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的风
生卒年不详
展开Biu

孙观,生卒年不详,字仲台,泰山(治今山东泰安东北)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武将。

基本信息

个人资料 官至 振威将军 青州刺史 假节 吕都亭侯

家族资料

子女 孙毓

兄弟姐妹 孙康

相关人物 臧霸 吴敦 尹礼 昌豨 吕布 曹操 孙权

孙观(?~公元217年),字仲台,兖州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北)人。东汉末年泰山寇之一,后来投降曹操,官至振威将军、青州刺史,爵吕都亭侯。

历史评价

曹操:“将军被创深重,而猛气益奋,不当为国爱身乎?”

历史记载

据《魏书》记载,孙观早年已与臧霸结伴,跟从陶谦讨伐黄巾,因功官拜骑都尉。后来孙观与臧霸、吴敦、尹礼、昌豨及兄长孙康等结连屯军。 在当地声势十分浩大。当吕布与曹操交战时,孙观随着臧霸支援吕布;后来吕布被曹操所灭,臧霸归降曹操,再招降孙观等众,孙观亦告投降,成为曹操部下。

从曹操以来,孙观被任命与臧霸一起四出征伐,每次与臧霸一起出战时,孙观总是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平定青州、徐州一带的贼寇后,计其功仅次于臧霸,获封为吕都亭侯,其兄孙康亦讨贼有功,获封列侯。后来孙观随众引军与曹操会师南皮,其家人得以入住邺都,孙观获拜为偏将军,迁任青州刺史。不久,孙观随军于东边战线攻讨孙权,在濡须口一带被流矢射中,左脚受伤,但仍坚持奋战。曹操事后慰劳他说:“将军受到如此重创,却表现得更为勇猛,你不是应该为了国家而更加珍惜爱惜自己的身体吗?”于是转封孙观为振威将军,可惜该战中孙观的伤患委实太深,不久后更因而死去。其子孙毓袭其爵,官位亦至青州刺史。 《魏略》载孙观有一别名,名为“婴子”。

相关传记

曹操之振威将军、青州刺史。初与臧霸俱起,从陶谦讨黄巾,拜骑都尉。太祖破吕布,使霸招观兄弟,皆厚遇之。与霸俱战伐,观常为先登,征定青、徐群贼,功次于霸,封吕都亭侯。康亦以功封列侯。与太祖会南皮,遣子弟入居邺,拜观偏将军,迁青州刺史。从征孙权于濡须口,假节。攻权,为流矢所中,伤左足,力战不顾,太祖劳之曰:“将军被创深重,而猛气益奋,不当为国爱身乎?”转振威将军,创甚,遂卒,子毓嗣。

演义传记

曹操部将。初为泰山寇,吕布使陈宫、臧霸结连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东取山东兖州诸郡。为曹操打败,后臧霸又招安观等,孙观等亦各加官,令守青、徐沿海地面。

[查看全文]
天空下的风
治今山东昌乐西
展开Biu

孙乾,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刘备部下之臣。刘备入主益州后,孙乾被拜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糜竺,与简雍一样。不久便病死。

历史传记

刘备入主徐州时,名士郑玄推举孙乾给刘备,刘备便辟他为从事。刘备在徐州被东来的吕布打败,孙乾也跟随刘备流浪。刘备离开曹操,想北结袁绍,派孙乾出使结盟。

刘备 三国孙乾兵败给曹操,向南投靠刘表,遣孙乾和糜竺与刘表见面,诸事都处理得很妥当,刘备都十分满意,与糜竺、简雍同为从事中郎。刘表曾写信给袁尚,信中说自己每与刘备、孙乾谈及袁尚兄弟自相残杀的事,没不感心痛悲伤,可见孙乾被刘表十分看重。

演义传记

蜀臣。陶谦临死时向刘备推荐孙乾,自此孙乾成为刘备的谋士,并随刘备转战天下。刘备兵败汝南时往投刘表,以孙乾为使者。刘备入蜀后,孙乾位居糜竺之次。

历史评价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八评》:“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

