。目前月鱼分为两种,分别为全球分布的斑点月鱼(Lampris guttatus),及仅在南部海域分布的无斑点月鱼(Lampris immaculatus)。月鱼可以迁移几千公里。
责任编辑:林妍
碉堡了Σ(゚д゚lll)还有这种鱼!? 话说这个尺寸还真是口怕呢。。。。据科普,最大尺寸可达两米,重量可达270公斤!!!什么概念!?谁说块儿头大就一定行动缓慢了(╯°□°)╯︵ ┻━┻ 另外,可食用可食用可食用!!(大家也许关心这个(x 人多的话就做个月鱼科普!
查看回复

关于一种微藻生长曲线的讨论

作者:1984年的消失
一般来说微藻这类东西少量接种后应该是先指数型增长的对吧,但我做毕设出的结果发现30天的细胞密度数据居然和直线的拟合度比较高,R2基本都在80多,高的有94,奇怪啊,虽然是三天一测数据所以数据总量比较少的说。
查看回复

【四周年庆】ʕ •ᴥ•ʔ你真的认识海星吗?

作者:金黄色小炸魚
[i=s] 本帖最后由 金黄色小炸魚 于 2015-6-6 05:35 编辑
欢迎大家来到走近科学技术宅社区四周年庆活动
这里是生物实验室的负责人,
随便你们叫我什么都好可以叫我金鱼(。
生物实验室低调了那么久终于要卷土重来了(此处应有掌声及撒花
很明显我是来混脸熟拯救子板给大家科普的,今天第一讲:
本期嘉宾
Starfish☆海星

