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希希 于 2014-3-21 01:04 编辑
转载自潇湘素材库 http://sc.xxsy.com/index.htm
无论在酒吧、还是在宴会上,红酒作为鉴赏、品评的无上妙品,正逐渐被人们所推崇和认知。红酒所意味的,是一种生活境界。能够心无旁骛地坐下来,品味杯中佳酿,用精神和肉体同时来感受杯中那源于大自然最纯洁的生命,这真是最美妙的浪漫时刻。欣赏红酒,当然要以感性为主,每一口酒的滋味,每一眼的凝视,每一耳的倾听,都需要全身心的融入,红酒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与享受。
在品酒家与时尚人士的储酒室中,往往会有一些主人珍藏多年的红酒,这些够年头或好年份的酒是主人的挚爱,也是主人品位和个性的象征。在与三两知己品鉴一支珍爱的红酒时,那种沁人心脾的馨香,仿佛是贝多芬交响乐达到高潮时那回绕的短笛声。那独特的酒质随岁月的增长变得愈加醇美无瑕,那种细腻与典雅,已经不是一杯酒,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的生活品位。
最幸运的人当是那些和酒结了缘的人。“天生刘伶,以酒为名”,古人的酒是剑气月光,今人的酒是漫天风月。
常有人问,为什么要喝红酒?为流行?品位?健康?还是生活?其他酒类无法满足需要吗?让我们听一下专业品酒人士的说法:
红葡萄酒因品种、土壤、酿酒技术及气候等因素的差异,各产地酿出的酒各有其独特的风味,带给每个人的视觉、嗅觉及味觉感受都不相同。排除只是为了表示身份或炫耀而追求高价酒外,一些著名酒庄或酒厂的好年份酒价格较高的原因有三:一是这些酒酿造出来的好风味与口感,数百年来都是很多人共同的偏爱;二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同一年份酿造的酒喝掉一支少一支,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当然上涨;三是这些名贵好酒通常要长时间存放来成熟,随着时间流逝,转化愈来愈完美,价格也就愈来愈贵。
一些专家或有长时间品酒经验的人确实可从酒的颜色看出年份,从香味闻出葡萄品种,从口感察觉葡萄的成熟度,并且可用非常贴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味道和口感。整个品酒过程如同把玩珍奇宝物一般,玩味再三。
喝红葡萄酒更多的是为了体味一丝浪漫的情趣,为了重温一段悠悠的情怀,以及回顾那些已被红葡萄酒浸润了几个世纪的浪漫故事:每当特殊的日子来临,英俊而且善解人意的绅士总是带着一瓶葡萄酒、一束鲜花献给心仪已久的情人,然后两人在花前月下的温馨里共品美酒、共赴爱河 因此有的酒标还特别设计为一颗红心 。这样的罗曼蒂克使美丽的红葡萄酒更蒙上一层超越尘世的诗情画意。
红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艺术品,它的神奇是因为它饱含了鲜活的生命原汁,蕴藏了深厚的历史内涵,绵延了高尚的文化积累。品着红葡萄酒,感受着欢乐,沉醉于神秘,自然是人生难得的美妙意境。当你拿起曲线玲珑、晶莹剔透的郁金香型杯子细细把玩,轻轻摇曳,听着冰块与杯体撞击发出的悦耳声音,凝视着玫瑰色的酒汁慢慢地沿着杯壁往下流,透出凝脂般迷人的光泽时,你的心是何等的安详、宁静、和谐与清雅。随着酒杯的旋晃,扬起酒香,你屏住呼吸凑上去,舒张肺腑深深地吸一口淡淡的芬芳,再三细闻,久久不忍下喉;然后你轻轻地啜上一小口含在嘴里,让细腻滑爽的甘露在唇齿和舌间颠来荡去,迷漫在口腔的香味,纵然入喉后仍余味绕口,让人低首回味不已。此刻,你的思想和感情会慢慢地漂浮起来,畅游在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你会觉得葡萄酒是一首浪漫的诗,在你的生命里轻柔地燃烧。这就是品酒的乐趣!
现在许多人其实不懂红葡萄酒,多数人喝的是普通红酒加雪碧加柠檬,而且是摇着酒盅一杯一杯地比酒量。真正懂酒的人士认为“饮少些,但要好”是饮用红酒的一句不朽谚语。因为红酒是自然和时间完美结合后的佳酿,它需要品饮者的足够耐心。
西餐和红酒虽是舶来品,但它们世代相传,已有了值得称赞的传统。品味红酒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放慢生活节奏的方法,从开胃酒到正餐用酒及餐后甜点都有一个程序,就像花开花落,是有序而生的。的确,当身边有专门演奏爵士乐的钢琴和美妙的歌手为您浅吟低唱,舒适的座椅环抱着您疲累的身体,何不给自己放一会儿假,让杯中的馨香带给你一片葡萄园的美丽呢?
