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松
恒殊(Yomi):吸血鬼考

本帖最后由 狐狸松 于 2013-2-26 11:49 编辑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喜欢吸血鬼。

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想去了解吸血鬼。

为此,我从豆瓣将恒殊姐写的东西copy过来。

希望能对你们了解吸血鬼有所帮助。

有兴趣的亲可以看看哦~

虽然有点长啦~~~

实在木有兴趣的亲。可以看我画出来的某些点啦。

首先简单介绍作者恒殊

恒殊,北京人,伦敦传媒学院出版专业硕士,材料学与工程工程学士,新华社《环球》杂志专栏作家先后曾在《ELLE》《TANK》《DAZED&CONFUSED》等英国顶极时尚杂志社任职,兼职写作与翻译。自2006年夏在北京和上海创立吸血鬼联盟,至今会员逾万人,经常举办聚会、媒体合作,在各大期刊发表介绍性文章和小说。是国内吸血鬼文化的奠基人。现定居在英国伦敦。现为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家。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yomiimoy/

Blog:http://blog.sina.com.cn/yomiimoy

微博:http://weibo.com/yomiimoy

关于吸血鬼联盟

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vampire/

吸血鬼联盟官网:http://yomi.redsaga.com/home.html

(ps:注册时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个创始人是谁的。答案是:YOMI)

++++++++++++++分界线+++++++++++++

写在前面的话Introduction

我想,世界上任何学问都是一样的,学的越多、了解的越多,也就越发现自己的不足。《吸血鬼考》是我很早以前就想写的东西,终于决定下笔,却在一篇篇的资料里犹豫了。还有那么多小说没有去读,那么多电影没有去看,我凭什么在这里以专家自居,去写一篇总结性报告。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开始,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开始。我运用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料,书籍、电影、网络,下定决心开始认真写这篇文字。

本文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从吸血鬼一词的由来入手,加入各种传说和相关解释和说明,介绍吸血鬼文化的起源和对各种流行吸血迷信的解释;二、三章分别介绍和论述吸血鬼相关文学和影视作品;第四章把吸血鬼作为一种社会符号阐述它的表象与内涵,一并分析吸血鬼次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发和影响。附篇以英国伦敦的吸血鬼联盟社团为例,为大家介绍西方现代社会的吸血鬼社团。希望本文可以在国内的吸血鬼推广与发展上尽微薄之力,同时也算是自己这些年来对吸血鬼文化痴迷与热爱的一个总结。三万五千字的《吸血鬼考》,所有的一切还在补充中,谨献诸位同好,希望得到建议与进一步的修正。

大纲

Chapter I吸血鬼的起源Origin of Vampire

1.1 文字考

1.2 对中世纪吸血迷信的解释

Chapter II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Vampire in Literature

2.1 古典歌特作品中的吸血鬼

2.2 新奥尔良的吸血鬼

2.3 吸血鬼的同性情结

Chapter III通俗文化中的吸血鬼Vampire in Pop Culture

3.1 关于德库拉伯爵的一切

3.2 吸血鬼电影的后德库拉时代

3.3 日本的吸血鬼

Chapter IIII作为符号的吸血鬼Vampire as the Symbolization

4.1 被告席上的王尔德

4.2 吸血鬼次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附录: 英国现代吸血鬼生活实录London Vampire Lifestylers

——伦敦的吸血鬼社团组织方式和活动介绍

参考书目Bibliography

大社长
chulhaebum
辛苦版主
展开Biu

辛苦版主,抱抱。

[查看全文]
迤儿
之前特别喜欢
展开Biu

之前特别喜欢,现在也是很喜欢的。

[查看全文]
Lastarelf
正好要用
展开Biu

卧槽,正好要用,尼玛跪谢!

[查看全文]
動動Hiko
卤煮你整理太辛苦了
展开Biu

这,...................................卤煮你整理太辛苦了#8f

[查看全文]
狐狸松
是很多字呢
展开Biu

沈墨白 发表于 2012-9-6 15:47

好、好多字

哈哈 是很多字呢。你可以只看我标记的。

这些都是她自己写的呢。

[查看全文]
沈墨白
狐狸松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狐狸松 于 2012-9-6 15:31 编辑

3.3 日本的吸血鬼(动漫篇)Vampires in Japan

吸血鬼是欧洲文化的造物,但热衷魔幻的日本人早在奇幻狂潮卷入中国之前就把吸血鬼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不但沿袭欧洲传统设定,更使其本土化,产生了大量相关动、漫画作品。从《孔雀王》中的惊鸿一瞥,《金田一》中的吸血鬼杀人事件,到纯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皇家国教骑士团》和《圣魔之血》,歌特题材在日本漫画里已经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源泉。而在海外的动画市场上,《吸血鬼猎人D》和《最后的吸血鬼》也一直是吸血鬼动画界的王牌。

流行的吸血鬼动漫作品一般以宗教作为背景,在结构上往往比小说有着更加激烈的矛盾冲突,常演化为吸血鬼与猎人的斗争——主角背负着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悔恨,自厌倾向严重,对生死问题有着执念,并与其造就者(或狩猎者)有着复杂的爱恨情仇——尽管这些原本吸引眼球的卖点随着如今同类故事的泛滥成灾变为了CLICHE,但仍有大批大批的追随者因吸血鬼所代表的力量与贵族气质痴迷不已,使吸血鬼主题如同吸血鬼本身一样永生不死。