[flash=225,250]http://www.xiami.com/widget/50076868_1769849608,_235_346_fb9392_fb9392_1/multiPlayer.swf[/flash]Ready? Go!
上课!起立!
[fold=@@15!!小明说:老师,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   @@35!!老师说:给你看给你看!你开心就好。] ★理想中的海星: 嗯,非常唯美小清新。 ★google里的海星: 哇哦哇哦,非常霸气。 ★二次元里的海星: 。。。二货,你谁? ★然而,实际上的海星(真相永远是残酷的): 好大一个家族! [/fold]
[fold=@@15!! 小明问:老师,海星的名字叫啥?   @@16!! 老师答:这不是废话吗?!(x]
→堂上阅读←
★中文名:海星 英文名:Starfish/Seastar 拉丁学名:Asteroidea
---------------------------------------------------------
→课堂笔记←
※虽然英文名里带“”,然而海星却和鱼并没有什么关系 ※虽然英文名里带“”,然而海星却和海。。。。。。。。
它们真的有关系啊!!
---------------------------------------------------------
→资料分析←
Sea stars有的时候被称作starfish,虽然它们并不是真的鱼。(因为海星没有脊椎和鳍。) ——自译,【Biology Junction - Starfish Dissection】
※鱼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顾名思义:鱼是脊椎动物。
棘皮动物是只能在海里找到的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动物。(陆地上或者淡水里是找不到它们的。) ——自译,【Biology Junction - Starfish Dissection】
@@15!! 小明(举手):
“老师!棘皮动物是哪儿蹦出来的概念?
难道是通往里世界的大门吗?
@@26!! 老师(一口老血):
“安静!我这不正要说呢!”
※在分类法里面海星属于: 域(Domain):真核域(Eukarya) 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 门(Phylum):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纲(Class):海星纲(Asteroidea) ※棘皮动物(Echinoderm)在希腊语里是指“带突刺的皮肤(spiny skin)”,而绝大部分(并非全部)的海星表皮上都是带突刺的。 ※拓展:海胆和海参也是棘皮动物。 @@20!! 老师:
海星纲是属于棘皮动物门,所以海星是棘皮动物,get?
@@1!! 小明:
GET!!! (过了一会)
@@15!! 小明:
“老师。。。”
@@14!! 老师:
“哈?你问我目科属种到哪去了?”
※海星是一整个纲的统称: 海星纲下面还有很多目, 很多目下面还有很多属, 很多属下面还有很多种,目前自然界大概有1500种不同的海星!
---------------------------------------------------------
→整理归纳←
知识点①:海星不是鱼! 知识点②:海星只活在海水里!(陆地?NO!淡水?NO!) 知识点③:海星是棘皮动物!表面有刺儿! [/fold]
[fold=@@15!! 小明问:哇噻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海星诶!   @@27!! 老师答:嗯,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Asteroideas(普通的海星(我们普通地摇 ※第二类:Ophiuroideas(中文名:蛇尾 (然而我也不知道这是shenmegui 嗯。。。大概就是腿比较长腿毛比较多? [/fold]
[fold=@@16!!小明:老师老师,说起腿,海星是怎么走路的呀?   @@6!! 老师(气晕):那不叫腿!!!]
→课堂笔记←
※海星的腿不叫腿叫就像人的爪子不叫爪子叫手。
→堂上阅读←
※海星的每个腕下都有数百个凸出的管足,如图: 图中腕下的粉色区域为管足的分布位置。 ※这些管足的内部都填满了海水,而海星内部的水管系统(vascular system)也充满了海水。 ※通过内部水管系统和管足之间相互运输,补充或减少海水,这些足会发生体积变化,从而使海星“行走”起来。 [/fold]
[fold=@@16!! 小明:老师,你是不是教错了?   @@16!! 老师:(去你妹的(╯°□°)╯︵ ┻━┻)小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冷静脸   @@14!! 小明:为啥是水管系统?不应该是血管系统吗?   @@27!! 老师:NONONO!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海星没有血液!] 是的,没错,海星没有血液。对于身体所需物质的输送它们是通过体内的海水,也就是水管系统。 因此杀死一只海星的正确方法是暴晒使其水分蒸发!!! ※另外,海星也没有脑子。 派大星:“你说啥?(天真脸)” [/fold]
[fold=@@17!! 小明:老师,所以现在到底下课没?   @@35!! 老师:。。。敢情我之前说那么多都并没什么卵用?] 所以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是每个海星都只有五腕!有的多达五十腕(据说腕数一般都是五的倍数)!!! 世间无奇不有对不对?举个栗子: 六腕海星: 九腕海星: 向日葵海星: (向日葵海星的腕数通常都不是五的倍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腕也会变得更长,这就是为什么向日葵海星能够成为最大的海星。) 五屌星粒皮瘤海星(Choriaster granulatus): (第一张看着还有点可爱@@33!! ) (前方高能但是肯定有人看过惹@@33!! ) [/fold]
下课!做作业!
@@1!!本次作业采取1+1形式:@@25!! (选做题)科普类作业:三选一 + (必选题)普通类作业
@@1!!活动积分按照3+2形式计算:@@25!! (按内容及以下要求评分,设有0.5分制) (选做题)科普类作业:按问题难度分配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第三问【3分】 + (必选题)普通类作业:满分2分
@@1!! 贴心地设有加分制度:
@@25!! 觉得自己知识面不够广/脑洞不够大? 没关系!请尽量在自己擅长的题目上争取加分! 本帖给出的活动分数上限:5分 (本版的另外5分于两周后第二期活动帖内给出。)
1、科普类 ※这是拓展知识的作业; ※要求自行参考【网页(推荐)/文章/书籍】回答问题; ※发糖范围:【20~50宅币】+【1~7宅贡】+
【0~1技能点】 ※足够认真详细+自己组织语言的话发糖可能手滑 ※注意:
  • 问题一共有三个,采取三选一的形式,并在回复的第一行标明科普问题。
  • 仅限正确以及比较详细的回复,谢绝一句流!
  • 必须在结尾附上你所【参考/提及/直接使用(俗称复制粘贴)】的参考资料!!(我们是在正经地搞科学(认真脸
  • 以上三项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采用。(修改后可重新参与评分)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①海星可供食用吗?如果可食用,请列举并介绍三种正确食用海星的方法。(附图片或食谱加0.5分,食谱可原创)
海星为啥要分两类咧?
②普通海星和蛇尾有什么不同?要求至少列举出三处不同。(不同处附图比较加0.5分)
如果我是一滴海水:
③请问海水在海星体内的运输路线是怎样的?按顺序列出经过的部位/器官。(附图或自行标出路径加0.5分)
2、平民普通类 ※只要有脑洞 ※发糖范围:【10~30宅币】+
【0~5宅贡】+【0~1技能点】 ※脑洞够大的话发糖可能会手滑
骚年啊,打开你们的脑洞吧!
参考本帖,打开脑洞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关于海星的梗/冷笑话/段子/小故事/诗词/对联/歌词等一切文字形式,内容包含基宅/基宅庆生相关加0.5分。
最后,本帖禁水。禁水。禁水!!!
这是第一期!第二期相约6月22号!敬请期待! 所有作业本帖回复!有问题请回复楼下的置顶帖! ※已设置楼主可见,放心食用。
参考资料: 国家海洋局:海星:珊瑚的天敌“蛟龙”在东北太平洋再获新发现 首次取得六腕海星、海蛇尾、被囊类生物 Biology Junction:Starfish Dissection 博闻网:海星的习性 百度百科:海星 Wikipedia:Seastar
查看回复

