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箫吟
本帖最后由

本帖最后由 竹溪箫吟 于 2012-5-3 14:59 编辑

秦汉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分曲裾袍和直裾袍两种。

黄宗羲的《深衣考》说“曲裾,用布一幅如裳之长,交解裁之,叠两广头,并令向上,布边不动但稍裁其内旁大半之下,令渐如鱼腹而末如鸟喙,内向而缉之,相沓缀于裳上之右旁,以掩裳际。右幅在下,左幅在上,布边在外,裁处在内。”

与其他服饰相比,曲裾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真正的曲裾,既有文献很明确的记载,也有马王堆等出土实物为证。我们判断一件衣服是否符合形制,不是看它的宽窄、长短,也不是看它的沿宽是不是一样,关键是看它的主要结构跟原来的形制对不对得上号。作为曲裾,最关键一点就是上身的衣沿与下身的衣沿一起向身体的右侧延长,直到相交为一个小于或等于9的锐角

穿衣者用右手执这个角,衣服这部分看上去就像一张被子的一角。凡是按这种形制制作的,就是曲裾,其他都不是

汉代曲裾:

另外,关于饱受争议的“小曲”(小曲裾)。

小曲裾:

这种款式现在并不能为大众认可,因为有人认为古代资料中并没有显示有关“小曲”的内容,小曲属于现代臆造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古物中有相关证据表明小曲的存在。当然,汉服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断代过,但是如果把现代发展出的“小曲”来作为汉服体系的一种新款式也不是不可以(就像和服分为振袖、留袖等等),但是,众所周知,目前汉服复兴运动正属于瓶颈期,争议较大,所以鄙人认为还是保守考据一些较好,如果有朋友想购买的话,目前不建议购买这种款式。

这个是秦汉文物里一些近似“小曲”的形象:

左图实际上就是襦在穿着过程中按照箭头所指的方向斜拉的效果,秦汉兵马俑中多见。现代汉服“小曲”的2号形象相近,当然,虽然相近,但其实不一样。

所谓的“小曲”,其实就是下面的直裾,

如果斜拉特别用力,这种“小曲”效果更明显:

←出现了“小曲”的效果,其实就是直裾被斜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