如果让你品尝一支和你年龄一样大的红葡萄酒,你一定不会那么漫不经心。红葡萄酒的优雅与珍贵,在于它代表着浓缩了的时间,杯中握着的是几十年以前人们的劳动,在那一瞬,难免有些感动。如果是一位好友,将其珍藏了多年舍不得动的那支年份甚高的红葡萄酒拿来与你共享时,这份心意就足以让人先醉了。
据推测,早在公元前7500年,用于酿制大多数现代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就已在高加索地区出现,也就是现在的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在古代,几乎所有的地中海沿岸国家都种植可以用来酿酒的葡萄。埃及法老陵墓 公元前2000年 的壁画上详尽描绘了古埃及酿制葡萄酒的每一个步骤。
葡萄酒是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法国卢瓦尔河谷的葡萄园在4至5世纪就相继出现,如今法国已成为最负盛名的葡萄酒产地。几个世纪以来,法国人使酿造葡萄酒的精湛工艺进入了艺术的境界,并使国内好多酒区都因为出产佳酿而闻名于世。这不仅因为法国人的酿酒水平高超,也由于法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而生产出各式各样的葡萄品种,进而酿出一系列闻名全球的红白葡萄酒、香槟酒以及干邑白兰地这些驰名世界的妙品,令多少饮家无限陶醉。法国的天气较凉,葡萄种植之成熟期亦因而较长,葡萄可以得到较多及丰富的味道。法国酒优雅、高贵、复杂,却非所有人都懂得欣赏。
在波尔多及周围地区坐落着一些专营酿酒的庄园,通常称为“酒堡”或“酒庄”。在这样的庄园里,城堡往往坐落在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之中。主体建筑虽风格各异,但基本上以文艺复兴和17至18世纪的建筑风格为主。波尔多葡萄酒以舒顺和醇柔出名,酒色深紫而明亮,酒味香浓且有强劲扑鼻的芬芳,酒质浑然天成,纯美无瑕,被誉为“法国葡萄酒王后”。
波尔多产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它临大西洋,气候温和,土壤形态多,有吉伦特河流过,葡萄树在此生长最佳。波尔多产区是全世界好葡萄酒的最大产区,几乎所有种类的葡萄酒都能生产:有香醇味浓的红葡萄酒,有带辣味或甜味的白葡萄酒,还有玫瑰红葡萄酒等,从高级佳酿到普通佐餐酒,应有尽有。
葡萄酒的酿制过程是认真而严谨的:
第一道是所谓的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从梳子状的枝梗上取下来。因枝梗含有特别多的单宁酸,在酒液中会造成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接下来的步骤是压榨果粒。酿制红葡萄酒,则葡萄浆发酵的过程就绝对必要。因果酸中所含的红色色素就是在这段时间释放出的。
接下来是榨汁和发酵。经过榨汁后,就可得到酿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酿制好酒。葡萄酒是透过发酵作用而得的产物,由此可见发酵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发酵是一种化学过程,透过酵母而起作用。经过此化学作用,葡萄中所含的糖分会逐渐转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发酵过程中,糖分越来越少,而酒精度则越来越高。通过缓慢的发酵过程,可酿出口味芳香细致的葡萄酒。
虽然已做到此,但酿酒师的工作仍未完成。新酒在发酵后大约3周左右,必须进行第一次沉淀与换桶。第二次沉淀要4至6周。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就可以装瓶了。葡萄酒瓶以软木塞来封口,要让美酒在密封的空间里静静地等待那开启浪漫的一刻。
今天晚上该喝什么酒?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帮助大家作决定:尝试将悠悠良夜作为一出戏剧去构思,这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晚上?里面的人物、场景、灯光、道具、配乐、剧情和桌上的食物都组织好了,你就知道,应该在这舞台上放一瓶什么酒。
a 静雅氛围
室内光线不可太强,无嘈杂喧闹 包括强劲的音乐、声响 ,空气清新,墙壁应呈现形成轻松气氛的浅色。同时品酒应在腹中较空、感官灵敏、精神及心情均良好的状态下进行。
b 台布选择
红葡萄酒会因产地和酒龄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色调,可以是紫罗兰色、宝石红色等。为使它们各自美丽纯正的颜色显现出来,台布的选择就不是随便的了,暗色的台布会影响对酒颜色的感受,因此以白色、粉红色台布为宜。
c 理想酒温
每一种红葡萄酒都有其理想的饮用温度,红葡萄酒饮用温度为18℃至24℃。红葡萄酒必须在最能让它的身价得以体现的温度中被饮用,因为饮用红葡萄酒时的温度对酒香及味觉的影响特别大,过低的温度会压抑香味的散发,加重酸味和涩味;过高的温度则会使酒失去新鲜感,又有产生不当的香味化合物之虞。
室温红葡萄酒在饮用前要降低温度,最方便的方法是把酒瓶放入一半冰一半水的冰桶中,15至20分钟后,温度就会由20多度降至10度左右。如想温度降得更快,更可在冰水中撒一大把粗盐,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红葡萄酒的最佳特性。
d 品酒器具
酒杯是餐饮的重要工具,它对餐桌的整体美感,特别是对饮用情趣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饮用红葡萄酒的酒杯颇有讲究。
