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东汉吴郡富春人,伯父是孙河。本姓俞,孙策时被赐姓孙,列于吴的宗室。孙河被杀后,孙韶继承了孙河的军队,后来成为将军,镇守吴国都城。于公元241年逝世。有子孙楷、孙越、孙异、孙奕与孙恢等。
个人资料
孙韶(188-241),字公礼,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武将。本姓俞氏,孙策时被赐姓孙,孙策爱其善用兵,有将才,收为义子。赤乌四年(241)逝世。
官职:镇北将军、幽州牧
容貌:身长八尺,仪貌都雅
伯父:孙河
子女:孙楷、孙越、孙异、孙奕、孙恢
历史年表
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修器备以御敌。权闻乱,从椒丘还,过定丹杨,引军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讙声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喻乃止。
明日见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统河部曲,食曲阿、丹徒二县,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后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权为吴王,迁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权称尊号,为镇北将军。青、徐、汝、沛颇来归附,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馀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权问青、徐诸屯要害,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有问咸对。加领幽州牧、假节。
赤乌四年卒。
[1]
人物事迹
建安九年(204年,当时孙韶17岁),伯父孙河(威冠中郎将,庐江太守)被害,孙韶继承了孙河的军队,收罗孙河在京余众,缮治京城,构筑工事,修缮城池,起楼橹,造战舰,修兵器备以御敌。后来成为将军,镇守吴国都城。当孙权听到有乱事,自椒丘(今江西新建县北)经由丹杨回都,命令士兵作势进攻,孙韶立即严阵以待,一声令下,士兵立即箭如雨下。隔日孙权召见孙韶,封他为承烈校尉,可以使用曲阿、丹徒二县的税收,并且可以在该地自己任命官员。后来成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封吴王),封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黄武四年(225年)10月,与部下高寿突袭曹丕的军队,夺得其车盖。
黄龙元年 (229),权称尊号,即孙权称帝后,调孙韶到北部边境任为镇北将军以抗魏。[2]韶任边将十余年,与魏争战很少失利,军威振扬,有青、徐、汝、沛等地的魏国军士颇来归附,曹魏在淮南滨江一带的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孙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余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孙权问青、徐诸屯要害之处,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有问咸对。孙权非常欢悦地说:“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加领幽州牧、假节。
嘉禾三年(234年)5月的第四次合肥之战,孙韶与张承负责进攻广陵与淮阴一带,7月撤退。
吴赤乌四年(241),韶卒。后代始居梅城,五代十国间,因战乱迁居马目孙家山。子孙繁衍成村落,并另建建德侯庙。
合肥之战
230年,魏国于合淝建筑新城,防备吴国。于233年十二月第三次合淝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淝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满宠便遣六千步骑,在淝水隐处伏兵等待。后孙权上岸,满宠伏军突起袭击,斩首数百,也有逃至河中溺死。吴主又使全综攻六安,亦不胜。
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遗使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旋即引发第四次合淝之战,于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淝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六月,满宠想率众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殄夷将军田豫却认为该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援军。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不过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曹叡听从其计,先派前队出发。
而曹叡亦不接纳满宠援军的意见,认为合淝、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曹叡便于七月壬寅日,亲率率水师东行。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顺风放火,烧毁敌军攻城器具,射杀孙权之侄孙泰。加上吴军中士卒都多有病患,又听到曹叡大军将至,于是孙权撤退。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参战人物
吴军 :孙权 孙韶 孙泰(战死) 全综
魏军 :曹叡 满宠 田豫 张颖
历史评价
陈寿:韶为边将数十年,善养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埸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
孙权: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