菊地秀行+天野喜孝——吸血鬼猎人D

由川尻善昭监督,美国动画制作室MADHOUSE加盟,2000年吸血鬼猎人D的第二部电影《BLOODLUST》堪称吸血鬼动画界的典范。不但在日本,在亚洲,甚至在海外本片都拥有极大市场,培养出大批FANS,乃至后来菊地秀行的原著通通被翻译成英文,与欧美无数描述“DAMPIRE”(半人半吸血鬼)的吸血鬼小说们堆在一起。《BLOODLUST》改编自原著的第三部小说,讲述贵族少女CHARLOTTE遭吸血鬼MEIER绑架,D接到委托,前去救人。片中人设极富魅力,制作精良,在无数吸血鬼动画中成为屹立不倒的经典。除开原著的精彩,插画大师天野喜孝做的人设与原图也是使D扬名的关键。这位15岁就开始参与动画制作的插画大师,用妖异华美的笔触勾勒出D黑色礼帽颀长的边沿,大块面积黑色的渲染,中世纪歌特风格的尖顶建筑,充满孔洞的巢穴里怪物的面孔,女人的高髻与复杂礼服的层层褶皱。他笔下的人物仿佛来自诡异的外太空,却又充满着中世纪蛮族的质朴与浮世绘传统风格的亮丽。D是他的代表作,此外他还出版《魔天》,《飞天》,《花天》,《美天》,《喜天》等“天”之画集。他也曾与美国最著名的奇幻小说家NEIL GAIMAN合作,出版了《SANDMAN》系列的新版本。

小岛文美——恶魔城月下夜想曲(插画)

早几年,《圣魔之血》还没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在吸血鬼人设上唯一可与D比肩的是KONAMI公司恶魔城系列浑厚唯美的巴洛克画风。插画师小岛文美,正是她的加盟,才使这款游戏上升到游戏界、乃至插画界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游戏仍以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库拉》为背景,保留旧有的歌特文学观,又糅合进了多分支架构艺术体系与现代的恐怖元素。小岛文美所做的人设与插画为该系列游戏的成型推广、增加人文价值提供了重要的表现手法。她因参与《恶魔城》游戏的开发而闻名。

押井守——最后的吸血鬼BLOOD - THE LAST VAMPIRE

著名吸血鬼动画《BLOOD+》前身,48分钟的剧场版。故事以1966年深陷越战泥潭的驻日美空军基地为背景展开,基地附近相继发生了数起自杀事件。据调查是“翼手”所为,一种会拟态成人类的灵长类吸血性魔物。一个叫小夜的少女被秘密送进了位于基地内的美国人学校,她手中的日本刀将肩负起杀尽吸血鬼的使命。押井守主创,寺田克也担任角色设定,北久保弘之担任监督。该片没有采用《攻壳机动队》那种CG技术和传统动画结合的制作方式,而采用了和《星战前传》相同的当时最先进的HD24P全数码制作技术。这是该技术首次在日本影视作品中被采用,同时也因为其反战题材,在欧美上映后引起极大轰动。

平野耕太——皇家国教骑士团HELLSING

这部漫画也是很早以前就被翻译成英文的,甚至在下载到英文版本的时候国内都还没有漫画发售。之后是看了TV版动画,然后过了好多年,漫画还在刊载中。上次我在学校做吸血鬼杂志的时候,一边的英国孩子看到ALUCARD,激动的指给同学大叫HELLSING,可见本作在海外的深入人心。故事设定在英国,一个以宗教冲突为背景的现代吸血鬼故事。ALUCARD是567岁的“最强”吸血鬼,受命“主人”皇家国教骑士团(HELLSING)家族猎杀同族。说他“受命”不如说是自愿,试问有谁阻的了他?TV版最后他还“血诱”HELLSING家族继承人INTEGRA变成吸血鬼。

吉田直+ THORES柴本——圣魔之血TRINITY BLOOD

近年来最流行的吸血鬼作品之一。由小说原著衍生出的漫画,动画,插画三者,以THORES柴本所绘制的插画成就最高,一度被认为“不可动画化”。故事设定在未来,地球人口突破120亿,经过遗传基因调整,试管婴儿莉莉丝和奈特罗德三兄妹降生(该隐、亚伯和塞思),他们将带领人类实行火星殖民计划。为延长寿命,四人在自己体内移植了纳米机械——宇宙流浪体。这种溶血性细菌能够极大的提高宿主的生命力。为了独占细菌和搭载了外星人超前技术的“方舟”,殖民者和地球发生了最终战争(大灾难)。人类文明毁灭,幸存的人类和突然出现的具有高度身体机能和发达技术的火星归还者“吸血鬼”展开大战。与纳米机械完全融合的该隐决心毁灭人类,该隐杀了莉莉丝,亚伯击败该隐,怀抱莉莉丝的遗体沉入罗马地下墓地。塞思则率领归还者中的独立者逃到东欧,建立了唯一一个长生种居住的“真人类帝国”(其他帝国则被教皇厅率领的人类全灭)。之后该隐复活,夺取了异端组织“薔薇十字骑士团”的控制权。亚伯救下失去双亲的卡特琳娜,即之后教皇厅AX的组织者。四方势力逐渐形成(教皇厅AX,教皇厅异端审问局,真人类帝国,蔷薇十字骑士团),战争仍在继续。《圣魔之血》小说分前传(RAM)与正传(ROM)两个系列一共12本,漫画出到第五卷,动画版24话完结,插画有画集发售。