《三国志·蜀书·孙乾传》

孙乾字公祐,北海人也。先主领徐州,辟为从事,后随从周旋。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结袁绍,将适荆州,乾又与麋竺俱使刘表,皆如意指。后表与袁尚书,说其兄弟分争之变,曰:“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其见重如此。先主定益州,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顷之,卒。

[查看全文]
天空下的风
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
展开Biu

孙静,字幼台,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官至昭义中郎将。

人物传记

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是时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查音祖加反。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至昬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臣松之案:今永兴县有高迁桥。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会稽典录曰:昕字大明。少游京师,师事太傅陈蕃,博览群书,明於风角,善推灾异。辟太尉府,举高第,稍迁丹杨太守。曹公起义兵,昕前后遣兵万馀人助公征伐。袁术之在淮南也,昕恶其淫虐,绝不与通。献帝春秋曰:袁术遣吴景攻昕,未拔,景乃募百姓敢从周昕者死不赦。昕曰:“我则不德,百姓何罪?”遂散兵,还本郡。表拜静为奋武校尉,欲授之重任,静恋坟墓宗族,不乐出仕,求留镇守。策从之。权统事,就迁昭义中郎将,终於家。有五子,暠、瑜、皎、奂、谦。暠三子:绰、超、恭。超为偏将军。恭生峻。绰生綝。

历史评价

《三国志·宗室传》:“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故详著云。”

历史事件

孙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

汉建安六年[公元一九六年]

及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是时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计,策从之。策果破之,遂定会稽。表拜静为奋武校尉,欲授之重任,静恋坟墓宗族,不乐出仕,求留镇守。策从之。

汉建安十年[公元二零零年]

权统事,就迁昭义中郎将,终於家。

家庭

子: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谦,兄:孙坚、孙羌。

[查看全文]
天空下的风
东汉吴郡富春人
展开Biu

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东汉吴郡富春人,伯父是孙河。本姓俞,孙策时被赐姓孙,列于吴的宗室。孙河被杀后,孙韶继承了孙河的军队,后来成为将军,镇守吴国都城。于公元241年逝世。有子孙楷、孙越、孙异、孙奕与孙恢等。

个人资料

孙韶(188-241),字公礼,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武将。本姓俞氏,孙策时被赐姓孙,孙策爱其善用兵,有将才,收为义子。赤乌四年(241)逝世。

官职:镇北将军、幽州牧

容貌:身长八尺,仪貌都雅

伯父:孙河

子女:孙楷、孙越、孙异、孙奕、孙恢

历史年表

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修器备以御敌。权闻乱,从椒丘还,过定丹杨,引军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讙声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喻乃止。

明日见韶,甚器之,即拜承烈校尉,统河部曲,食曲阿、丹徒二县,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后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权为吴王,迁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权称尊号,为镇北将军。青、徐、汝、沛颇来归附,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馀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权问青、徐诸屯要害,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有问咸对。加领幽州牧、假节。

赤乌四年卒。

[1]

人物事迹

建安九年(204年,当时孙韶17岁),伯父孙河(威冠中郎将,庐江太守)被害,孙韶继承了孙河的军队,收罗孙河在京余众,缮治京城,构筑工事,修缮城池,起楼橹,造战舰,修兵器备以御敌。后来成为将军,镇守吴国都城。当孙权听到有乱事,自椒丘(今江西新建县北)经由丹杨回都,命令士兵作势进攻,孙韶立即严阵以待,一声令下,士兵立即箭如雨下。隔日孙权召见孙韶,封他为承烈校尉,可以使用曲阿、丹徒二县的税收,并且可以在该地自己任命官员。后来成为广陵太守、偏将军。

黄初元年(220年,孙权封吴王),封为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黄武四年(225年)10月,与部下高寿突袭曹丕的军队,夺得其车盖。

