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的风
山阳郡高平

张俭(115-198),字元节,山阳郡高平(今山东邹城)人。汉桓帝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宦官侯览家在山阳郡,其家属仗势在当地作恶,张俭上书弹劾侯览及其家属,触怒侯览。党锢之祸起,侯览诬张俭与同郡24人共为部党。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流亡。官府缉拿甚急,张俭望门投止,许多人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直到党锢解禁才回到家乡。另有同名人士,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中文名: 张俭

别名: 元节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

出生日期: 公元115年

逝世日期: 公元198年

主要成就: 江夏八俊之一

张俭传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②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③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 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很讲义气。

③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

传记译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是赵王张耳的后代。张俭的父亲张成,作过江夏太守。张俭起初被举荐为茂才(秀才),因为刺史(官职名)看不起他,于是托病不做事。 延熹(汉灵帝年号)八年,太守翟超请他做东部督邮(官职名)。当时中常侍(宦官官职名)侯览的家住在防东(地名),对百姓很残暴,所作所为都违法。张俭检举弹劾侯览以及侯览母亲的罪行,上奏请求处死他们。侯览扣押了他的奏章,没有到达皇帝那里,于是和侯览结下了冤仇。乡里人有个叫朱并的,向来奸诈邪恶,被张俭抛弃。也心怀怨恨,于是上奏说张俭和同郡(山阳郡)的二十四人结党,于是朝廷发文书逮捕他。张俭逃命,困顿窘迫的逃跑,看到人家就去投奔,没有一家不因为尊重他的品行,不顾家破人亡的危险收容他的。后来流落到东莱(地名),住在李笃(人名)家里。外黄县县令毛钦带着士来到李笃家门口(来抓捕张俭),李笃悄悄对毛钦说:“张俭天下闻名,他逃命因为他没有犯罪。就算找到他,您忍心抓捕他吗?” 毛钦抚摸着李笃后背说:“蘧伯玉(陈秋时期卫国贤大夫)以自己独当君子为耻,你怎么独自履行仁义?”李笃说:“我虽然好讲义气,大人今天你也有一份啊(你应该也讲义气)。”毛钦叹息着带兵走了。李笃趁一次机会送张俭出塞,张俭所以幸免于难。他所投靠的人家,被重刑处死的有好几十人,家族亲属都被处死,整个地区都因为这萧条了。 中平(汉献帝年号)元年,结党案结束(不再追究),张俭于是回到乡里。大将军、三公(司徒、司马、司空)一起征聘他,又被举荐为“敦朴”(类似于“孝廉”的称号),公车(朝廷征聘士人的礼节)特征,任命他为少府(官职名),都推辞了。汉献帝初期,百姓遭遇饥荒,而张俭的生活也几乎不到温饱,却用尽全部财产,和乡里人共享,依靠它存活下来的好几百人。 建安(汉献帝年号)初期,朝廷征聘他为卫尉(官职名),不得已只好去任职。张俭发现曹操祖上的阴德开始显灵(意思是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发现曹操早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关门悬车(把车闲置起来,意思是不出门),不参与政事。过了一年多,在许下(地名)去世,终年八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