由贵香织里——夜型爱人专门店

由贵本来只想画个吸血鬼短篇,没想到刊载后大受欢迎,不但同一系列的短篇连续画了好几个,后来还改编成了电视剧。故事以现代日本为背景,高中女生狩野莉音因朋友失踪,单身前往一个名为KRANKEN HOUSE的男公关俱乐部,之后发现对方形迹可疑,莉音执意留下打工。这个俱乐部装饰歌特,以吸血鬼作噱头吸引顾客。但事实上这确是吸血鬼的巢穴。他们追寻着被称为“艾莱莉”的圣女,以夜幕做掩饰与人类共处。在漫画中莉音最终救回了好朋友志穗,吸血鬼苏芳不告而别——而在之后改编的真人版TV剧集里,大家就没这么幸运了。TV版作为午夜场播出,主演是松田悟志和小向美柰子,添加了许多漫画中没有的笑料,吸血鬼也从一群美男缩减到瘦成骷髅的苏芳一个。就像在《黑暗天使》(Angel)的系列故事里讨人喜欢的是Angel的旧情人Darla而不是女主角Buffy,《夜型爱人》的TV版中我最喜欢的也是魔女铃罗。这个原创角色是最后才出场的,虽然苏芳的回忆部分像极了拙劣的舞台剧,但铃罗的出场仍为片子本身增色不少。只是片尾的设定太糟糕,感觉被白白戏耍了一回,实在不爽。

冬目景——羔羊之歌

相比《夜型爱人专门店》,这是一部更为本土化的吸血鬼作品(前者故事虽发生在日本,却仍不改传统吸血鬼设定)——但风格完全不同,冬目景压抑黯淡的画风与平板规整的构图从一开始就为《羔羊之歌》定下了黑暗的基调。主角高城姐弟在“正常”生活与自身血统中挣扎,最终走向毁灭——“一个有关宿命的,回头也看不到岸的故事”,一部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纯粹“黑暗”作品,与我们熟悉的欧洲歌特主题不同,是不多见的日本本土佳作。

李昭映——MODEL

TokyoPop(http://www.tokyopop.com/)是近年来兴起的一家漫画公司,总部设在L.A.,长期从事漫画的翻译出版工作,把大批漫画引进欧美诸国。以英国为例,现在随便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都会有日韩漫画上架,国内比较有名的漫画这里都可以找到英文版,甚至常有惊喜,发现一些从未听过的优秀作品。《MODEL》是韩国漫画家李昭映(SO-YOUNG LEE)的代表作,共七册,英文版至去年完结,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韩国学生JAE远赴欧洲学习绘画,一个偶然她遇到陌生人MICHAEL,被对方的美丽所吸引,要求对方做自己的模特。吸血鬼MICHAEL以JAE的少量血液做交换,同意条件,并带JAE回到自己的庄园。在这里JAE开始了她的新生活,遇到另一个神秘的年轻男子KEN和冷漠的女管家EVA,故事围绕着这几人的关系展开,最后真相大白,有情人钟成眷属。不脱少女漫画的传统架构,但是画风华美精致,虽然是早期作品(94年开始登载),人物造型和建筑结构比同期漫画家要纯熟的多,情节也比漫画家正在刊载的另一部《ARCANA》精彩数倍,相信若引进国内,一定会有不少拥趸。

新书上架:

秋乃茉莉——暗夜过客(NIGHT EXILE)

最近秋乃一边给《恐怖宠物店》开着歌舞伎町的新连载,一边又腾出手画了这个以吸血鬼为主题的新篇《暗夜过客》。故事设定在几个世纪前的欧洲,主角艾力士是个外表纯真忧伤、散发着贵族气质的少年,患有严重的失忆症,忘记自己是谁,忘记自己来自何方。他在一个又一个的村庄中游荡,被收留,被爱,被利用……而在每一个月圆之夜,他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吸血鬼,在血液的交换中让身边的人同样失去与自己交往的记忆。秋乃向来以故事见长,《暗夜过客》刚出了二本,和同期的《新恐怖宠物店》相比,情节稍嫌单薄,受众年龄层偏低,但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漫画作品。

黑乃奈奈绘——VASSALORD

今年三月份的新书,刚刚出了第一卷日文版,BL向。主题是非常“商业化”的吸血鬼猎人查理德与其“主人”真祖吸血鬼雷伊夫罗之间的故事。超华丽画面,加上黑乃惯用的硬线条与大面积的黑色渲染,绝对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非常值得期待。

