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图谱结合实物标本人工绘制,色彩艳丽、结构分明、三维立体呈现,直观真实还原了人体的结构组成,被行业权威评为最具价值的医生学习工具。想让医生放弃这张学习图,真是万万做不到啊!!
窥一斑而见全豹,如下是这套完整版人体解剖图谱的节选,已经让人赞叹不已。
图片来源:轻盈医学
一九七○年,有两位美国人因不满于传统心理学派的治疗过程冗长,及其效果常反复不定,而集合各家所长以及他们独特的创见,在美国加州大学内(NLP的发源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研究。虽然两人都没有心理学的背景,但经过三年多的实验与练习,终于逐渐形成NLP神经语法程序学的基础架构。 在后来的五、六年里,因更多专业人士(心理科系或心理医师)加入,而更确立并完备了其理论架构与可靠性。之后迄今,又有更多各行各业的专家投入发展,而扩展其应用范围,只要是与人有关,无论是个人或组织,从受虐儿童的心灵重建到特工、间谍的心理训练,从减肥、戒烟、戒毒到更改个人历史、记忆译码、无所不包。 这两位创立NLP神经语法程序学的美国人就是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与约翰·葛瑞德(John Grinder)。 约翰·葛瑞德原为语言学博士并在加州大学实习。早年也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驻海外机构服务,葛瑞德以其模仿语言及行为的能力而屡建奇功,数次获奖;而理查得·班德勒主修为计算机科学,却爱好心理学,业余博览心理学类群书。俩人因缘凑合而相处,这也难怪这门新兴的实用心理学,取名为(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神经语法程序学,俩人将所学背景都加进去了。实际上,它是包含了传统的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及语言学与人脑控制学。
◤内容介绍◢作者自序/1 英译者序/1 中译者前言/1 第1章LSD的起源/l 1.1 初期的化学探索/2 1.2 麦角/4 1.3 麦角酸及其衍生物/9 1.4 LSD精神效应的发现/12 第2章LSD的动物实验和生物学研究/19 2.1 LSD的毒性有多大/20 2.2 LSD的药理性质/22 第3章I,SD的化学变构/24 第4章LSD在精神病学的应用/29 4.1 首次由精神病医生进行的自体实验/30 4.2 LSD的精神效应/37 第5章从药品到迷醉剂/46 5.1 LSD的非医学使用/46 5.2 山道士公司停止提供LSD/52 5.3 LSD非医学实验的危险/55 5.4 精神病样反应/56 5.5 黑市上的LSD/60 5.6 莱雷博士的事例/62 5.7 与莱雷会晤/65 5.8 在灵魂的宇宙中旅行/68 5.9 随风起舞的灵魂/69 5.1 0心灵深处的魔掌/72 5.1 1一位画家的LSD体验/74 5.1 2生灵的欢乐之歌/80 第6章ISD的墨西哥亲戚/86 6.1 “神圣蘑菇”/86 6.2 赛洛西宾和赛洛欣/98 6.3 与赛洛西宾一起在灵魂的宇宙中航行/100 6.4 神奇的喇叭花籽/103 6.5 在马萨特克地区寻找神奇植物/110 6.6 骑行于赛拉马萨特克地区/110 6.7 蘑菇仪式/121 第7章来自于厄恩斯特·扬格的光芒/126 7.1 我所知道的厄思斯特·扬格/126 7.2 使用药物的矛盾/137 7.3 一次服用赛洛西宾的实验/142 7.4 另一次LSD体验/149 第8章与奥尔德斯·赫胥黎的会晤/151 第9章与诗人医生瓦特·沃格特的通信/157 第10章形形色色的来访者/167 第1l章LSD体验与现实/173 11.1 各种各样的现实/173 11.2 秘密和神话/178
◤下载地址◢ 百度网盘 / 大小:22.8M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LSD--我那惹是生非的孩子》是一本在西方科学、文化和社会中掀起巨大波澜的、以一项科学发现的真实故事和由此对致幻药和神秘主义的科学反思。其作者阿尔伯特·霍夫曼博士(A1bertHofmann,1906-)是瑞士有机化学家。他早年在瑞士山道士(Sandoz)制药公司对麦角(黑麦上的一种真菌)药用成分的研究中,成功地制出了许多至今仍为临床应用的有效药物,但是他最有名的工作是1938年合成的第25种新麦角酸化合物:麦角酸二乙酰胺,简称LSD,5年后他意外地发现了LSD独特的致幻效应。
前言 冷敷疗法 冰块按摩疗法 热袋疗法 温灸疗法 利用闲置怀炉或吹风机的疗法 任何人都会的穴位寻找方法
长时间坐着很容易导致腰痛,这是因为腰部肌肉被迫长时间持续同一紧张状态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司机也是一样,因腰痛而苦恼的人还不少,这种情况是因为长时间保持坐姿,血液都向下流动至腿部,导致血液循环不好,本书教您在刺激腰部穴位、缓解肌肉紧张的同时,以指压腿部、足部穴位,按摩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等方法治疗腰痛。