在材质方面,喝红葡萄酒使用的酒杯一定要足够轻薄透明,以使酒的本色能够显现出来。高明的酒客玩弄酒杯的手法相当优雅,通过红酒在杯中回旋鉴赏酒色,从而判断红酒的优劣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酒杯要做得轻,拿起来不至于坠手;做得薄,才能清晰地看到酒的色泽。最高档的酒杯当然是用水晶玻璃打造的精品,这种酒杯透明度非常高,折射率也很小,比起普通的货色自然高级许多。在外形方面,喝红葡萄酒都是用窄口宽肚的品种,窄口是为了使酒的香气聚集在杯口,不易散逸,以便充分品闻酒香、果香。宽肚是为了让红葡萄酒充分和空气接触,以前流行的酒杯都是小巧精致的样式,现在时兴的是大肚杯,拿在手上更加堂皇绚丽,同时也使得红葡萄酒在杯中能更多地接触空间。品尝红葡萄酒时应拿住酒杯高脚的部分,避免碰触杯身提升温度。正确的斟法是把红葡萄酒倒入杯中1/3左右,一方面能够达到醒酒的功效,另一方面在荡酒杯的时候避免酒溢出的尴尬。
e 倒酒方法
有关红葡萄酒在餐桌上的繁文缛节多如牛毛,若不是特别要学西式餐桌礼仪,那么一只开瓶器,调好适当的酒温,选择合适的杯子也就足够了。但是为了避免遇到特殊情况,错失好酒,还是多了解一点细节比较保险。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夏希希 于 2014-3-21 01:02 编辑
转载自潇湘素材库 http://sc.xxsy.com/index.htm
01. 姑 苏 行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02. 春 到 湘 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色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欢欣鼓舞、建设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广阔而富于激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壮美景色。如歌的行板那轻盈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柔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新。欢腾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韵味,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交融,洒脱豪放,诙谐乐观的神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演奏宜使柔润与激情交互辉映,以把深切的情谊富有神韵的呈现出来。吐音清秀通畅,干净利索,并注意安排好吸气点。各音区要变换自如,高音要富于共鸣感。
03. 喜 相 逢
此曲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动作。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一]以散板的形式开始,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二]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三]表现返回家乡时欢欣雀跃的情绪。[四]气氛更为热烈,描绘出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
04. 牧 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根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农村年轻人的美好生活,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新、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农村生活。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情。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发展。《牧笛》属于北派吐、垛、花、滑的演奏风格,但又与和常见的北派民间演奏风格不同。从技巧上说,乐曲的演奏能随情所至,充分的、恰当的运用了气息控制,深刻的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
05. 小 放 牛
06. 牧 民 新 歌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了牧民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活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的欢乐情景。接着进入第三段,节奏放宽,旋律舒展,表达牧民们对社会主义的衷情歌颂。第四、五段音乐情绪更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最后,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脱下,旋律更加急骤,进一步的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07. 鹧 鸪 飞
这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部分。慢板部分是原民间乐曲的放慢加花,演奏家充分发挥曲笛浑厚抒情的特长,通过气息的控制、变化,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化以及滑音。轻音、打音、叠音等手法,使音乐悠扬委婉、明澈、圆润。中板部分是前奏的变奏,音乐活拨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
08. 黄 莺 亮 翅