吸血鬼考 Chapter IIII 作为符号的吸血鬼Vampire as the Symbolization

4.1 被告席上的王尔德Wilde in the Dock

吸血鬼的狂热爱好者大多会热衷十九世纪由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954-1900)提倡与发扬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者以美与艺术为信仰,认为艺术先于生活,领导生活前进。王尔德身体力行,在美国,身穿华丽复古的天鹅绒外套和及膝马裤讲学;在伦敦,举着百合花穿越最繁华的皮卡迪利大街,与自称“白合花王子”的波西在SOHO区出双入对。他的前半生才华横溢,智慧超群,风光无限,成就斐然。

在英国的法律上,1891年是一个分水岭,就是从那以后才明确了性取向的所谓“问题”。但是直到四年后,直到那个可耻的昆斯伯瑞侯爵拼写错误的卡片*出现在欧本玛俱乐部,直到王尔德起诉昆斯伯瑞失败、反以风化罪被告上法庭,大众才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

王尔德一直都是舆论界的宠儿,他的奇装异服与张扬态度早就是媒体的焦点,更何况还有他那些刚上演便立刻轰动英国戏剧舞台的精彩剧作。王尔德就在他大红大紫、站在事业绝顶巅峰之际被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案子震惊了英国的整个男性社会,特别是剧院——当时不得志的三流小作家布莱姆•斯托克正在给亨利•欧文打工,他那篇酝酿了五年的吸血鬼小说就是在王尔德的审判结束后才开始动笔的。1994年,塔利拉•莎弗(Talia Schaffer)在一篇阐明吸血鬼同性恋史的论文A Wilde’s Desire Took Me: The Homoerotic History of Dracula中首次提出了王尔德对《德库拉》小说创作影响的假说。

王尔德入狱了,开始了他为期两年的劳役生涯。宇宙中曾经最闪耀最灿烂的太阳陨落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尼娜•奥尔巴赫教授(Nina Auerbach)指出,作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牺牲者,王尔德大获全胜。因为他的审判大大削弱了当时的英国社会以残暴的欧文所代表的压倒一切的男性家长制,从而无限激发了作为下层劳动者的斯托克的创作活力。

在那个时代,王尔德是一个符号,先是光辉灿亮万人景仰的偶像,急转而下成为人神共愤的污秽与堕落的代名词。吸血鬼也是。被监禁的王尔德就相当于被压制的德库拉,王尔德象征完美希腊爱情的同性爱行为的曝光就是代表所谓正义的猎杀者把属于黑夜的吸血鬼强制拖出古堡暴露在残忍的日光下。审判就是锉尖的木桩。如同德库拉一样,王尔德的形象被虚假的正义与社会道德背弃,被毁灭一切所有,被上帝放逐;但是作为符号的王尔德,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王尔德,他的美学思想,诗作、小说和戏剧,就像历代伟大的君主与思想者——亚历山大、恺撒、孔子和基督耶稣,以不可压制的能量与非凡的成就在无形中统治了全世界。于是作为世间所有被正统力量裁判与压迫的代表,吸血鬼,从中世纪火刑柱的余烬中冉冉升起,喻示了我们伟大先行者的永生。

*1895年2月,王尔德发现昆斯伯瑞侯爵(Marquess of Queensberry,波西之父)在欧本玛俱乐部(Albemarle Club)留给他的卡片,“致王尔德,那个装模作样的鸡奸者”(Sodomite一词错拼成Somdomite)。他立即以诽谤罪名起诉昆斯伯瑞侯爵。关于王尔德的详细介绍与论述可参看《自深深处》及其附录年表,作者同本文作者。

4.2 吸血鬼次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Vampire Subculture

在十八世纪,卡尔梅神甫把吸血鬼的狂热情绪归因于迷信与无知。而流行于现代的吸血鬼情结,从一方面可以认为是道连•格雷症候群*的延展,人们执迷于吸血鬼所代表的“永恒(的美)”(Timeless Beauty);另一方面的解释则是长久以来人类被压抑的欲望在作祟。吸血鬼所有的那些穿孔的吮吸行为都在婴儿的禁忌中找到了根源。人们一直在潜在的压制与束缚中寻找各种途径释放能量和反击,到了近代,这种被压制的欲望就直接表现为无数吸血鬼狂热爱好者对吸血迷信的效忠和模仿。他们的举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性和时代特征,于是和所有地下文化的诞生与发展过程一样,吸血鬼次文化(Vampire Subculture)登上了现代社会的舞台。

吸血鬼次文化属于西方地下文化的一支,来源于大众文化中的邪典(Cult)象征、恐怖电影、安妮•赖斯的小说、巴菲的电视剧、众多吸血鬼游戏,以及英国的维多利亚式风格。它在人们服饰和装饰风格上表现最为典型,吸收了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式的古典浪漫,华丽(摇滚)性别模糊的魅惑造型,加之朋克的反叛精神与歌特的黑暗颓废,在大众文化传媒与各种流行的社会因素影响下,塑造出全新的二十世纪吸血鬼形象。在以上几种地下文化中,吸血鬼文化和歌特文化联系最为紧密,追随者习惯穿着黑色,涂黑眼圈和黑色甲油(无论性别)。大部分的吸血鬼狂热者都认为自己是歌特(Goth),但歌特们不一定全部归属吸血鬼范畴。吸血鬼次文化大量风靡于欧洲和北美,尤其是英美的各大城市和北欧,此外在南美和亚洲的某些地方(日本)也有部分拥趸。

