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长空
汉初那些人儿(刘邦、韩信)

本帖最后由 蔓子的荞麦面 于 2013-3-17 20:11 编辑

看到别人介绍三国人物手痒,我就介绍些汉初的人吧,不是在百度里复制粘贴的,所以我的文中,若有纰漏,请指正。

刘邦(前256一前195),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高租,字季,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江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公元前202一前195 年在位。

刘邦出身农家,自小就志向远大,在秦朝末年曾任秦汩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前209) ,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陈胜、吴广的义,人送"沛公"的称号。在历史的进程中,他后来与项羽成为了反暴式装的主力。汉王元年(前206) ,他率领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攻入咸阳,推翻秦朝。其间听取了谋臣的建议,没有在咸阳逗留太久,避免了一场和项羽的争战。同年,项羽入关,刘邦被封为汉王。因惧怕刘邦反叛,项明把他安排在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巳蜀、汉中之地。刘邦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与项羽展开长达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汉王五年,败项羽,他在群臣的拥护下登上皇位,建立西汉王朝。最早的时候定都洛阳,后谋臣献计,迁都到长安,也就是今天西安。汉初,他为了恢复经济,赐有功军史士卒以爵位,招抚流亡百姓,释放奴婢,减轻田租,重视农业生产。刘邦在政治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重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随后.相继剪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六位异姓王,同时分封九位同姓王,以达到天下惟我刘家最大的目标。他对匈但、两越主要采取强硬的政策。自公元前200 年被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志北)七昼夜后,对匈奴改变态度,开始以和为贵,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与之和亲,承认赵伦为南越王,另立无诸为闽越玉。

汉王十一年(前196) ,刘邦率军讨伐英布之极乱,不幸中箭,第二年病死,葬长陵(今陕西咸阳),庙号高祖。

该贴已经同步到 易长空的微博

易长空
汉初军事家
展开Biu

韩信(?一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初属项羽未见用,继归刘邦,复未见重用而出走,经萧何月下追回,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他建议刘邦出兵东进,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 他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后刘邦封他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汉朝建立,改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

韩信和萧何、张良一起并称为汉初三杰,早先以甘受"胯下之辱"闻名于世,后来又因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被世人所了解。他一生善小忍不善大忍,脸辱而心不黑,替刘邦打下天下,最终却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他善于用兵,若有《兵法》三篇,已经遗失。

韩信15 岁左右时,母亲去世了,成为孤儿。从此,韩信立志战名,但他不屑于务农、做工、经商这些字情,而醉心于学式习兵。经常刀剑随身,舞枪弄棒,他的志向不止于做一个式夫,史希望能成为一个将顿,他,潜心苦读兵书战策,认真学习和钻研各种用兵的谋略与方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带领千军万马,杀敌于疆场。

韩信胸怀大志,专心一意地学兵法,但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他失去父母照顾,没有经济来源,吃饭成了他最大的难题。

淮阴城里很多人知道韩信的抱负,对他嗤之以鼻,有些人还当面污辱他。有一天,一个人见韩信身佩宝剑走来,便故意污辱他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喜欢挎刀带剑,其实不过是个胆小鬼! "周围的人听了跟着起哄,都大笑起来,这个青年越发得意,当众指着韩信说"你要是英雄好汉,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连这点勇气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理想抱负,那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吧。"说着,便叉开两腿。韩信心里明白,如果一剑刺下去,一定会被官府抓起来,为了这个人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实在没有

必要。于是就趴在地上,从那人的裤裆丁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说韩信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从此,韩信"受等脖丁"的事,就在淮阴域里传开了。

后来韩信几经周折,都没有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韩信最初追随项梁、项羽反秦,在战斗中他多次提出好的建议和策略,但项羽都不予采纳。汉王刘邦率兵入蜀后,他听说汉王是个礼贤下士的明主,就背叛楚营,投奔汉营而去。到汉营先后任连敖和治栗都尉,但仍未受到汉王的重用。他曾经多次与录相萧何交谈,萧何对他的见识和才能干分欣赏。

汉军到南郑后,一路上将领逃亡者达数十人之多。韩信以为汉王不重用自己,也起了逃亡的念头,之后就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

韩信带兵平定齐国后,被刘邦封为齐王。楚汉战争胜利后又被封为楚王。据说韩信到达自己的封国后,找到原来侮辱自己的无赖少年,拜为中尉。

韩信一生作战,没有打过败仗,除了对代军的作战外,其他每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寡胜众、以劣胜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韩信是一个带兵奇人,他当时的去向,决定了楚汉相争的结果,他最后留在了汉营,但是最后刘邦还是容不下他,找了个罪名,说他谋反,被吕后杀死,于长乐宫中。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智勇现金,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最终却被以类似"莫须有"的罪名而诛灭三族,令人扼腕叹息。虽然最终韩信以反担者的罪名死去,但是他那一套用兵权谋和军事策略,则永远留给了后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