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ld=密码]密码(9547289)[/fold]
[fold=1]
1428年10月,英军和勃艮地派包围了奥尔良,法军严重不利。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 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
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不久,19岁的圣女贞德不久便被英军捉住,1431年以女巫罪处死。 这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
从勃艮第背弃英王的时间往前看,法军在这之前一直是一蹶不振,摇摇欲坠的状态,1428年10月这是一个转变,对法军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在这种情况下,1429年出现的圣女贞德,成了抗英英雄。在绝望之中给了他们希望,人品情绪非常高涨。但是这个希望却只存在了短短的一段时间,1431年贞德被处死,对于法军来说。这是把他们的希望之火熄灭了。这激起了法国所有人的义愤。如果说之前贞德出现的时候,带来的希望,大概还有人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毕竟他们是有希望的。但是在希望出现之后又熄灭,比一开始都没有希望的打击更为强烈。就如掉下悬崖时抓住了绳子,但是绳子还是断掉的情况下,肯定比一开始掉下悬崖更不甘心。我觉得正是这种不甘心才会让法军反败为胜,当然勃艮第的反水加速了法军的胜利。即使是勃艮第不背叛英格兰,法军也会胜利,只是可能用的时间更长,付出的代价更惨烈而已。就像我国的抗战八年,在自己的主场肯定是有优势的,而且法军已经意识到再不反抗就要亡国,弱者的反抗有时候总是更出人意料。
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fold]
[fold=2]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1] (今苏州太仓市浏河镇), 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美洲、大洋洲以及南极洲。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说法早就存在,而且有许多争论。并且也有说郑和有可能到过了美洲,而且哥伦布之前可能不只郑和一个人到过美洲。不是说到达美洲就能对世界进行改变。如果郑和是和哥伦布一样,走到哪里打到哪里的话,即使依旧向西,现在这个世界大概会彻底不一样吧。但是从当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来讲,侵略占领不是他的目的。
⒈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⒉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
⒊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⒋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
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在这些目的里,没有任何是为了扩张领土的。正确来说郑和只是为了去做生意的,所以才有了丝绸之路。但是如果是为了扩张领土,也许今天的丝绸之路也就么有了。郑和主要是为了商业目的。郑和带去了大量中国商品,当地人把中国认作富庶之地,很愿意与中国人做生意,仅仅是商人。郑和去过的地方在他走后依然如故,对当地影响很小,因为他对当地的管理政权根本不会插手涉及。郑和的远航,为国家发展和平外交和宣言中华文明做出了一定贡献,这种远航同样也满足了统治者骄傲自大的政治需要。郑和不管去西还是去东,只是开辟了商路,从本质上对各个地方的发展格局不会改变,对现在的世界也就改变甚微。可能也只是丝绸之路变换了个方向而已。
[/f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