吸血鬼次文化的绝大部分内容围绕着吸血鬼生活方式(Vampire Lifestyle)展开。除上文提到的黑色服饰与化妆外,秘密的宗教活动以及关于血液的种种仪式也被西方很多吸血鬼狂热者接受。此做法尤其盛行于北美,那里的吸血鬼社团通常“弑血为盟”,绝非单纯的角色扮演游戏。通常是由两人自愿建立关系,定期进行血液交换或者单纯由一方为另一方提供血液。但是这种活动往往极其秘密,仅在特定的几个人之间进行,并被医学与卫生界视为病态——众所周知,血液的交换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常会因此感染相关血液类传播疾病,比如肝炎与HIV病毒。但是此类疯狂的吸血鬼中毒者在西方社会并不是少数,有很多的文献资料记录为证。据说安妮•赖斯在写作《吸血鬼纪年》的过程中还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取得联系,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采访——除了对吸血鬼这种神话物种的痴迷,现在还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们会采取这些危险的举动。

另外一个糟糕的结果就是促发了类吸血鬼犯罪(尤其在青少年中)。似乎多发生在欧洲,前几年就有英国中学生杀死女友及邻居并啜饮血液的恐怖事件发生。四十年代最著名的连环杀人犯约翰•乔治•海格(John George Haigh)声称杀害了八个人(实际是六个),并每次都在喝下一杯受害者的血之后把尸体扔入硫酸池。“一杯血”的声明似乎更像是来自他的梦——他常梦见走入一个长着滴血树木的森林,有人把一个盛着血的杯子递给他让他喝下。(保罗•纽曼:恐怖起源、发展和演变)海格因此被称为“伦敦吸血鬼(The Vampire of London)”,但后来有人认为那只是律师希望以疯癫症为他开罪的辩词而已。类似的案件逐年增加,原本是从小说电影里衍生的吸血鬼次文化为犯罪找到了途径,随后这种影响又回到了小说里——最近排在亚马逊同性恋吸血鬼小说榜首的《Bite Club》就是以警署对吸血鬼连环杀人案的调查引发了对真正吸血鬼的追踪。

抛开这些负面的影响,吸血鬼次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相对积极的一面。以伦敦的吸血鬼俱乐部**为例,这里固然存在秘密交换血液的特例,但大多数会员还是表示对这种不健康现象的唾弃和不理解。他们认为这有悖文明。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来自严格的基督教家庭。和歌特一样,吸血鬼迷们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在幼年生活中或多或少受过一些伤害和阴影,导致了他们成年后的不擅社交和抑郁自闭。但在加入吸血鬼社团后,这些症状得到了改善。伦敦吸血鬼联盟(Vampyre Connexion)的会员尼克(Nick)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很难相信,如今乐观健谈的他也曾经有个惨淡的童年:尼克以前在学校里一直受人欺负,没有一个朋友。但他却在加入社团之后结识了无数兴趣相投的同好,经常和大家一起去酒吧、参加舞会等社交活动,慢慢就变得开朗起来。他的父母显然开始并不喜欢歌特与吸血鬼文化,但因为尼克性格的转变,却也逐渐采取了支持的态度。当然也有因为参加吸血鬼活动和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决裂的现象偶尔出现,但总的来说,像VC这样的吸血鬼俱乐部给吸血鬼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发泄与释放的出口,相当于在单调乏味的现代工业社会中建立了一个理想国,一个重现十八、九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沙龙。当参与者们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花在琢磨如何在化装舞会上打扮的更完美和引人注目这一点上,吸血鬼次文化就已经脱离了原先单一的血的迷恋和相关的宗教束缚,而演变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社交手段,一种优雅复古的潮流与时尚。

*道连•格雷症候群(Dorian Gray Syndrome,简称DGS):在王尔德著名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891)中,道连是个美丽的年轻人,因不愿年华老去放弃了自己的灵魂,和画像交换了身体。在现代医学与精神病学上,DGS指的是那些恐惧正常衰老、为保持青春不惜一切的人(如无节制使用药物、手术等)。

**关于伦敦的吸血鬼社团,在本文附篇《英国现代吸血鬼生活实录》有详尽介绍。

Bibliography

论述

Auerbach, Nina, Our Vampires, Ourselves, 1995,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elder, Ken, Reading the Vampire, 1994, London: Routledge

Gordon, Joan & Hollinger, Veronica (e), Blood Read: The Vampire as Metaphor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1997,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Lecouteux, Claude,朱晓累(译),吸血鬼的历史,2002,经济日报出版社

Marigr, Jean, 吴岳添(译),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

Newman, Paul,赵康,于洋(译),恐怖:起源、发展和演变,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

Sallmann, Jean-Michel,马振骋(译),女巫:撒旦的情人,上海书店出版社

Skal, David J.,吴杰(译),魔鬼秀:恐怖电影的文化史,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

Summers, Montague,韩杨,刘群(译),吸血鬼传奇,2005,新世界出版社

Summers, Montague, The Vampire in Lore and Legend, 2001,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Wright, Dudley, Vampires and Vampirism, 2001, Lethe Press

冯象,创世纪传说与译注,2004,江苏人民出版社

洪凌,魔鬼笔记,1996,台湾万象图书

小说

Bleiler, E. F. (e), Three Gothic Novels: The Castle of Otranto by Horace Walpole, Vathek by William Beckford, The Vampyre by John Polidori and a Fragment of a Novel by Lord Byron, 1966, London, Dover Publications, Inc.