此曲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绘黄莺在晴朗天空自由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尾声。第一段:旭日东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物苏醒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笛音要求清亮而悠扬。第二段:黄莺醒来,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自然宣布:一天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又开始了。第三、四段:描写黄莺在蔚蓝的天空中,展望着美丽的大自然尽情地飞翔,尽情地歌唱。尾声:用徐缓的速度与辽阔而优美的笛音结束全曲。
09. 五 梆 子
这是一首北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根据一首北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乐观向上,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局落音逐级下行,分别为3,2,1,6,5,5。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笛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明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润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饰旋律,诙谐风趣。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奏性贯穿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第三变奏速度更快,即兴发挥更大,多次花花舌(颤舌音),是音乐更加热烈,推向高潮。
10. 扬鞭摧马运粮忙
乐曲描写丰收以后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
其它还有: 《农家乐》、《粤海欢歌》、《幽兰逢春》、《延边之春》、《庆丰收》、《苗岭的早晨》等等,都是笛界的不朽佳作!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夏希希 于 2014-3-21 01:02 编辑
转载自潇湘素材库 http://sc.xxsy.com/index.htm
风味【flavor】:对香气、酸度、与醇度的整体印象。
酸度【acidity】:所有生长在高原的咖啡所具有的酸辛强烈的特质。此处的酸辛与苦味、发酸(sour)不同,与酸碱值也无关,它是指促使咖啡发挥提振心神、涤清味觉等功能的一种清新、活泼的特质。
咖啡的酸度不是酸碱度中的酸性或酸臭味,也不是进入胃里让人不舒服的酸。在冲调咖啡时,酸度的表现是很重要的,在良好的条件及技巧下,可发展出酸度清爽的特殊口味,是高级咖啡必备的条件。
咖啡的酸味是形容一种活泼、明亮的风味表现,这个词有点类似於葡萄酒品评中的形容方式。假若咖啡豆缺乏了酸度,就等於失去了生命力,尝起来空洞乏味、毫无层次深度。酸度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像来自叶门与肯亚的咖啡豆,其酸度特征就有着袭人的果香味以及类似红酒般的质感。
醇度【body】:饮用咖啡后,舌头留有的口感。醇度的变化可分为清淡到如水到淡薄、中等、高等、脂状,甚至默写印尼的咖啡如糖浆般浓稠。
气味【aroma】:咖啡调配完成后所散发出来的气息与香味。用来形容气味的词包括焦糖味、碳烤味、巧克力味、果香味、草味、麦芽味,等等。
苦味【bitter】:苦是一种基本的味觉,感觉区分布在舌根部分。深度烘焙的苦味是刻意营造出来的,但常见的苦味发生原因,是咖啡粉用量过多,而水太少。
清淡【bland】:生长在低地的咖啡,口感通常相当清淡、无味。咖啡粉分量不足、而水太多的咖啡,也会造成同样的清淡效果。
咸味【briny】:咖啡冲泡后,若是加热过度,将会产生一种含盐的味道。
泥土的芳香【earthy】:通常用来形容辛香而具有泥土气息的印尼咖啡,并非指咖啡豆沾上泥土的味道。
独特性【exotic】:形容咖啡具有独树一帜的芳香与特殊气息,如花卉、水果、香料般的甜美特质。东非与印尼所产的咖啡,
通常具有这种特性。
芳醇【mellow】:用来形容中酸度平衡性佳的咖啡。
温和【mild】:用来形容某种咖啡具有调和、细致的风味,用来指除巴西以外的所有高原咖啡。
柔润【soft】:形容像印尼咖啡这样的低酸度咖啡,亦形容为芳醇或香甜。
发酸【sour】:一种感觉区主要位于舌头后侧的味觉,是浅度烘焙咖啡的特点。
辛香【spicy】:指一种令人联想到某种特定香料的风味或气味。
浓烈【strong】:就技术上而言,形容的是各种味觉优缺点的多寡,或指特定的调理成品中,咖啡与水的相对比例。就通俗的
用法而言,形容的是深度烘焙咖啡强烈的风味。
香甜【sweet】:本质上像是水果味,与酒味也有关。
狂野【wild】:形容咖啡具有极端的口味特性。
葡萄酒味【winy】:水果般的酸度与滑润的醇度,所营造出来的对比特殊风味。肯亚咖啡便是含有葡萄酒风味的最佳典范。
另:咖啡豆只有经过烘焙才能变成供研磨和引用的咖啡豆,一般分为浅度、中度、深度和特深度烘焙。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药成碧海 于 2012-9-6 17:41 编辑
文学版各个区里关于道教小说的诸君应该写了不少。在此,在下就不班门弄斧搞些其他的,今天就暂且给诸位整理一个道教两个著名派系,天师道与太平道的区别。
天师道,太平道是时常被很多玄幻武侠作家挂在嘴边的两个道教体系。甚至有桌游的剧情都是两大派系之间撕斗为背景。所以,天师道,太平道我们可以看做是道教之中的燃战了!但是两者具体有什么区别。今天在下正好看到中华佛学网的琳娜编辑的一篇讲解文,在下就整理搬运过来,以飨诸位多年迷惑。
继“万仙道”和“黄老道”之后,早期道派“太平道”和“天师道”出现,道教由此而创立。