黄龙元年 (229),权称尊号,即孙权称帝后,调孙韶到北部边境任为镇北将军以抗魏。[2]韶任边将十余年,与魏争战很少失利,军威振扬,有青、徐、汝、沛等地的魏国军士颇来归附,曹魏在淮南滨江一带的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孙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余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孙权问青、徐诸屯要害之处,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有问咸对。孙权非常欢悦地说:“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加领幽州牧、假节。

嘉禾三年(234年)5月的第四次合肥之战,孙韶与张承负责进攻广陵与淮阴一带,7月撤退。

吴赤乌四年(241),韶卒。后代始居梅城,五代十国间,因战乱迁居马目孙家山。子孙繁衍成村落,并另建建德侯庙。

合肥之战

230年,魏国于合淝建筑新城,防备吴国。于233年十二月第三次合淝之战爆发,孙权出兵想围攻合淝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满宠便遣六千步骑,在淝水隐处伏兵等待。后孙权上岸,满宠伏军突起袭击,斩首数百,也有逃至河中溺死。吴主又使全综攻六安,亦不胜。

234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第五次北伐,遗使请东吴一起出兵。孙权答应。旋即引发第四次合淝之战,于同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淝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六月,满宠想率众军援救新城守将张颖,但殄夷将军田豫却认为该新城自守有余,如果有援军至,怕孙权反过来吞并援军。而当时吏士多请假,满宠上表请召中军兵及召回所有请假将士,集合抵挡。不过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认为满宠该自守不攻,避其锐气;而中军则先派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出发,将队伍排列疏散,多加旗、鼓,敌军知道大军到来,必定自走,可以不战而破。曹叡听从其计,先派前队出发。

而曹叡亦不接纳满宠援军的意见,认为合淝、襄阳、祁山是曹魏东、南、西三个重要防点,守城有余,曹叡便于七月壬寅日,亲率率水师东行。满宠便募集数十壮士,折断松枝为火炬,灌上麻油,在顺风放火,烧毁敌军攻城器具,射杀孙权之侄孙泰。加上吴军中士卒都多有病患,又听到曹叡大军将至,于是孙权撤退。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

参战人物

吴军 :孙权 孙韶 孙泰(战死) 全综

魏军 :曹叡 满宠 田豫 张颖

历史评价

陈寿:韶为边将数十年,善养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埸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

孙权: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

[查看全文]
天空下的风
别名孙仁
展开Biu

孙朗,别名孙仁,字早安,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帝孙权的庶弟,孙坚的幼子。

个人资料

字 早安 古名 孙朗

生卒 ? — ?

终属 吴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定武中郎将

家族资料

父亲 孙坚 母亲 孙坚次妻吴国太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匡 孙尚香(为现世杜纂之名)(孙夫人)

相关人物 孙坚 曹休 吕范 孙权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历史概况

吴定武中郎将。武烈皇帝坚少子,庶生也,一名仁。黄武元年,魏攻吴,魏将曹休出洞口,吕范率军御之。时朗为定武中郎将,违范令放火,烧损茅芒,以乏军用,范即启送朗还吴。大帝别其族为丁氏,禁固终身。

演义概况

吴武烈皇帝坚少子。为坚次妻吴国太所生。

历史年表

吴黄武元年[公元二二二年]

魏攻吴,魏将曹休出洞口,吕范率军御之。时朗为定武中郎将,违范令放火,烧损茅芒,以乏军用,范即启送朗还吴。大帝别其族为丁氏,禁固终身。

孙朗,据《三国演义》字早安,三国时吴郡富春人,是孙坚之子,孙权庶弟。

很多人都以为《三国演义》里边的孙夫人真名叫孙仁,其实不然;所谓的孙仁其实就是孙朗,是男的。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裴松之注引《志林》:“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由此可知。

