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日丧命散 于 2013-5-24 17:58 编辑
她原是一名弃婴,被一
对做小买卖的松盼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这个大美女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并立为妃,宠冠周王宫。次年,她生下一子,名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她因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她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她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她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
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周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她遂被掳(一说被杀)。
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
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自我总结:
褒姒,历史上又一个可怜的女子。本就是不喜言笑,再遇昏君,竟落得千古骂名。
史书上始终是找不到褒姒的失德之处,
一切只不过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史书的书写总是胜利者的权利。
周幽王的正王后申后勾结犬戎,
利用自己的家世,让申侯起兵造反,
终是推翻了自己丈夫的王朝。
而史书却对此事丝毫不提,
一切的罪名终是由褒姒承担。
后人皆言褒姒妖言祸国,
却不知烽火戏诸侯此事她是笑了,
而且当着很多人的面笑了,
只是谁知道她究竟是为了什么笑?
或许是为自己悲切的命运而笑,
或许是为了周幽王儿戏诸侯而感到可笑!
褒姒未曾向妲己妹喜之辈,
未曾杀人作乐。
只是长得漂亮,便是她此生的错。
便是她背负千古骂名之由。
诗经有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岂不可笑耳?
这次活动撸了一篇文,修改修改发上来o( =∩ω∩= )m,
第一次戳活动,心里怪紧张的(~ ̄▽ ̄)→))* ̄▽ ̄*)o [手指戳戳]
话说,写文真的是渣渣w(゚Д゚)w
跳跃性较强的说,有时候又像是在写流水账^(* ̄(oo) ̄)^
实在是不堪入目,米娜桑表嫌弃。。
渣文链接:终须错,不负今生。
历史上的女人总是这样作为政治的牺牲品的,没办法【摊手
像妲己,【史记】中记载的只有一句”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尚书】的“牧誓”里记载武王叙述纣王的三条罪状
其中一条就是听信妇人之言,致使“牝鸡司晨”,
于是妲己就立刻成为了亡商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炮烙之刑“神马的也许并不是苏娘娘的想法呢~【个人看法
可是人家硬生生被一部演义小说掰成了一代妖后……
为帝辛的错误埋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