研究饲养蚂蚁算是技术宅吗?

作者:我是小蚂蚁
貌似只会这个。。。(不是工坊!
查看回复

阿拉伯大羚羊复育取得初步成功

作者:Nate
听过有关独角兽(unicorn)的传说吗?研究传说的学者们相信,独角兽的传说可能是由阿拉伯大羚羊(Arabian Oryx, Oryx leucoryx)这种乳白色有长长直直的角的美丽生物而来,但是阿拉伯大羚羊在四十年前因为过度捕猎一度被列为「濒危」(endangered)物种。不过,这些年来因为成功复育,最近已经由濒危降级到「易危」(vulnerable)物种了。
其实不管是「濒危」或是「易危」,都还是属于「受威胁」(Threatened)的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分类中,「受威胁」的分类共有三种,「易危」、「濒危」、以及「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往下就是「灭绝」(Extinct)了。
过去因为盗猎及过度捕猎,使得阿拉伯大羚羊被列入「濒危」名单,目前在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地共有1000只左右,这是数十年来人工复育及野放成功的成果。
虽然阿拉伯大羚羊的复育成功是个好消息,但更多的物种因为栖地破坏、人为捕杀等因素被列入「极危」名单,最近新列入名单的包括了斯欧岛眼镜猴​​(Siau Island tarsier)以及八种两栖类;事实上全世界的两栖类大约有四成(41%)都濒临绝种,而有三分之一的龙虾(lobster)目前到底全世界有多少数量并不清楚,还必须作进一步的调查。
本文來自PanSci泛科学网,作者为葉綠舒
查看回复

地表上最严峻的迁徙

作者:Nate
喜玛拉雅稀薄的空气和低氧,会阻碍移动的速度。在这里体力耗竭的登山客,看着斑头雁(Anser indicus)从他们头上呼啸而过。每年,这些雁鸭展开漫长而艰难的迁徙,从海平面的印度,跨过宏伟的山脉,到达它们在中亚的夏季产卵地。新的研究指出,它们靠着自己的气流,而不需要上坡的吹送流(tailwind),便可以上升到高空。研究人员认为,这应该是地表上最艰难的迁徙。
近年来,科学家找出几种适应的特征,能支持斑头雁壮阔的迁徙,包括比大多鸟类都还大的肺,以应付肌肉及心脏的供氧;密集的微血管和血红素,可以储存更多的氧气。尽管如此,大多的专家认为,没有气流的帮助,雁鸭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翻越山脉。
为了厘清这可能,英国班戈大学的生物学家,现在是一位博士后研究员的Lucy Hawkes,和生理学家Charles Bishop,率领13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追踪雁鸭横越喜玛拉雅的旅途。研究团队利用卫星,追踪25只北迁及38只南迁的斑头雁,迁徙途中的位置、高度及速度。
北迁的雁鸭,一般来说,能在7到8小时内,以每小时64.5公里的速度,从海平面爬升超过6000米高。研究团队还记录到鸟类最高的持续爬升速度,每小时能爬升垂直高度1100米。南迁的雁鸭较少爬升,因为它们旅途从青藏高原开始,所以他们的旅途只花了4.5小时或什至更少。
最令人惊讶的是,根据由珠穆朗玛峰气象站收集到的资料,大多的斑头雁在没有上升气流推送的日子里,完成它们的迁徙;相反地,它们偏好在夜间或清晨逆风前进。科学家推测,或许是因为夜间及凌晨的低温,有助于雁鸭散热,增加氧气利用;比上升气流更有利于它们。雁鸭也可能为了安全及机动性,而偏好在风平浪静的天气中迁徙。
「这些雁鸭维持令人惊讶的高耗氧量,可能是休息状态的十倍;而它们还必须维持这状态数小时之久才能到达终点」Hawkes说。但我们对其他也会飞越喜玛拉雅的鸟类,像是鸭或是鹳,迁徙的策略及生理则了解不多,所以Hawkes没有把握是否其他雁鸭也一样强壮。
这篇研究证实了雁鸭迁徙的策略,以它们旅程来看,非常贴近山势在飞行,气流的任何微小的改变,都可能使雁鸭摔得粉身碎骨。
本文來自PanSci泛科学网,作者为逆旅
查看回复