太平道创始人为汉灵帝时钜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一184)。该道派缘起于事奉“黄老道”,主要活动时间是公元172年至184年间.宣称尊奉黄天(中黄太一)和黄帝、老子,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故以“太平道”名之。传教方法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中国在东汉中叶以后.朝政为外戚、宦官轮番把持,互相倾轧,政治黑暗。统治者对百姓横征暴敛,有增无减,农民四起反抗。张角乘时自称“大贤良师”,其弟张梁、张宝亦各自称大医,兄弟三人皆行医业而传教。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师以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张用并适弟子八人使四方.宣传《太平经》“乐生”、“好善”,致太平,以及自食其力,人人有权享社会财物等主张,因而深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后汉书·皇甫嵩传》称:“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无不毕应。”据称张角传教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遂以“方”为单位组织道众.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八,共设方文,各方设统帅领其众.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帅各方全部道众。其弟张梁称“地公将军’,张宝称“人公将军”,实行传教、军伍合一的教团组织体制。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此时太平道性质已转变为农民起义性质。因其部以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后张角病逝,张梁、张宝战死,黄巾起义失败,徒众流散而入其它道派
天师道为祖天师张道陵于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在鹤鸣山得“正一盟威之道”,受太上命封“天师”位,“天师道”因之而立。因其教重符箓信鬼神,社会中称之为“鬼道”(教内多视为蔑称),又因道民须出五斗米为信方可入教,南北朝前又多以“五斗米道”称其教。
张道陵,又称张陵,车辅汉,沛国丰(江苏丰县)入,为创汉功臣张良(字号房)八世孙。东汉建武十年(34)正月十五生于吴地天目山。生性好学,少即好道。永平二年(59)曾中“直言极谏科”,汉明帝时曾被拜为巴郡江州令,不久退隐北邙山中(河南洛阳附近)修长生之道。建初五年(80)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率弟子入蜀隐于鹄鸣山习《老子五干文》,修《黄帝九鼎丹法》等神丹符咒之术。
在蜀中,他广行恩德,以符水为人治病,以导引、行气、炼丹、服饵、房中等长生之术布道:设二十四治为传教布道之所(多数在四川境内,阳平治在今彭州市,为中央教区首治性质,现阳平观仍存在);立“祭酒”之职分置诸治。其奉《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并传播太平道奉行的《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为其依《老子五干文》授徒的讲义,又有《正一经》、《天官章本》等道经符书二十四篇,均为当时天师道的主要经典。
时蜀中有号为八部鬼帅、六大魔王者,以筮术邪教欺诳百姓、毒害地方,祖天师遂以正法迫其皈依正途,天师大道于是畅行于蜀中。
天师道以阳平治部功印、三五斩邪雌雄剑为掌教信物及传嗣法器。张陵于桓带永寿三年(157)飞举,其子张衡行其道。张衡于灵帝光和二年(179)正月飞举,遂为张修篡夺教权.巫鬼道复兴。后张衡子张鲁在其母的帮助卜袭杀张修,夺回教权,张鲁遂自立于汉中。对张鲁朝廷力不能征,遂拜为镇夷中郎将,镇汉宁太守。张鲁利用军政权力,在巴蜀以“政教合一的性质置理“二十四治”。其时天帅道尊张道陵为祖天帅、张衡为嗣大师,张鲁自号师君。以大祭酒统帅道民,道民以“三张”为师。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为使道民免遭战祸残害,张鲁审时度势而降曹操,被拜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诸子皆封列侯,遂率民北迁,次年(216)举化,葬邺城。张鲁天师道北迁后,天师道教名始显。
天师道北迁后,在中原地区得到发展.随后向东南传播。两晋时期,世家豪族纷纷加入道教信仰之中。天师道的形成和发展.使道教正式创立。
有好学的朋友肯定要问,那么,现在最著名的武当山的道教属于什么体系?在这里告诉大家,武当道教自己没有提及过自己的根源如何,自称是玄武大帝飞举,亲创教派,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武当应该还是极其受到天师道的影响。武当山的道教是全真教,全真教是道教的一个支系。我们应这样理解才对,而不是含糊的将其称为,武当派或者武当教。当然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且全真教建立时间相对较晚,建立受皇室影响和扶持极大,又是极其忠于皇室(《真武经》开篇第一句是“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我们就不将其归于燃战这么纯洁的话题,有机会我们另外开篇再提。
自此,我们可以简单而且毫不负责任的归纳一下,以便简明的用到各位以后的创作之中。
教义中,面对鬼怪时,太平道主张以慈悲为怀,感化并超度为治鬼原则;而天师道则主张以斩妖除魔,灭尽世间邪恶为主。
道法中(下面推测是本人整理后妄加揣测的,请各位指正错谬),太平道以符水为主,太平道则以鬼道著称。
面临世间众鬼,道教的燃战,拉开大幕!
