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君
JIAN·绿绿
【刺槐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JIAN·绿绿 于 2012-4-24 22:04 编辑

今天走在校道上,走到一段位置总会有一股醒神的香味。后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刺槐花。

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学校里一颗颗杨槐,在夏天时,总是有一股幽香,飘动着。下雨时,瓣瓣白湿落在地,微显柔弱。

今天重点谈刺槐哦。@82# 【基本常识】:槐树种类一般有国槐、刺槐、龙爪槐、紫花槐等。

刺槐

刺槐又名洋槐,豆科Leguminosae(或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刺槐属树木。

原生于北美洲,现被广泛引种到亚洲、欧洲等地。刺槐树皮厚,暗色,纹裂多;树叶根部有一对1-2毫米长的刺;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高。刺槐花可食用

【作用】:对二氧化硫、氯气、光化学烟雾等的抗性都较强,还有较强的吸收铅蒸气的能力。 刺槐树冠高大,叶色鲜绿,每当开花季节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先锋树种。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叶后,枝条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国画韵味。

刺槐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供矿柱、枕木、车辆、农业用材;叶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槐花不仅能吃也能入药,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大肠下血、咯血、崩漏等。

详细请戳http://baike.baidu.com/view/45049.htm

【引申】

国槐与刺槐的区别:

国槐 刺槐 香花槐(这是衬托)

叶子 墨绿 稍浅,浅绿 浅绿

花色 米黄 白色 红色

枝干无托叶刺 枝干有托叶刺

花期 7、8月开花 5月开花

树皮较细 树皮粗糙纵裂

树枝绿色 树枝褐色

树干光滑 表皮粗糙

树干黄的或绿色 树干黄褐色。

注:香花槐,和刺槐较像,花红色。

[查看全文]
夏希希
【樱花观赏指南】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夏希希 于 2012-4-5 23:04 编辑

转自果壳,已授权。

原文地址→http://www.guokr.com/article/133104/

图文 BY:钟蜀黍

随着天气转暖,樱花终于迎来它绚烂绽放的时节。一季之壮美,至樱而极。但你可曾意识到,我们今日所赏之樱,其实是多年前从故土飘零异乡的游子?你所观赏到的樱花,你又是否知道它的背景和来历?

时近四月,春天的脚步终于姗姗来迟,踱过了河岸,攀上了枝头。最惹人眼神的,是枝头的鲜花,而开得最为热烈奔放的,是来自异国的樱花。如果你看过BBC的《行星地球》(Planet Earth),那个用延时摄影拍摄的从第一朵到整个山谷的樱花绽放的场景一定会你震撼不已。
异乡与异客
要说樱花,日本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日本国花之一(日本官方认定的国花是其皇室象征的菊花),日本和樱花几乎就是一组同义词,即使是国内很多公园,如若多栽种了一些樱花,不管和日本是否有关,常常在旁边再修建一些仿日式的牌坊和神社建筑以增东洋韵味。但你可曾知道,日本最初栽培的樱花来自于中国西南?

樱花被视作日本人的精神象征,从3月下旬到5月上旬期间,日本各地樱花会接连迎来盛开期。图/japancoolture.com

虽然日本有化石证据显示其本土从上新世(从距今530万年开始,距今180万年结束)已经有樱花叶化石,樱花在日本的栽培史却并不长。根据日本编撰的《樱大鉴》上的说明,日本早期广泛栽植的樱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并且很可能是唐朝时从中国引入梅花品种时夹带过去的。我们从樱亚属植物物种的分布也可见其端倪,收入到《中国植物志》的樱属/亚属物种(含变种)有69个,剔除外来引进和在多数时候不被认可为樱花的麦李、郁李等,约剩30多种,而日本的樱花按物种数有9种,虽然分类上至今还有诸多争议,但喜马拉雅山区是公认的樱亚属的分布中心。
未曾想,我们今日所赏之樱,竟是一千多年前从故土飘零异乡的游子,但无论如何,日本人对樱花的特意培育,要比其它任何国家细致用心得多,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西南引入的几种樱花再结合其本土的特有种,至今栽培品种留存下来超过了300个,足可见其极盛之态。在日本关于赏樱,特别有个词叫“花見”,英文称为“Hanami”。日本的奈良时代因为受到中华文化影响极深,其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所提到的“花”均指梅花,“花见”这个词指的是梅花盛开时,贵族们观赏梅花的活动。而之后随着唐王朝衰亡,日本遣唐使的停顿,到了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花见”中“花”的含义,逐渐被更替为“樱花”。

