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情
本帖最后由

本帖最后由 湾湾情 于 2014-9-9 14:44 编辑

密碼:9547289

1.

1346年,出兵法国,16岁的黑太子随父并肩作战。其间发生著名的克雷西会战,法国骑兵组织了15次冲锋,均被黑太子指挥的长弓手击退,英军大胜。1356年9月,黑太子率1800英军扫荡法国,从波尔多出发(Bordeaux),越过加龙河(Garonne)到达法国中部,深入劳瑞谷地(Lorre Vally)。在他返回格斯肯尼(Gascony)的过程中,遭遇法王“好人约翰二世”率领的8000法军拦截,双方在普瓦捷会战(Poitiers)展开大战。尽管法军在人数上占据明显优势,仍然没能摆脱克雷西之战的命运,再一次遭到英国长弓手的痛击。结果法军大败,法王约翰被俘并被押至伦敦。

由此可见 黑太子爱德华在军事上很有才能!年纪轻轻以多胜少胜少 可以算是他的成名战。如果单看他打仗的才能如果成为国王也许会带领人民打胜仗。

黑太子同时热衷于西班牙事务,支持残忍的佩德罗一世(Pedro the Cruel)为卡斯提利亚国王。此举不仅失败,而且损失巨大。1369年,太子希望能通过在阿基坦征收新税来弥补西班牙失利的损失,遭到领地民众的严重抗议。阿基坦人厌恶黑太子的残忍好战,感情上与新任法王查理五世接近,于是向查理五世提出诉求。由于受到布莱提格尼条约的限制,查理五世仅要求黑太子在法国议会上解释他的行为。但是黑太子给予的答复是,他将率领6万英军参与法国议会辩论。于是英法战争又起。

而也许也是因为他对打仗的才能 其性格及其残忍!其对阿奎丹公国洗劫,又在阿奎丹放纵士兵横行不法,故法国人认为他心肠黑,此次战争沦为对法国平民的抢劫与屠杀,爱德华三世父子向来所称的“为了骑士精神的荣耀”彻底宣告是个谎言。

而如果黑太子没有死 其残忍行为只会变本加厉 不会有所收敛 而此对法国及法国人民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其做法只能使百年战争加快节奏!加剧法国人民对其的仇恨。

而其对领地的剥削使领地民众加剧对他的不满,厌恶他的残忍好战,长时间的压迫会引起强烈的反弹,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法王,这只会加剧英国在这次战争中的劣势,所以黑太子如果成为国王不会有好的转变。

2.郑和向东航行发现新大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可以从航海的动因、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多个角度来思考。比如,郑和航海主要侧重于政治目的,不如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持续的经济动因;又如,中国人崇尚和平,没有向海外掠夺财富的欲望,没有征服新领土的野心;从国内经济结构来看,西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谋求海外扩张。明朝推行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禁止私人外贸活动。从参与者情况来看,西欧航海活动采取国家与冒险者订立契约的形式,航海活动参与者包括贵族、骑士、教士、商人、下层民众等,社会基础较广泛。郑和下西洋受命于帝王,资金由国库拨支,社会基础狭窄。

哥伦布出海的目标并非要寻找新大陆,而是要向西找一条到达中国和印度的贸易路线,新大陆只是他误打误撞而达到的奖品。当时的人已知地球是个球体,所以认为不走陆路(向东的陆路给土耳其封锁了),向西出海航行应该一直就能航行到中国和印度。事实上,即使哥伦布到达这块大陆时仍认为它的印度,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岛就是因此而得名。后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大家才知道哥伦布发现的是新大陆而不是印度。之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过是欧洲人对哥伦布之行的目标不死心的表现。所以欧洲人的航行是受实际利益带动,误打误撞而得来,并非一向计画如此。

相反郑和的航行性质就和哥伦布的很不同。不论他出海的目的为何,总之他就并非希望找到地球另一方的富庶国度而航行,更何况他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是个球体,更没可能想到要探索地球的另一方。郑和当时航海的目标不过是尽量多到一些地方,令更多国家知道明帝国的强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