[查看全文]
没想到素材区这么的热闹啊~大家都很有热情呢~那么接下来就要注意了~大家在发帖前先用论坛的搜索功能找一找在这个版区有没有类似的帖子~【其他版区我们不管它【喂如果已经有人发过了就不要发哦~~内容有出入的话你可以选择在那贴下回复上你的版本【糖大大的有~~~ o(* ̄▽ ̄*)ブ如果出现违规情况我会根据帖子内容选择合并或者删除的谢谢合作【土下座[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夏希希 于 2014-3-21 00:49 编辑
转载自潇湘素材库 http://sc.xxsy.com/index.htm
《美人谱》的作者署名为“秀水 徐震 秋涛”,似乎是三个人或者两个人。其实,据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作于1978年的《天花藏主人即嘉兴徐震》一文考证,即嘉兴(秀水)的徐震,字秋涛。
下面是美女的十项具体指标——
一之容
螓首、杏唇、犀齿、酥乳、远山眉、秋波、芙蓉脸、云鬓、玉笋、荑指、杨柳腰、步步莲、不肥不瘦长短适宜。
二之韵
帘内影、苍苔履迹、倚栏待月、斜抱云和、歌余舞倦时、嫣然巧笑、临去秋波一转。
三之技
弹琴、吟诗、围棋、写画、蹴鞠、临池摹帖、刺绣、织锦、吹箫、抹牌、秋千、深谙音律、双陆。
四之事
护兰、煎茶、金盆弄月、焚香、咏絮、春晓看花、扑蝶、裁剪、调和五味、染红指甲、斗草、教鸲鹆念诗。
五之居
金屋、玉楼、珠帘、云母屏、象牙床、芙蓉帐、翠帏。
六之侯
金谷花开、画船明月、雪映珠帘、玳筵银烛、夕阳芳草、雨打芭蕉。
七之饰
珠衫、绡帔、八幅绣裙、凤头鞋、犀簪、辟寒钗、玉、鸳鸯带、明珰、翠翘、金凤凰、锦裆。
八之助
象梳、菱花、玉镜台、兔颖、锦笺、端砚、绿绮琴、玉箫、纨扇、毛诗、玉台香奁诸集、韵书、俊婢、金炉、古瓶、玉合、异香、名花。
九之馔
各色时果、鲜荔枝、鱼虾、羊羔、美酝、山珍海味、松萝径山阳羡佳茗、各色巧制小菜。
十之趣
醉倚郎肩、兰汤画沐、枕边娇笑、眼色偷传、拈弹打莺、微含醋意。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夏希希 于 2014-3-21 00:45 编辑
转载自潇湘素材库 http://sc.xxsy.com/index.htm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 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夔: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
凤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重明鸟:
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毕方: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毕方。《海外南经》:「毕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毕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夏希希 于 2014-3-21 00:44 编辑
转载自潇湘素材库 http://sc.xxsy.com/index.htm
白魔法,非常接近在宗教仪式或治疗疾病时使用的魔法本来的形态。对治愈受伤或外敌的防御等,挥发相当大的效力。但是,经过了战乱的时代,在白魔法中也出现了会伤害对方的魔法。
黑魔法,如果说白魔法师是魔力公正的利用法的话,黑魔法师就是会提出魔力黑暗面的魔法,是以有强大魔力者为对象。且这种杀伤用的黑魔法,是以前战乱时代所开发出来而普及全世界的。为避免让它太强的威力给后世带来灾祸,曾一度被封印过。后来封印以大部分被解开,具有更进一步的研究。
虽然魔法被分为白魔法和黑魔法,但显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白魔法也可以攻击,黑魔法也可以防御。所以这样分类已经不能完全界定魔法,必须要对魔法有新的认识。
正如不同的魔法师对不同元素的感应力不同,白魔法主要是信仰奉献的人能够完美的施展出它应有威力的魔法,黑魔法主要是信仰自我的人能够完美的施展出它应有威力的魔法,不同的元素也有偏移性向秩序或混沌的魔法,如火海术偏向使用者信仰自我,落雷术偏向于信仰奉献,但是元素本身对使用者的定义是界乎于信仰自我和信仰奉献之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多数使用元素力量的法师显得格外中立。
也有传说认为信仰光明之神的人使用的是神术,意为借用神之力量的法术,使用者使用这种力量只要不违背神的意愿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与之对应的有降神术。而信仰黑暗之神的人使用的是魔法,意为魔之力量的法则,使用这种力量必须要遵守黑暗之神订下的各种限制条件才能利用,于是就有了咒语、手印、魔法阵的由来。
后来的魔法师倾向于对魔法分为以下几类,这类魔法又被称为近代魔法,与古代魔法的攻击性相比,近代魔法的攻击性大幅度削弱,但是各种魔法体系的建立,使得魔法可以运用的手段更加丰富。
白魔法,又名光明魔法,主要是各种治疗、结界、召唤、祝福、心灵控制,但也拥有圣光等攻击性强的范围魔法与光箭等单体攻击魔法,不过对于妖魔的体质来说,白魔法的治疗跟攻击魔法效果是等同的。
青魔法,又名自然魔法,主要是各种元素的利用,水元素掌握恢复与控制,土元素掌握实体与召唤,风元素掌握大气与幻术,火元素掌握破坏与吸收,不同元素比例的组合又会衍生出复合魔法,比如水与火复合的雷魔法,土与火复合的炎魔法(相对于火魔法,炎魔法主要是有实体做载体的火魔法,比如流星雨就应该归类于炎魔法),水与风复合的冰魔法,水与土复合的绿魔法,因为这类魔法赋予的创造性较强,所以自然魔法是应用最广的魔法,一般魔法师指的是自然魔法师。
黑魔法,又名黑暗魔法,主要是各种强化、诅咒、攻击、转化、召唤、躯体控制,但也拥有少量结界魔法与分享他人生命的魔法,值得注意的是,黑魔法不是亡灵魔法,白魔法对于黑魔法使用者本身是没有特殊作用的,他们的体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人类。
亡灵魔法,黑魔法的分支,主要是诅咒、召唤、转化、死灵控制,相对于黑魔法,亡灵法师主要使用生命物体的骨头或血肉来做为魔法的消耗,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因为学习亡灵魔法会不断消耗他们的生命力,他们的生命又是漫长的,因为亡灵魔法能够把自己转化成为亡灵形态,光明魔法也会因此成为他们的克星。
依照精神力量的释出方法,大陆上的魔法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咒语 从口中念出某句含特殊意义的语句,魔法会从施法者附近出现.