孙朗的其他事迹不详。《三国志·吴书·宗室传》没有关于孙朗的明确记载。

[查看全文]
天空下的风
三国中的人物
展开Biu

孙匡,三国中的人物,字季佐,是孙坚的四子,孙权的弟弟,举孝廉茂才,未试用,袭父爵为乌程侯,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儿,早卒,时年二十馀。

个人资料

字 季佐

性别 男

籍贯 [扬州]吴郡富春 [今浙江富阳]

官至 乌程侯

父亲 孙坚

母亲 吴氏

配偶 曹氏

兄弟姐妹 孙策 孙权 孙翊 孙朗 孙尚香

相关人物 孙坚 孙策 孙权 曹操 曹仁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

简明历史传记

孙匡是孙坚的四子,孙权的弟弟,袭父爵为乌程侯,娶了曹操弟弟的女儿,早卒。

《三国志》载:坚四子:策、权、翊、匡。志林曰: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魏书曰:策当嗣候,让于弟匡。孙匡字季佐,翊弟也。举孝廉茂才,未试用,卒,时年二十馀。

江表传曰:曹休出洞口,吕范率军御之。时匡为定武中郎将,(遣)范令放火,烧损茅芒,以乏军用,范即启送匡还吴。权别其族为丁氏,禁固终身。臣松之案本传曰:“匡未试用卒,时年二十馀。”而江表传云吕范在洞口,匡为定武中郎将。既为定武,非为未试用。且孙坚以初平二年卒,洞口之役在黄初三年,坚卒至此合三十一年,匡时若尚在,本传不得云卒时年二十馀也。此盖权别生弟朗,江表传误以为匡也。朗之名位见三朝录及虞喜志林也。

子泰,曹氏之甥也,为长水校尉。嘉禾三年,从权围新城,中流矢死。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秀公室至亲,握兵在外,皓意不能平。建衡二年,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先是,民间佥言秀当见图,而定远猎,秀遂惊,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晋以秀为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封会稽公。

江表传曰:皓大怒,追改秀姓曰厉。干宝晋纪曰:秀在晋朝,初闻皓降,群臣毕贺,秀称疾不与,南向流涕曰:“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於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朝廷美之。晋诸公赞曰:吴平,降为伏波将军,开府如故。永宁中卒,追赠骠骑、开府。子俭,字仲节,给事中。

简明演义传记

孙匡是孙坚的四子,孙权的弟弟,娶了曹仁的女儿。(三国演义第7回、第29回中提及)

[查看全文]
天空下的风
又名孙俨
展开Biu

孙翊,又名孙俨,是孙坚的三子,孙权的弟弟,勇猛果断,很有其兄长孙策的风格,曾被大臣推荐为继承者。孙权继位后,孙翊任丹杨太守,不久被身边的人边鸿杀害。

历史评价

陈寿:骁悍果烈,有兄策风。

生平经历

孙翊  【200年】

孙策遇刺身亡。其临终前,张昭等人劝孙策将兵权交给孙翊,而孙策却呼来孙权,将印信交给他,于是由孙权继位。

【203年】

孙翊被封为偏将军,任丹阳太守。起初,孙权杀了吴郡太守盛宪,盛宪的曾推荐的孝廉妫览、戴员逃到山中,孙翊任丹阳太守时,对他们待之以礼,于是他们出来做事。妫览任大都督统兵,戴员任郡丞。

【204年】

孙翊被身边的人边鸿杀害,边鸿因此被处斩。(《吴历》言:边鸿是受妫览、戴员二人指使。孙翊死后,妫览欲霸占其妻徐氏,徐氏假意应承,私下召集孙翊亲近旧将孙高、傅婴、徐元等人设计诛杀妫览、戴员,为孙翊报仇。)孙翊的儿子孙松,官至射声校尉,封都乡侯。

历史记载

《三国志·孙翊传》

孙翊字叔弼,权弟也,骁悍果烈,有兄策风。太守朱治举孝廉,司空辟。建安八年,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时年二十。后卒为左右边鸿所杀,鸿亦即诛。