日本人每当“花见”时期,便会约好亲朋好友到公园,围坐在樱花树下,取出便当,饮着清酒,享受着聚会时光,这是他们一年中最放松的时刻。图/green-buzz.net

“花见”这项活动最初兴盛于诸侯领主之中,而后拓展到武士阶层,到了江户时代,“花见”更是已发展为一项全民的节日活动延续至今。每年的3、4月间,全日本的媒体便会开始追踪“樱花前线”——因为受气温的影响,樱花由日本列岛最南端向北方依次开放,同一气温下同一品种的樱花几乎同时开放,因此形成一条由南向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推进的“樱花前线”,从大阪到东京,从富士山下到北海道,直到整个日本沉醉在樱花的海洋里。

如何识樱?

很可惜,在我们的历史上,相比于传统的十大名花,娇媚柔美的樱花并没有被着意培育过,一直到20世纪初,除了极少量从日本带来中国种植的樱花品种,国内用于观赏的樱亚属植物基本上是野生状态。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解冻,大量樱花树苗先是被作为外交礼物来到了北京的玉渊潭公园和武汉大学,之后便开始了大量商业化的引种。但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纬度较日本靠南,并非所有引种的樱花都适合在此生长,大多数地方的樱花也只有一两个物种。饶是如此,但品种也已经开始丰富起来了。
说了许久,恐怕大部分人还是不认识樱花长什么样,游人指梅、指李、指海棠甚至指桃为樱的滑稽事,并不少见。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朵花,辐射对称的,规规整整的五片花瓣,或者由此重叠,或红或白,靠近花心是数目不固定的一丛雄蕊,雄蕊正中央是一根簪子一样的柱头——这便是樱亚属植物所在的蔷薇科花卉的通用形象,在此之后,要认出樱花,得分几步走:
第一步,看看花梗。樱、李、垂丝海棠、梨等的花梗普遍都比较长,而桃、杏、梅的花贴枝而生,花梗很短。毛樱桃的花梗也很短极似桃花,但桃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树干上常常挂着一团团树脂般的桃胶。
第二步,看看新树皮、柱头和老叶。剩下的几种,樱、李的新树皮较为光滑并且有横纹,而垂丝海棠和梨的新树皮没有横纹,因为海棠与梨都是苹果亚科有5枚柱头,而樱、李、桃等只有一枚。两类群的老叶更是区别极大。
第三步,看新叶和小枝。樱、李的分类关系极近,但李的新叶是席卷的,枝头常没有顶芽。而樱的新叶是对折着的,枝头有顶芽。

(具体如何区分梅樱杏桃李,请看 @紫鹬的这个小组帖 ;关于樱桃和樱花的区分,详见 @钟蜀黍 的这篇日志

你赏的是什么樱?

认出了樱花之后,接下来你就可以琢磨自己赏的是什么樱花了。在国内种遍各大公园的樱花,其实无非这么几种:
1、寒绯樱(Prunus campanulata),也叫钟花樱桃,福建山樱花

寒绯樱在华南至越南,日本本土都有野生。

钟花樱桃是她在中国大陆的正名,日本和台湾都称之为寒绯樱,顾名思义,开在寒冷的早春的红色樱花。寒绯樱确实可能算是国内一年里最早开放的樱花,2月中旬,料峭的寒风还没有过去,寒绯樱就钻出了枝头,她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都能说明外形特征:campanulata即“钟形花冠”的,如图中那样,寒绯樱的花序就像一个个串着的长铃铛。
2、东京樱花(Prunus×yedoensis),江户樱花,日本樱花,染井吉野,这几个中文名字指的都是同一种。