Booner, Hal, Bite Club, 2005, L.A.: Alyson Publications Inc.

Brite, Poppy Z., Lost Souls, 1992,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Brite, Poppy Z., Drawing Blood, 1993,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Brite, Poppy Z., Exquisite Corpse, 1996, London: Orion Books Ltd.

Brite, Poppy Z., Swamp Foetus, 1994,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Brite, Poppy Z., Are You Loathsome Tonight?, 2000, Gauntlet Publications

Brite, Poppy Z. (e), Love in Vein, 1994,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Brite, Poppy Z. (e), Twice Bitten (Love in Vein II), 1997,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Kostova, Elizabeth,凌建娥,刘玉红(译),历史学家,2006,人民文学出版社

Lewis, Matthew, The Monk, 199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cMahan, Jeffrey N., Somewhere in the Night, 1989, L.A.: Alyson Publications Inc.

McMahan, Jeffrey N., Vampires Anonymous, 1991, Boston: Alyson Publications Inc.

Rice, Anne, etc.,陈玉凤(译),亲爱的德古拉,1994,台北:跃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Rice, Anne, The Vampire Chronicles (1-12)

Shan, Darren, The Darren Shan Saga (1-12)

Strieber, Whitley, The Hunger, 2002, New York: Pocket Books

Strieber, Whitley, The Last Vampire, 2003, New York: Pocket Books

Stoker, Bram,阳斌云,郑燕(译),德库拉,2003,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相关漫画及电影略。

附篇:

噬血伦敦——英国现代吸血鬼生活实录

恒殊(Yomi)

世界上并不存在吸血鬼。虽然蒙塔古•萨默斯(Montague Summers)在他那本跨时代巨著《吸血鬼传奇》(The Vampire in Lore and Legend)以及《欧洲的吸血鬼》(The Vampire in Europe)中列举了无数耸人听闻的案例,虽然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墓地(Highgate)至今仍因本世纪初出现的吸血鬼事件闻名,但仍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明血族是存在的,至少现在看来,符合安妮•赖斯(Anne Rice)书中的优雅生物并非实体,而是纯脱胎于文学与艺术的造物,是幻想,是奇迹。

因为他并不存在,所以人们凭借想像赋予了他一切的美好:优雅,高贵,神秘。他乘着月色飞行,在暗夜里寻找生命。他的皮肤如象牙般洁白,又如岩石般冰冷。在歌特大教堂彩色玫瑰窗的正上方,他站在十字架的顶端,迎风展开身后黑天鹅绒的披风,俯瞰着沉沉夜幕笼罩下的一切。

没有人再能创造出比吸血鬼更加完美更加强大的生物,而且他是永恒的。他站在时间的尽头,微笑着欣赏整个世界燃为灰烬。现代的吸血鬼早已不害怕大蒜,圣水,尖木桩和十字架,也许他唯一害怕的东西就是阳光,但他仍然是夜的主人。

在欧洲,无数人崇拜着吸血鬼,他们称自己为HLV(Human Living Vampire)或Vampire Lifestyler,常年穿着黑色,戴着尖牙,躲避阳光,以吸血鬼的方式生活(大多数人不真正饮血,而用红酒和各种红色饮料代替,但也有少部分人真正拥有固定伴侣定期交换血液——这个不在我们讨论范畴)。本文即根基于英国最专业的吸血鬼组织——吸血鬼联盟(Vampyre ConneXion)的成立历史,主体会员以及近期活动,给大家介绍这些住在伦敦的现代吸血鬼们。

吸血鬼联盟(Vampyre ConneXion,简称VC)

组织历史:

成立时间十年以上,主要活动地点英国伦敦。很多年前,在吸血鬼主人(Vampyre Master)柯林召集到几位同好之后,英国最早的大众吸血鬼组织Vampyre Society成立。之后几位领导人之间逐渐产生矛盾,无法调和的结果当然是朋友反目——就如同当代无数歌特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吸血鬼部落之间斗争不断,水火不容。当初的吸血鬼社团一分为二,一边变成现在名声大噪的VC,一边则更名LVG(London Vampire Group)。

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当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社团分裂,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只大约记得是柯林他们坚持古老的服饰习俗,努力维持着吸血鬼部落的优雅高贵;而另一边的年轻人却无限制的招收会员,出入无数不合时宜的俱乐部——VC的人看不起LVG的所谓低俗品味和过于现代,而LVG也痛斥VC的迂腐和不可变通。不过到了现在,情形显然已经好了很多,VC成员中也有不少同时加入了LVG,两边经常一起搞活动,有时候当然还是会互相抱怨,但已经绝非当初的水火不容。

组织规模:

VC正式会员大约80人左右,是全英最专业的吸血鬼集团。年费12英镑。LVG固定会员大约120人,年费15英镑。两边都出杂志,收录会员作品,并定期寄发给会员。

成员主体:

30-40岁左右(LVG成员相对年轻一些),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都市白领或自由职业者:艺术家,作家,DJ,摄影师。大部分人可以写作,热中文学历史,遵循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18世纪宫廷服饰品味,并对诗歌戏剧颇有研究。大部分会员拥有价值(至少)80英镑的吸血獠牙——由专业牙医量身订做,可以喝水,甚至最贵的牙真的可以咬东西(非常锋利而且很牢固)。

社团主题:

最大范围的召集同好,在乏味枯燥的钢筋水泥社会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乌托邦。VC并不是什么诡异另类的嗜血邪教,而是最大限度的模仿法国18世纪沙龙聚会,或是重现上个世纪的英伦社会,严格恪守维多利亚服饰传统,追求美,追求一切,吸血鬼是永恒的,而美丽与优雅亦然。创始人柯林坚信,大不列颠直至上个世纪末尾已经达到了黄金年代,而进入20世纪的所有一切都是垃圾。而社团现任领导人之一,美丽的法国女孩塞西尔无比热爱维多利亚时代,很多年前她就为此来到了英国,在这里读完了她的大学学位,并于去年在伦敦大学学院拿到了诗歌文学硕士学位。

社团活动:

1. Monthly Meeting(聚会):VC和LVG都有每月一次的成员聚会,一般包下一间无比辉煌古典的维多利亚风格的酒吧,大家喝茶/酒聊天,拍照,商量下次的聚会活动。LVG的聚会我没有参加过,VC最新的聚会地点选在伦敦最繁华的牛津街附近,一家叫做Bluepost的维多利亚风格酒吧。而除此之外,网上还有个组织叫做London Vampire Meet-up,由VC的领导人之一Thunder成立,也举办每月一次的聚会,一般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三,由Thunder散发杂志资料,通知大家下一次的活动安排。Meet-up的聚会地点在伦敦最混乱、也是艺术气息最浓的Camden,如果你来伦敦旅游,伦敦塔可以不去,大本钟可以不看,但这个地方是一定要来的。这是一个太美妙的地方,混合了嬉皮、朋克、歌特不同风格和无数奇奇怪怪的人和店。聚会的酒吧名字叫做Devonshire Arms,简称The Dev。那里号称是全伦敦最黑暗的歌特酒吧,多年来一直面临被勒令关闭的危险。而在The Dev,最受欢迎的饮料叫做‘蛇咬(Snakebite)’,深红色由多种果汁和啤酒混合而成,味道很好,也是吸血鬼们的最爱。

2. Photo Shooting(拍照):因为大家都喜欢繁复华丽的服饰,并时常穿戴起它们——不要以为穿着束胸和拖地长裙走在大街上很不合时宜,实际上现在正流行复古,英国每一家女装品牌都有设计精美的束胸和礼服。如果你买不起,没关系,时常逛逛二手店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大家都穿得很漂亮,自然就要把美丽留下来。只VC就有好几位专业摄影师,大家没事就周末集体组织到墓地或教堂去拍外景。第一次穿得全身黑感觉像是去参加葬礼,之后习惯了就觉得还是满好玩的。想想吧,披着拖地的黑天鹅绒斗篷站到一片古老荒芜的墓地上,四周都是七倒八歪的十字架雕塑——这感觉多酷啊!

3. Masquerade(化装舞会):这大概是最特别的活动了。完全仿效了几世纪以前欧洲的上流社会,在舞会上,人们的穿着打扮绝不比那闻名遐迩的威尼斯狂欢节逊色。而又因为大家本身都是艺术家,懂历史,有创造性又有经济实力,花费在服饰上的精力绝不可能少了——去参加VC的化装舞会吧,在这里你能真正回复到18世纪的法国宫廷,和那些梳着高髻拿着羽毛扇的贵妇交谈,而每一位绅士或着丝缎的燕尾服,或着黑色天鹅绒的披风,戴着高高的礼帽,持着缀有银质骷髅头的手杖,对你行吻手礼。

4. Travelling(旅行):主要是LVG的活动(VC更多组织一些小规模维多利亚风格的品味高雅的安静聚会),去年有30位LVG成员集体旅行去了特兰西瓦尼亚拜访德库拉城堡,并在罗马尼亚逗留了两个星期。

主要成员介绍:

COLIN & JENNY

VC的主要组织者。一对夫妇。柯林自称吸血鬼主人(Vampyre Master),因为他除了喜欢吸血鬼外,还极度热中Fetish,尤其是日本的绳结艺术(人体捆绑S/M),他从25岁起开始迷恋吸血鬼,至今已过了近40个年头。詹妮则负责是VC内部杂志《暗夜》(Dark Nights)的编纂工作,她年纪也不轻了,却依旧精神奕奕,她的耳朵——用朋友的话来说,如同一只活页笔记本,从上到下密密麻麻一排耳钉。

