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共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纳子法和纳甲法子午流注的组成、五俞穴与天干、五行的配合和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了脏腑经络辨证候时取穴、医案及子午流注的现代研究。第二章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主要论述灵龟八法的组成、八法与八脉交会穴的配合、八法八穴主治病证、主客配穴和医案。第三章经脉和五俞穴及八脉交会穴,主要论述经脉的生理功能、病理症候及其在诊断治疗上的作用,阐明了五俞穴、八脉交会穴的穴性功能,并加了按语。第四章针刺手法与艾条灸法,重点介绍了针刺的操作、行针候气法、常用的补泻手法与艾条灸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育龄女性继发性闭经和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该综合征在1935年由Stein和Leventhal提出,以肥胖、多毛、不孕和卵巢囊性增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定名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80年代后,随着阴道超声的广泛应用,PCOS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普及,这一疾病诊断效率大大提高,另外,研究发现PCOS异常的激素环境,发现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相关疾病易感,这使PCOS患者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2DM)(非胰岛素依赖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睡眠窒息、妊娠期糖尿病和子宫内膜癌等高发;另外,PCOS妇女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增加、心理问题较多,但目前还不清楚,疾病本身或它的表现,如肥胖、多毛、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增加心理问题发病率。因此,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PCOS成为全球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PCOS不仅涉及妇科内分泌的范畴,也受到内分泌科、皮科、儿科范畴。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两大部分。两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又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有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了解相关概念,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两者的相互关联性。 药品不良反应部分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概念、药品不良反应的分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格的填写与不良反应报告评价、报告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诠释。 药源性疾病部分概述了引起药源性疾病的相关因素、常见分类、临床诊断和基础治疗。针对临床常见的药源性肝损害、药源性肾损害和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作者详细阐述了致病药物、致病机制、临床特征和类型、相应的诊断标准和针对性治疗措施等内容。该部分对临床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或治疗严重的药源性肝肾损害和血液系统疾病有着实际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对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意识、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减少常见药源性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章 药品不良反应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分型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评价 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要求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收集、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药源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三、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四、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五、小结 第二节 药源性肝损害 一、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 二、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特征和药物 三、药源性肝损害的诊断 四、药源性肝损害的治疗 第三节 药源性肾损害 一、肾脏与药物的关系 二、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机制 三、常见有肾损害倾向的药物分类 四、按病理分型的致病药物 五、按病因分型的致病药物 六、药源性肾损伤的主要临床类型 第四节 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一、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药源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药源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四、药源性溶血性贫血 五、药源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SA) 六、药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Hb) 七、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八、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参考文献 缩写对照表
本《辞海》在全国3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的l25个学科(或领域)征集词条,由千余位学术造诣较深的医学专家、教授采用凝聚多年来的精华,潜心伏案撰写。历时10载(1995-2005),编纂了这部《辞海》。全书分基础医学3卷,内科学3卷,外科学2卷,特种医学2卷,共10卷,约10万词条,2000余万字,并附有中、英文主题词索引等。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以下简称《辞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辞书,并兼有《医学百科全书》的双重功能。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军事医学、实验诊断学、新发展的边缘学科和医学名词释疑。编写原则是: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内容新颖、涵盖面广,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特点是简明、扼要、新颖,体现了"全、新、精"的内容实质。本着"质量第一"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贯彻始终。 编写《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既是医学文献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医学界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它既是20世纪医学发展历史的回顾性总结,又是21世纪医学进展现状的综合性参考书。本书在编排体例上有别于一般辞书,既遵循各学科的独立性又兼有医学百科全书的双重功能,从而使广大医学工作者获取现代医学信息,博览中外医学进展时拥有一部内容新颖,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型综合性医学工具性辞书。而实际需要查阅此《辞海》的读者将远远超过这一范围。
此书是日本香川德修所著。享保辛亥(1731年)刊刻。其论药力辟空论玄谈,求真求实,为历代本草中罕见的新锐之作。 如所选药物均不录四气五味,认为药物不由气味,而是“以药之才能”取效。其论半夏,率众门人亲自尝试,知生半夏煎汤无毒,“只觉有少辛涩气味耳”。认为半夏“决不可制”。论甘草与大戟、甘遂、芫花、海藻相反,认为“非可必然之事”,不可拘泥。论引经报使及五脏六腑补泻气味用药,乃“张元素为之俑,升降浮沉阴阳始于李杲。此皆近世医家之所尊信奉事,日用首务,而究之俱是空论,无益治事,勿泥此等区区之言。” 此外,论茯苓赤白之别,当归首尾之用,皆为穿凿牵合之论。论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阳清气,是附会陋说,是“一盲引群盲”。将本草中常见安魂魄、定精神、益智慧、强阴阳等语,视为道家惑世诬民、媚俗啖利之邪说,是“道家方士诳罔之腐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