单瓣、白色微带粉红的东京樱花,几乎植满全日本。

东京樱花也许算是目前为止栽培最为广泛的樱花之一,我们对于樱花几乎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此。她的拉丁学名里,那个“×”的符号告诉我们,她是一个杂交种,其来源可能是大岛樱(Prunus speciosa)和大叶早樱(Prunus subhirtella)。
单瓣、白色微带粉红的东京樱花几乎植满整个日本国,世界上所有其他地方的东京樱花也都来源于日本。而东京樱花也许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最好诠释,其开放和离去都干净而果决,慷慨而壮烈。东京樱花的花期之短,花开的缤纷壮丽,总会给人留下无法忘怀的深刻记忆。
3、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这是近些年来,国内引种最多的一种樱花,主要是它的一个变种Prun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日本晚樱,以其品种花色多样,花期较长而获得岛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喜爱。山樱花原变种Prunus serrulata var. serrulata是单瓣的,中国大陆从江南到东北,延伸至朝鲜半岛和日本都有野生,但作为园艺栽植,却没有它的变种日本晚樱来得常见。
日本晚樱的园艺品种极多,花色有纯白、粉白、深粉至淡黄、浅绿,新生的幼叶也各具情态,从黄绿、红褐到紫红色,花瓣有单瓣、半重瓣到重瓣,每一个晚樱品种的产生都要耗去几代日本园艺家的心血,也因此诞生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每年的四五月间,晚樱盛开的时候,繁花似锦,万人空巷,成为日本民众引以为豪的国家节日。

晚樱品种,上为普贤象 (Alborosea) ,左下为御衣黄(Gioiko),右下为关山(Sekiyama)

4、大叶早樱(Prunus subhirtella)

大叶早樱

这一种樱花在国内的栽培要少于东京樱花和日本晚樱,但是它的一个变种Prunus subhirtella var.pendula垂枝大叶早樱或叫垂枝樱花,却是相当特别的。
大多数国内的樱花,枝条都是向上长或者伸展开来的,日本本土有许多特别的垂枝型樱花,从东京樱花到日本晚樱都有这样的园艺栽培品种,但形成稳定遗传成为变种的只有垂枝大叶早樱。
垂枝大叶早樱在生长的初期也和大多数樱花一样,但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大枝横生,小枝直立或下垂,形成垂柳状的樱枝,如果你见过龙爪槐,可能会对类似的造型有印象。
垂枝大叶早樱的花淡红偏白,玲珑透亮,花型紧致,加上因为垂枝特点而带给人的宁静淡雅之感,常被日本人誉为最美的樱花。
5、红花高盆樱桃(Prunus cerasoides var. rubea)

红花高盆樱桃

这一类樱花原产自云南,在尼泊尔、不丹、缅甸也有分布,作为栽培品种确是比较年轻的。它的产地在横断山脉边缘地带,海拔在1500-2000米之高,先是在云南昆明广泛栽培,近几十年推广至全国各大樱花种植地。红花高盆樱桃的花大多半重瓣,颜色深粉至红,繁密如云,在早春二月底开花,几乎和寒绯樱同一花期。
以上这几种樱花,构成了目前国内各大樱花园的主流。樱花之娇媚足以倾倒众生,传统的赏樱胜地如日本京都、大阪、奈良、弘前,美国首都华盛顿,每至樱花盛开,游人如织。而国内这几年各个城市也抢着建“国内最大樱花园”,却往往具其形而不具其魂。品种单一,未能因势地形与已成建筑搭配点缀或是主因。
在每年的三月中旬,看上去还是一片枯槁枝干的东京樱花,迎着一缕春风,第一朵花蕾冒出了枝头,几乎是同一天里,成千上万的花蕾涌出,在接下来的七个日夜里,一棵树,成千上万棵树,如同被点燃的野火,席卷而过的彩云,开得灿烂无比。而到第七天,从第一朵凋落的花瓣开始,又是七个日夜,千万片樱花花瓣,飘零如雨。
生的璀璨动人,死的果决干脆,一季之壮美,至樱而极。

本文图片如无标注,均由@钟蜀黍 提供。

[查看全文]
伊丽莎白君
花中皇后月季又称
展开Biu

花中皇后月季又称“月月红”,自然花期5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

中文学名:月季 蔷薇目 蔷薇科

别称:月月红 长春花

二名法:Rosa chinensis

简介:

月季为有刺灌木,或呈蔓状与攀援状。常绿或落叶灌木,直立,为棕色,具有钩刺或无刺,也有几乎无刺的。小枝绿色,叶为墨绿色,多数羽状复叶,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先端渐尖,具尖齿,叶缘有锯齿,两面**,光滑;托叶与叶柄合生,全缘或具腺齿,顶端分离为耳状。花朵常簇生,稀单生,花色甚多,色泽各异,径4-5厘米,多为重瓣也有单瓣者;萼片尾状长尖,边缘有羽状裂片;花柱分离,伸出萼筒口外,与雄蕊等长;每子房1胚珠。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萼片脱落。花期4--10月。大多数是完全花,或者是两性花。有花中皇后的美称。为北京市的市花。

月季学名:Rosa chinensis),又名月月红(江苏浙江)、月月花长春花(吉林长春)、庚申蔷薇,原产于中国中部的贵州湖北四川等地,现遍布世界各地。为北京市市花,天津市市花,河北省石家庄市市花,江苏省常州市市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花,伊拉克美国卢森堡国花。花大型,有香气,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被世界各地所喜爱,外形与许多蔷薇属植物相似,英文中就称为“中国玫瑰”(China Rose),与蔷薇杂交后培育出多种五颜六色且花型各异的品种,并被冠以各种名称。月季是很多现在园艺玫瑰(杂交玫瑰,Rosa hybrida)品种的亲本。目前的月季品种更是丰富,有树状月季、藤本月季、丰花月季、大花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

最大的月季生产地位于中国南阳市石桥镇[来源请求],产品目前畅销全国各地及日本、德国、荷兰等市场。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玫瑰、月季和蔷薇都是蔷薇属植物,之间有种类上的区别,没有科属上的差异。在汉语中人们习惯把花朵直径大、单生的品种称为玫瑰或月季,小朵丛生的称为蔷薇。但在英语中它们均称为rose。

[查看全文]
卞逸之
食虫植物部分简介(俗称CP小聚会)(二)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卞逸之 于 2013-7-14 16:32 编辑

嗯哼,卤煮先清一下嗓子。

时隔多年!82!(你就扯吧,不就是三四个月么?),卤煮在历经这么长时间的无作为后,终于决定发食虫植物第二弹了(别厚颜了!!),资料仍来自中国食虫植物网和百度百科及维基百科。

这次介绍两个食虫界的“巨人”(进击的巨人?!)。

猪笼草

界: 植物界 Plantae

(未分级)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未分级)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未分级) 核心真双子叶植物 Core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猪笼草科 Nepenthaceae

属: 猪笼草属 Nepenthes L.

猪笼草的概况

猪笼草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658年,由法国殖民者在马达加斯加发现,1737年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命名为"Nepenthes",其名称来源于希腊文"nepenthes",意为解除痛苦,意指看到猪笼草这么神奇美丽的植物就不觉得为了找寻它长途跋涉地艰苦了。18世纪由于猪笼草的奇特外形被欧洲殖民者从东南亚引入,作为观赏植物开始人工栽培。中国早在18世纪就已将猪笼草用于药用(《陆川本草》有记载),但作为园艺观赏植物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不断进口优良的猪笼草品种,包括现在各大花市都能看到的“花市猪笼草”——“红瓶猪笼草(N. × Ventrata)”。

猪笼草(中文名)=Nepenthes(学名)=tropical pitcher plant或monkey cup(英文名)

在猪笼草科食虫植物中,仅猪笼草属(Nepenthes)1属,全属约129种。猪笼草属热带植物,主产东南亚各国和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婆罗洲(隶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三国,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隶属于印度尼西亚)两大岛品种最多最为著名。我国也有一个野生种,称之“野猪”或者“奇异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地区。

猪笼草的原生地多为山区热带雨林、灌木林及其林中旷地,或低山沼泽、海滨沙地等。因原生地的不同,猪笼草在园艺栽培上也有较大差异,一般园艺上依据其分布的海拔高度分类,将其分为高地种(Highland)和低地种(Lowland)。生长海拔1000米以上的品种我们称为高地种,高山地区云雾缭绕,冷凉潮湿,日夜温差大。生长海拔1000米以下的品种我们称为低地种,终年温暖湿润。高地种较多,占全属的2/3,另1/3为低地种,这两种在人工栽培时对温度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