但是会因为施法者精神控制的范围影响现形距离,而且绝对不会直接从有灵魂包裹的生命体中直接施展出魔法,对于死物的作用要强得多.
二,符咒/引物 借著符咒或引物所产生的变动来启动魔法,魔法会从施法者附近出现.
这类魔法是事先储存的魔法,没有固定的坐标,适合事先精神力牵引控制,对于环境对魔法元素的影响,这类魔法影响要少得多,是可以全天侯使用的魔法.
三,手势 籍手部之不同形状和位置来释出魔法能,魔法会直接从施法者手上出现.
这类魔法主要依赖于施法者给予既定的轨道,以判断魔法移动轨迹.所以,实际施法通常是用手势与精神控制给予直线运动轨迹或者是以投掷的方式作曲线运动,前者主要用于箭系魔法,后者主要用于球系魔法.
四,魔法阵 以各种不同东西(包括魔法)来组成一个魔法阵,魔法会从魔法阵上出现.
这类魔法主要是利用既定坐标的影响来施法,夜晚的星辰对于施法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这类魔法主要是在夜晚,籍由月光与星辰的力量施展,在雷电交加的夜晚,这类魔法常常会出现惊人的变故,事故率为魔法释放之首.
同一时间,魔法亦建基於以上特性,分别构成了两个系统:
西方魔法
由魔法之父撒卡比迪耶夫所创,以咒语和魔法阵为主要施展方式,以构成天地的八种元素分成圣,光,天,火,水,地,黑和暗八个大系.
东方魔法
又被称为咒术,幻术,相传由一名古代帝王诏菊所创,以符咒和手势为主要施展方式,按伏羲八卦分成乾天,坎水,艮山,震雷,巽风,离火,坤地和兑沼八个大系.
①按魔法的效果分:
(1)伤害作用 这类魔法撇开各种华丽的作用方式不谈,结果就是使你的施法对象遭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巨大的,毁灭性的,如魔兽世界中的龙息,能达到瞬间秒杀数十个玩家的效果;也可能是效果很小的,但是持续一定时间,往往还会伴随一些削弱性效果,比如各类游戏中都有的毒伤害。
(2)控制作用 顾名思义,这类魔法就是达到施法者可以控制住施法对象的效果,效果也分很多等级:1.眩晕类 对方处于被击晕的状态,不能做任何活动 2减速类 对方移动、攻击、施法速度减缓 3完全控制 施法以后对方在一段时间或者永久处于被你控制的状态
(3)治疗(辅助)作用 这类法术一般是增益类的魔法,一般达到治疗己方单位所受到的伤害、加强己方单位的能力的作用。
②按魔法的施放过程分:
(1)瞬发类 从魔法开始施放到产生效果,消耗的时间为0。
(2)吟唱类 从魔法开始释放到产生效果,消耗时间为xxx秒,具体按不同的法术属性来分。
(3)持续类 产生效果以后施法者必须保持施法的动作,不能做任何其他的动作来维持法术效果的继续。
③按魔法本身的性质分:
魔法的性质在不同的认识中有不同的见解,就象唯物论和唯心论一样,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介绍的是目前主流的分类:
(1)冲击系 此系为魔法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力量.冲击系咒文是魔法的基础,也是魔法中攻击效率最高的系.因此在复合咒文中,冲击系力量经常出现.冲击系有时依冲击介质分类成:地冲击,水冲击,风冲击和空冲击四个副系,不过这种副系的观念并不普遍.