蜘蛛自己织出水肺

作者:Nate
一种住在北欧水塘中的棕色小蜘蛛,背后带着一颗气泡。这种一厘米大的水蜘蛛(Argyroneta aquatica)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的蜘蛛。然而,就跟其他陆生蜘蛛一样,它们也需要呼吸氧气。因此,它们不时离开在水中由蛛网构成的小屋来到水面,藉由毛茸茸的腹部将气泡带回栖所,将气泡存放在由蜘蛛丝编成的气舱中。科学家现在发现,这个「潜水钟」并不单单储存空气而已,事实上,它像个肺,能从水中取得氧气,让蜘蛛得以在水下待上一天之久。
澳洲的生理学家Roger Seymour,自幼就对水蜘蛛非常着迷。因此,他远赴柏林,和德国的生理学家Stefan Hetz合作,研究这种蜘蛛。他们花上整个夏天收集蜘蛛,并把蜘蛛放入水缸中,然后观察它们结网,并放入气泡。
他们利用直径只有15微米粗的光纤氧气探测器,伸入潜水钟,测量氧气是如何在气泡内外移动的。结果发现,潜水钟的功能比较像是「肺」,当蜘蛛从潜水钟获得氧气,会有更多的氧气进入潜水钟的空间。 但大约24小时后,水压开始使得钟塌陷,于是蜘蛛必须到水面,带另一个新的气泡回来。而光纤得到的资料也显示,蜘蛛在带回新气泡的途中,仅消耗异常少量的氧气。
Seymour说,水肺的关键在于调整体积,以便和生物的体型和氧气需求量成比例。当蜘蛛抓到猎物并享用它的午餐时,身体需要代谢更多的氧,因此它需要在潜水钟上加上网,增加表面积以加入更多的气泡能把食物放到里面。另外,雌蜘蛛也会在即将产卵时,扩大潜水钟,然后在卵外围包裹上一层「茧」,在将其放入潜水钟;当小蜘蛛孵化后,爬出潜水钟,就会带着自己的气泡,大约只有针尖般的大小。
过去的研究认为,水蜘蛛每半小时需要重新填充气泡,但Seymour 和Hetz发现,水蜘蛛可以在水中待上一天之久。如此,在等待猎物的同时,可以避免成为鸟儿的猎物。 Seymour很讶异没有其他蜘蛛有类似的策略,他还补充,水蜘蛛看来能适应各种环境,甚至在温水中,潜水钟依旧能执行功能,这也暗示水蜘蛛能在暖化环境中存活。
本文來自PanSci泛科学网,作者为逆旅
查看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0%
站点地图友情链接:
喵宅苑
喵空间社区程序
喵宅苑 静态版
宅喵RPG地图编辑器
络合兔
Lanzainc
技术宅
小五四博客
莉可POI
Mithril.js
枫の主题社
Project1
午后少年
机智库
七濑胡桃
xiuno
幻想の日常
魂研社
Nothentai
0xffff
欲望之花
泽泽社长
淀粉月刊
HA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