猪笼草的形态

猪笼草为多年生藤本或直立草本植物,茎木质或半木质,有些野生种植株可长达20米,攀援于树木或者平卧地面而生。叶一般为长椭圆形,顶端有卷须,以便于攀援,在卷须的末段会形成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器,并带有顶盖,盖子在笼子长成时打开后就不再闭合。猪笼草生长多年后才会开花,花一般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雌雄异株,花小而平淡,观赏性无法与捕虫器相比。果为蒴果,成熟时开裂散出种子。

猪笼草的捕虫器

种植猪笼草的主要目的是用作观赏的,而观赏的焦点是她的捕虫器——“笼子”,笼子色彩鲜艳,造型奇特,是非常精致奇妙的捕虫工具,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不同的品种,笼子形态各异,即使是同一棵多数也能长出两种不同形态的笼子,一般生长于下部的笼子较胖、较圆、较大,称之为低位笼或下位笼(lower pitcher),生长于上部的笼子较长、较细、偏向于漏斗状,称之为高位笼或上位笼(upper pitcher)。笼的口缘外翻,称之为唇,笼唇是由一条条光滑的唇肋组成的众多凹槽结构,犹如导轨,伸向笼口内缘,当昆虫滑落时可起到导向作用。一些品种在笼口内缘唇肋的末端形成锋利的齿状结构,犹如鱼钩的倒刺可防止猎物逃脱。笼口的上部长有顶盖,可防止雨水或其他杂物落入笼中,并可阻挡上部射入的光线,迷惑落入笼中的昆虫使其找不到出口。也有个别的猪笼草如苹果猪笼草(Nepenthes ampullaria),顶盖窄长并外翻,使笼口可接到从上面掉落的鸟粪、雨水等,自然的进化真是非常奇妙!在笼子的表面笼盖生长的对侧,常会有两条平行的翼,从笼口延伸向下汇集于笼底,它的功能也许是方便昆虫等小动物从笼子的底部攀爬至笼口,是整个完美的“死亡陷阱”的一部分。

猪笼草靠如此奇妙的笼子捕捉昆虫,笼唇及笼盖的内侧等会分泌蜜汁,蜜汁如酒一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受此吸引的昆虫来采食,蜜汁使昆虫麻痹不小心滑落笼中,笼子内壁光滑无法爬出,笼内分泌的消化液可将昆虫淹死并消化吸收。(很多人以为昆虫落入笼子后笼盖会盖上,实际上笼子打开笼盖后是无法再盖回去的!)

猪笼草有些品种的笼子最大可长到高达50厘米,或直径25厘米。巨大的笼子不仅仅可以捕获昆虫,甚至连蛙类、小蜥蜴、小鸟等小动物也很难逃脱!

好了,接下来是卤煮的时间了:

猪笼草可能是最知名的食虫植物了,变异品种繁多,亮点主要在其怪异妖艳的瓶子;和其他CP(不懂请参考第一期)比起来,它更像一株正常的植物,根茎叶俱全。在气候过于干燥时,猪笼草不再长笼子,仅靠叶子的光合作用维持生命。猪笼草是中到大型植物,在我国南方有野生种,大家要保护生态,不要去偷挖啊。

瓶子草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杜鹃花目 Ericales

科: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Dumortier

属:

古瓶子草属 Archaeamphora

眼镜蛇瓶子草属 Darlingtonia

太阳瓶子草属 Heliamphora

瓶子草属 Sarracenia

瓶子草的概况

瓶子草科食虫植物包括瓶子草属(Sarracenia)、眼镜蛇瓶子草属(Darlingtonia)和南美瓶子草属(Heliamphora)3属约25种,其中瓶子草属8种,眼镜蛇瓶子草属1种,南美瓶子草属13种,仅分布于美洲大陆,多生于沼泽湿地中。

瓶子草的形态

瓶子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须根。叶瓶状并带有顶盖,基生成莲座状叶丛,每一张瓶状叶就是一个捕虫器。瓶子草的花茎从叶基部抽出,花较大,且很有特点,花芯长有一个巨大的盔状柱头,花黄绿色或深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果为蒴果,内含较多细小的种子,成熟后开裂弹出种子。