子松为射声校尉、都乡侯。黄龙三年卒。蜀丞相诸葛亮与兄瑾书曰:“既受东朝厚遇,依依于子弟。又子乔良器,为之侧怆。见其所与亮器物,感用流涕。”其悼松如此,由亮养子乔咨述故云。

相关故事

孙翊妻智报夫仇

孙翊做丹阳太守时,妫览做督教,戴员为部丞,与左右同僚亲近,境内盗贼不起,民风淳朴。这引起了孙翊手下的边洪等人的忌恨。有一天,孙翊出门送客,早有准备的边洪等人突然从背后冲过去,乱刀将孙翊砍死。出事后,边洪等人畏罪逃进山中。

这飞来的横祸,使孙翊的妻子徐氏哭得死去活来。她慢慢镇静下来,心想:光哭有什么用呢?应该捕杀凶犯,为夫报仇,才是道理。于是她在丈夫的军中挑选了一批既有侠义之肠又武艺高强的军士,进山捕捉边洪等犯,最后抓到边洪,砍下脑袋,祭奠了丈夫。

就在这时,原在军中任督教的妫览进入军中,把孙翊的嫔妾及管家、婢女全部占为己有,肆意蹂躏,并要徐氏顺从他。徐氏是忠贞烈女,丈夫尸骨未寒,怎肯屈从于人?她受到奇耻大辱,本当要劈头盖面地痛骂妫览,只是想到自己是一个弱女子,硬顶恐被强敌所害。于是她强打笑脸地说:“将军厚爱小妾,岂有不从之理?只是我夫新丧,眼下正是服丧期间,妾心情抑郁,如何能侍奉将军?莫不如到了月底,让我祭奠先夫后,脱去丧服,到时再顺从将军,岂不更好?”

妫览听了她的话,心下盘算,如果强迫徐氏,哭哭闹闹,又有什么滋味?反正月底时间不长,只得耐心等待。

到了月底这一天,徐氏摆上果品,点上香烛,跪在丈夫灵前,祭奠毕,她脱去丧服,薰香沐浴,浓妆重抹,飘逸若仙,一扫丧期的哀伤沉闷心情。接着,她在别的房间安排寝帐,假装做好了顺从妫览的一切准备。

再说,妫览乃是个奸诈之人,他恐徐氏有骗,暗中监视着她的一言一行。今天见到她如此打扮,面露春风,恨不得一把将她搂进怀里。于是急不可待,走进徐氏房中。

徐氏看见妫览推门而入,喜盈盈地轻移莲步前去拜见,妫览正欲搂抱,只听徐氏大喝一声:“众将还不出来杀贼,更待何时?”妫览大惊,急忙返身就走,早被徐氏联络的先夫的旧部孙高、傅婴等人劈面拦住。原来孙、傅等早奉徐氏之命,暗伏房中。

妫览两膝下跪,乞求徐氏道:“夫人救我!我愿解甲归田,耕牧终生,以赎前罪!”

夫人斥道:“孙翊在世时,待你等不薄,你和戴员在我夫面前前呼后拥,竭尽忠诚。我也以为你们是忠良之士,在夫君面前数说你们的好处。想不到太守被人暗害,你不但不思为主人报仇,反而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强占嫔妾,甚至连我也不肯放过,这与禽兽又有什么两样呢?我设计杀你,正是为夫报仇,为民除害,为国除奸!”

说罢,徐氏从孙高手里取过利剑,直向妫览心窝刺去。几乎同时,徐氏组织的其他人在外面杀了戴员。

徐氏智报夫仇的事传到军内,大家莫不惊诧,称赞她是奇女子。

[查看全文]
天空下的风
孙仁是孙坚庶子孙朗的别名
展开Biu

孙仁是孙坚庶子孙朗的别名,见于《三国志·吴书·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志林》:“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

小说《三国演义》则是误把“孙仁”当作孙坚之女(即孙夫人,也即后世所称之孙尚香)的名字,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