本《辞海》在全国3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的l25个学科(或领域)征集词条,由千余位学术造诣较深的医学专家、教授采用凝聚多年来的精华,潜心伏案撰写。历时10载(1995-2005),编纂了这部《辞海》。全书分基础医学3卷,内科学3卷,外科学2卷,特种医学2卷,共10卷,约10万词条,2000余万字,并附有中、英文主题词索引等。 《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以下简称《辞海》)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医学辞书,并兼有《医学百科全书》的双重功能。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军事医学、实验诊断学、新发展的边缘学科和医学名词释疑。编写原则是: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内容新颖、涵盖面广,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和较强的实用性。特点是简明、扼要、新颖,体现了"全、新、精"的内容实质。本着"质量第一"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贯彻始终。 编写《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既是医学文献事业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医学界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它既是20世纪医学发展历史的回顾性总结,又是21世纪医学进展现状的综合性参考书。本书在编排体例上有别于一般辞书,既遵循各学科的独立性又兼有医学百科全书的双重功能,从而使广大医学工作者获取现代医学信息,博览中外医学进展时拥有一部内容新颖,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型综合性医学工具性辞书。而实际需要查阅此《辞海》的读者将远远超过这一范围。
《以毒攻毒:名老中医剧毒中药运用经验集萃》简要介绍了常用剧毒中药砒石、轻粉、蟾酥、斑蝥、马钱子、巴豆的来源、产地、采集、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现代研究(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报道、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重点阐述了名老中医运用常用剧毒中药的经验。从医疗安全出发,书末附录介绍了常用剧毒中药中毒的中西医救治方法。适用于中医药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巴豆/【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巴豆油34%-57%,其中含巴豆油酸和甘油酯。油中尚含巴豆醇二酯和多种巴豆醇三酯。此外,还含巴豆毒素、巴豆苷、生物碱、B-谷甾醇等。 2.药理作用:巴豆油外用,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产生口腔、咽及胃黏膜的烧灼感及呕吐,短时期内可有多次大量水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巴豆油有镇痛及促血小板凝集作用。巴豆提取物对小鼠腹水型与艾氏腹水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巴豆油、巴豆树脂和巴豆醇酯类有弱性致癌活性。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巴豆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他多种疾病,有报道用巴豆粉胶囊合茵陈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均取得满意疗效。用巴豆与黄蜡配伍,制成巴豆丸,囫囵吞下,可治疗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鼻窦炎。用巴豆制剂对甲状腺癌的疗效也较显著。另外,还可用于痹证、面神经麻痹、急性肠梗阻及小儿鹅口疮等。 4.不良反应:本品具有强烈的毒性,其含巴豆毒蛋白及巴豆油。巴豆毒蛋白是一种细胞原浆毒,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细胞坏死;巴豆油系一种峻泻剂,对胃肠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与腹痛,重则发生出血性胃肠炎,大便内可带血和黏膜。对肾亦有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巴豆油后,能引起急性皮炎。中毒表现:症状为咽喉肿痛,呕吐,肠绞痛,腹泻,甚则腐蚀肠壁,出现霍乱样米汤样大便,头痛,眩晕,皮肤冷湿,脱水,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