瓶子草的捕虫器

瓶子草的瓶状叶是很有效的昆虫陷阱,外表色彩鲜艳,光滑的瓶口处能分泌蜜汁,靠瓶盖一侧长有许多向下的刺毛延伸至整个瓶盖内侧。那些刺毛使昆虫误以为能够攀爬,实际却很容易跌落。瓶内有瓶壁分泌的消化液,但时常被雨水冲淡。当贪婪的昆虫被吸引来采食蜜汁,为了吃到更多的蜜汁慢慢靠近瓶口的内侧,一不小心跌落瓶内的消化液中,瓶内壁光滑无法爬出,昆虫溺死后被瓶内的消化液和细菌分解,变为营养后又被瓶壁吸收,最后剩下无法分解的躯壳留于瓶内。

卤煮时间到:

乍一看,瓶子草就像没了叶子的猪笼草;但它可是当之无愧的巨人,野生最大的可有1m的瓶子。除怪异的瓶子外,其鲜艳的花也是一观赏点;且瓶子比较耐寒耐干,北方的花友有福了。瓶子草有些属长相怪异,很有特点,现展示下眼镜蛇瓶子草和太阳瓶子草。

眼镜蛇瓶子草形态优美(哦?是么?),有“眼镜蛇百合”之称;太阳瓶子草大部分没有消化酶,主要靠共生菌分解昆虫尸体,所以那气味……。不过二者都比较不好养,特别是太阳瓶子草属,是公认的最不好养的食虫植物之一,不过这也使二者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好吧,先说到这儿,米娜桑,不足处请多多包涵啦!!!48!

[查看全文]
轩雨
蓝铃花属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轩雨 于 2013-10-21 15:08 编辑

蓝铃花又称“妖精的铃铛”。是春天到来的迹象之一,为褐色大地带来一抹明亮的蓝色。

蓝铃花属原先属于百合科,现已归入独立出来的风信子科,多年生球茎植物。目前有11种和1种间杂交种。大多数分布在地中海盆地,仅一种,即英国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最远延生到欧洲西北部。根据分子系统学,该属被分为三组:non-scripta hispanica group,mauritanica group,italica group

Bunch of Cut Bluebells (Hyancithoides) Lying on Wooden Table

♥ 目:天门冬目 Asparagales

♥ 科:风信子科 Hyacinthaceae

♥ 属:蓝铃花属 Hyacinthoides

☞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 别名:英国蓝铃花

♥ 形态:多年生球根植物,春天开花。线性叶3 - 6片长,基生。头状花序5-12朵,花管状,花瓣外翻,有香味,紫蓝色。也有粉色和白色花。

♥ 分布:原产于比利时、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也作为归化物种分布在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太平洋西北和东北北美部分地区。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白花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白花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粉花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粉花蓝铃花

Hyacinthoides non-scripta 'Bracteata' 蓝铃花"齿苞秋海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yacinthoides hispanica 西班牙蓝铃花

♥ 特征:区别于英国蓝铃花的是更淡的花色,更大的花形,更直的花茎以及披针形长叶。花药蓝色(英国蓝铃花一般为奶油白色的),几乎没有芳香气味。有蓝色、白色和粉红色的花朵。

♥ 分布:原产于伊比利亚半岛。分部在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法国沿海地区。

Hyacinthoides hispanica 西班牙蓝铃花

Hyacinthoides hispanica 西班牙蓝铃花

Hyacinthoides hispanica 西班牙蓝铃花

Hyacinthoides hispanica 'Rosea' 西班牙蓝铃花"一品粉"

Hyacinthoides hispanica 'La Grandesse' 西班牙蓝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yacinthoides x massartiana

♥ 特征:为Hyacinthoides hispanica x Hyacinthoides non scripta杂交种,球根或种子都能繁殖。花色相比于英国蓝铃花更淡,花瓣后弯幅度更小。

Hyacinthoides x massartiana

Hyacinthoides x massartiana 'Mount Usher'

Hyacinthoides x massartiana

Hyacinthoides x massartia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yacinthoides mauritanica

♥ 形态:植株只有2-3片舌形叶,锥形总状花序从上向下依次开放。花期从晚秋直到冬天。

♥ 分部:原产北非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

Hyacinthoides mauritanic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yacinthoides italica 意大利蓝铃花

♥ 特征:与西班牙蓝铃花一样有着纤长的叶片,但呈锥形的总状花序更加紧密,长10-40厘米。

♥ 分布:原产于西班牙东北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西北。

Hyacinthoides italica 意大利蓝铃花

Hyacinthoides italica 意大利蓝铃花

Hyacinthoides italica 意大利蓝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yacinthoides 'Stuart Williams'