THUNDER & CECILE

VC中地位仅次于柯林与詹妮的黄金组合,也是现今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网络俱乐部London Vampire Meet-up的年轻组织者。除去身份的特殊,他们会成为焦点同时也是因为着装。他们几乎是VC中自柯林以下唯一恪守维多利亚传统服饰风格的一对,每次聚会的服饰都非常讲究。塞西尔从来不像组织里其他的年轻女孩子穿着暴露性感,而总是包裹着无数繁复的蕾丝饰带,宫廷假发,厚重的披风和坠满珠宝的手袋。而Thunder也是同样——缀有黑色鸵鸟羽毛的礼帽,夹鼻眼镜,四五层雪白的蕾丝袖口,紧身马裤和高筒皮靴。没有人可以比他们美丽,没有人可以比他们优雅。而在璀璨夺目的外表之下,实际上塞西尔就像个快乐的孩子,在会场中跑来跑去,用她那浓重的法国口音和无数人打着招呼。而我们的组织者和历史上最伟大的血族DJ,Thunder,在他酷似吸血鬼的外表下,实际上他非常非常的腼腆。尤其在女孩子面前,他没办法做任何事情,往往手忙脚乱的连条项链都系不上。他和塞西尔是无比可爱而般配的一对。

DEMONDAZ

吸血鬼达伦(Darren)住在伦敦附近,35岁,单身,处女座,喜欢咖喱,热爱埃及,讨厌小孩。达伦长得很像PLACEBO那个雌雄莫辨的主唱Brian Molko——也就是说,非常非常非常的迷人。所有的舞会,只要有他在场——全场的女生,不管年纪老幼,一准排着队的去找他说话,和他调情。当然他也很受男生欢迎,不过据他自己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异性恋——没有人相信。他加入社团已经五年,和所有人都很熟,同时也是LVG的重要组织者之一。他还是个业余作家(吸血鬼工口小说)和平面模特,他浓妆艳抹的相片在全世界歌特杂志上到处飞。

JOCK O.LANTERN

他的本名是克雷格(Craig),31岁,单身,苏格兰人。12年前曾在爱丁堡参加吸血鬼组织,然而随后因为坚持歌特打扮被父母逐出家门,从此定居伦敦,最多一年回去一次,只要提到家人就头疼。他在银行做电脑技术支持,但同时在上戏剧课并考虑转行。他每次参加舞会都要把自己的脸涂的惨白,褐色的卷发往后梳,加上黑色的披风,使他看起来真正如同电影里的德库拉伯爵,些许恐怖,但优雅而高贵。和达伦相比,他是比较安静的人,虽然是狮子座,但是完全不够开朗,总是想的太多,使平常的他看起来远远小于他的实际年龄,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一但镜头对准他,他就像戴上了一只面具,完全发挥出他在戏剧舞台上的天分,他的Pose绝对不比达伦那个半吊子模特逊色。此外,他也是VC的专业摄影师之一——虽然那只昂贵的专业相机在他手里好像永远不是那么听话。

NICHAOSCOWBOY

这个41岁的男人恐怕是以上唯一一个看起来觉得还算正常的人。记得刚加入VC的时候,和朋友开玩笑,说半夜去墓地拍照要找个保镖,想来想去如果找柯林或Thunder,你会担心他们谁会在中途突然变成真的——他们的长相扮吸血鬼根本无须化妆;克雷格太瘦弱而达伦又明显是个坏人;所以尼克!胖胖的尼克亲切就如住在隔壁的大叔,虽然一身Matrix打扮的黑色皮衣和手上的无数巨大的银戒使他看起来还是有些不似常人,但比起以上诸位已经好了很多,和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而尼克又总是笑呵呵的。他日常工作在政府部门规定进出口的关税,同时他在圈内也是位小有名气的魔幻画家。

SCARMONGER

他信箱上的名字是Very Tall Goth,因为他的身高足足有2米05。比起吸血鬼他更像是一位标准的Goth,常年穿着自己制作的黑色兜帽斗篷(要买的话估计也没他的尺码),戴着诡异的金属饰品(比如自行车的链条)。他年轻时候的相片很像精灵王子——虽然现在已经38岁,仍然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离异,三个孩子(最大的12岁)由他们的妈妈抚养。

HANNAH

这个安静的女孩并不出名,但显然是很特别的一个。她出生于澳大利亚,6个月后移居英国伦敦,最近刚刚过了21岁生日。她没有父亲,却有两个母亲和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姐姐。她是素食者,但是她饮血——听起来很吓人,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哈娜称自己为Lady Grey或Lilith Grey。她小时候受过很严重的面部创伤,曾有两个人因看到她的脸而晕过去——成功的颌骨手术使她的表情看上去有些僵硬,她很少笑,总是穿着紧紧的束腹保持着绝对完美的优雅,神秘如同蒙娜丽莎的微笑。

ROBBIE

VC的专业牙医。虽然他的职业是特技化妆师(电影),但拥有全套的牙医设备,几乎所有VC成员的吸血獠牙出自他手(包括我自己的那对)。四年前举行盛大的吸血鬼婚礼,蛋糕的颜色是红+黑,头顶插着黑色鸵鸟羽毛的黑马,还有相片上那辆古旧的黑色马车是标准的英格兰葬礼装备,他和他的新娘,还有参加婚礼的朋友,大家全戴着吸血獠牙,在相片里开心的笑着。如今他住在伦敦南郊,和Tracy仍然是很幸福的一对。(他们还有一只叫Salem的很凶狠的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