♥ 分类:野生蓝铃花的苞片通常为绿色,多年生。目前尚无定论该种是杂交种或者自然变异种。

Hyacinthoides 'Stuart Williams'

Hyacinthoides 'Stuart William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英国蓝铃花在森林下层植物中很占优势,开出的紫罗兰地毯被称作“蓝铃花森林”。它受英国法律保护,野生蓝铃花不允许采摘,也禁止野生植株与球根的交易,最高罚款每株5000英镑。去英国看看这紫色地被吧。

Bluebell's flowering in wood @ Kingswood, Downs Way, Kent, UK

Drifts of English Bluebells in woodland @ Chiddingfold, Surrey, UK

Bluebell woodland in spring @ Micheldever, Hampshire, UK

Sunrise at Bluebell Woods@ Ashridge Park, Hertfordshire, UK

Bluebells in beech woodland @ Buckinghamshire, UK

Spring bluebell woodlands @ Ashridge Estate, Hertfordshire, UK

Carpet of bluebells @t Hooke wood, Dorset, UK

Bluebell Woods @Hampshire, UK

Spring bluebells in beech woodland @ Dockey Woods, Buckinghamshire, UK

A carpet of bluebells under the beech trees @ West Woods, Wiltshire, Marlborough, UK.

Bluebells cover the fields beside a ruined farm on the the banks of the River Swale betw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Hyacinthoides_non-scripta

[查看全文]
乌拉拉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乌拉拉 于 2013-3-24 11:41 编辑

丁香属于,木犀科、丁香属,拉丁名是Syringa oblata ,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由其制成的丁香油、丁香酚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丁香,别名:百结、情客、紫丁香 、子丁香、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花 语:光辉(Bright)

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也许是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因此丁香花的花语,也是配得上天国之花外号的光辉。

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辉的人生。由於太聪明,而有喜欢走捷径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过程中,别忘了最终的目的。

中文学名: 丁香

拉丁学名: Syzygium aromaticum

别称: 洋丁香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桃金娘目 Myrtales

科: 桃金娘科

属: 蒲桃属 Syzygium

种: 丁香 S. aramaticum

分布区域: 印度尼西亚、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

中国植物志第61卷木犀科丁香属 Syring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近圆柱形或带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鳞,顶芽常缺。叶对生,单叶,稀复叶,全缘,稀分裂;具叶柄。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与叶同时抽生或叶后抽生;具花梗或无花梗;花萼小,钟状,具4齿或为不规则齿裂,或近截形,宿存;花冠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裂片4枚,开展或近直立,花蕾时呈镊合状排列;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至花冠管中部,内藏或伸出;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2裂。果为蒴果,微扁,2室,室间开裂;种子扁平,有翅;子叶卵形,扁平;胚根向上。染色体基数x=23,或22、24。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

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似指甲状的红棕色花苞是精油的原料,树平均高度为5~6公尺左右,主要产地斯里兰卡、爪哇、马达加斯加,以蒸馏法制得,其香味为有点鲜苔及木香的花香,是香水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香味,亦常加入酒中,精油颜色为透明无色。

木犀科丁香属的植物一般也被俗称为丁香花。

绿化品种

常见的园林植物中多为紫丁香及其变种和暴马丁香。

花期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4-6月,气温从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迅速生长、开花.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年才开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5年后开花渐盛。

生态特征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

园林用途

丁香花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

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

可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它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将各种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专类园。还宜盆栽,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

丁香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的抗性,故又是工矿区等绿化、美化的良好材料。

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一句。 丁香在文学作品中多象征着高洁、美丽、哀婉的事物。

在西方,该花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在法国,“丁香开的时候”意指气候最好的时候。

生日是5月17日或者6月12日的人的幸运花是丁香。

丁香精油是特殊属性的十种精油之一。

【心理面】对心情有正面的影响,舒缓因情绪郁结而产生的不快或胸闷感。

【生理面】能抑制细菌及微生物滋长,稀释后对于人体黏膜组织无刺激性,故可安心用于牙科口腔治疗中,让人有「牙医」的联想,虽然这样的联想拉远了人们与丁香亲近的意愿,但这也证明丁香的杀菌消毒能力广受医学界的信赖。具健胃消胀、促进排气的功效,减轻因胃部发酵产生的恶逆、反胃与口气不佳。缓和因拉肚子所引起的腹部疼痛。减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丁香有净化空气的效果,利用扩香器及呼吸可增加身体的抗菌能力。

【发肤面】可稀释后用于疮、痈、疔、疖等的皮肤创伤,有消肿抗炎的伤口上,促进愈合的作用。

【初阶精油魔法】利用丁香所调制的按摩油抹于太阳穴,能减缓阵阵发胀型的头痛。利用3d丁香,加入200CC的水中,用来漱口,可消除口腔异味,预防蛀牙及牙龈炎。

【进阶精油魔法】感冒的时候:使用百里香、薰衣草、丁香、茶树各一滴,用蒸的方式吸入,或是将百里香、尤加利、胡椒薄荷、丁香等滴在手帕或是面纸上然后靠近鼻子深吸气。

【使用场所】办公室、书房、饭厅

【使用方法】扩香器扩香,按摩腹部,点擦于皮肤伤口、溃疡周遭。

【注意事项】不可直接用于泡澡,若要使用盆浴或是足浴时,需与奶精(奶油球)混合后再滴入水中以免刺激。

采制

一般于9月至次年3月间 ,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即可。

[查看全文]
JIAN·绿绿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JIAN·绿绿 于 2013-3-17 19:32 编辑

夕阳西下时,抬头,晃然见绿绿的松树间有金黄的——松花。

(顺便答应过要给恩答应的友友看看,不过我不确定是谁了。。。)


松花
,又称松黄、松笔头、松粉、松花粉。一般人并不了解松树的特点,将松树的呈黄色的球果与松花混为一谈。其实松花是春天时松树雄枝抽新芽时的花骨朵,是一种珍贵的高级营养食品原料。李时珍认为:“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每年二三月间,花蕊抽长如猪心时为最好。

一、松花

(一)松花出处

松花,始载于《新修本草》,谓: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

1.《本草图经》谓:其花上黄粉名松黄,山人及时拂取,作汤点之甚佳。但不堪停久,故鲜用寄远。

2.《本草纲目》谓:松树螺砢修耸多节,其皮租厚有鳞形,其叶后凋……二、三月抽蕤生花,长四五寸,采其花蕊为松黄。结实状如猪心,叠成鳞砌,秋老则子长鳞。并谓其叶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

(二)、松花来源:

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等的花粉。

(三)、松树的分布与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

2.生于海拔100-2600m的山地。

3.生于温带沿海山地和平原。

4.生于东部沿海山地。

分布:

1.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3.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南京一带有栽培。

4.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有栽培。

(四)、松花的制作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期间采收雄花穗,晾干,搓下花粉,过筛,收取细粉,再晒。

炮制:

《本草汇言》:焙。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烘。饮片性状:参见药材鉴别项。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受潮结块、虫蛀。

(五)、作用:

1、药用

功能主治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主头痛眩晕;泄泻下痢;湿疹湿疮;创伤出血;对动物咬伤;夜盲症也有效好的疗效。

①《本草纲目》: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②《本草汇言》:疗久痢,解酒毒,清血热。

③《本经逢原》:除风湿,治痘疮湿烂。④《随息居饮食谱》:酿酒主养血息风。

⑤《江苏植药志》:预防汗疹。外用作创伤止血剂。

⑥《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治皮肤湿疹,黄水疮湿烂不结痂。

松花粉是松树花蕊的精细胞,担负着松树繁衍的重任,内含200余种营养成份,且搭配合理,能够全面补充、均衡人体所需的营养。其保健作用大,调理范围广,是名副其实的“健康卫士”。因而,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服用者,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不同程度上收到很好的效果。

松花自古以来即被称之为不老长寿的妙药,《本草纳目》认为,松花有“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等功效。宋代苏东坡有歌曰:“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注意

血虚、内热者慎服。

1).《本草衍义补遗》:多食能发上焦热。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体弱便结,溺黄者忌用。

2、也可以酿酒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出自元·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

二、松花与松果

左边松花右边松果
松果,别名松塔。松果是松树的果穗,成熟后内有松子(松树的种子)。

【这个时候的松果已经掉落了,而且没有原本的色彩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