(2)火炎系 此系是魔法中第二容易学会的.所有使物体升温,振动,白热化的力量,皆归类为火焰系咒文.由于火炎系咒文可用於多种性质的战斗,因此广被魔导士所喜爱.
(3)雷电系 此系具有与火焰系咒文有同等的力量.所有对电子用起作用的力,皆归属雷电系.雷电系咒文有一个子系是磁系.可以想见,电场与磁场是相生的关系.
(4)寒冰系 此系为魔法中第二难使的力量.所有使物体降温,减速,黑体化的力量,皆归类为寒冰系咒文.此系魔法困难且使用不易,在魔法中算是个冷门的系.
(5)光炙系 此系为魔法中耗能最大的系.所有光,射线,电磁波的控制,皆为光炙咒文.光炙咒文虽然耗去大量魔法力,但是因为光系咒文具有自然的驱魔力量,因此常被用於对妖魔战斗.
(6)重力系 此系为魔法中最难控制的力量.一切遮断,增强,或扭曲重力的力量,皆属重力系咒文.另一方面,近代发现的分子内力量也被归属到重力系.重力系魔法有个子系:时空系.
(7)心灵系 一种只对生物起作用的力量.此系咒文对生物而言是最有效力的咒文,但是也是七个魔法系中距离限制最大的系.
一般魔法可以简单的分为实体魔法和非实体魔法,元素魔法除了风和土属于实体魔法以外,其他均属于非实体魔法
实体魔法带有物理属性,例如风魔法里的风刃,对于布衣的杀伤力较强,对于盔甲的伤害相对就要弱很多,而土魔法里的石笋对于重型单位,比如车辆的打击显得比较严重。而复合魔法里既有实体属性又有非实体属性。
针对不同非实体魔法性质的抵抗力,可以分为热抵抗、冷抵抗、意志抵抗,火系要热抵抗力来减免,水系要冷抵抗力减免,毒属性以及无属性主要是意志抵抗,而雷属性最为特殊,攻击力最强,同时又能被大量抵抗力因素削弱导致攻击力最弱,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身着金属装备的敌人,没有比雷魔法更凑效的
④魔法按照存在形状可以划分为:
球状:适合施法者投掷出去形成抛物线轨迹与面杀伤,军队作战的魔法师绝对没有说不会球状魔法的,适合使用这类魔法的元素主要是雷元素与火元素。
箭状:适合施法者以特定轨迹施展出去,因为力量集中于一点,所以点杀伤非常强,虽然多数属于低级魔法,但是这不会影响箭状魔法在实战中的重要地位,击中要害依然能够致命,又能节省大量范围魔法所耗费的魔力,同时也因为施展的速度快,能够使其他还在念咒语的魔法师永远地彻底地闭上嘴。箭状魔法可以是任何属性的,但是水系最为适合箭状魔法,所以箭状魔法通常人们会使用水箭,值得注意的是,水元素跟通常喝的水是有区别的,水元素对于魔法抵抗力较差的人的皮肤没有任何亲和力,会直接撕爆你的血管。
环状:适合施法者陷入围攻使用,因为根本就不能分辨敌我,所以对施法者也能造成伤害,风元素的环状魔法有龙卷风,火元素的环状魔法有火风暴和抗拒火环,土元素的环状魔法有地裂爆
盾状:适合施法者应付正面攻击使用,主要是用于风元素的大气之盾和土元素的大地之盾。前者对火魔法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增强,但对于抵挡箭矢和降低敌人的速度优点来说,只要把大气之盾放远一点距离,实用性就会相当强。后者形成了实体屏障,在荒原或草原等地形中应用效果相当不错,唯一的遗憾是影响了视野。
结界:适合施法者保护团队使用,最强的防护结界有2种,一种是自身恢复力极强的水之结界,一种是自身牢固性极强的光之结界
灵息:短距离使用的魔法,一般人是不会用这种魔法的,一是因为距离太危险,二是因为消耗大、距离近,然而灵息却是魔物的本能魔法,不同属性的龙可以喷出不同的灵息。
拟化:这类主要随施展者的喜好变化的形状,不同魔法有着不同的最佳形态,比如风元素应该弄的更薄更长,土元素应该弄的更尖更粗,也可以形成临时的武器与铠甲,当魔法完全成型时,就会伤害施法者,所以必须有实体作载体,而对魔法亲和力越强的载体,能够发挥的拟化效果也自然越强。
瞳术:依靠施法者的眼睛施展的心灵魔法,不需要任何咒语和动作,胜在隐蔽性,弱在效果,对意志恍惚的人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而对于一个正常人,起到的作用还不比一个恐惧术强。
咒法:依靠施展者的嘴唇施展的魔法,用固定的格式施展固定的魔法,胜在稳定性强,弱在不可以创造规则外的魔法,研究咒语就能加强使用者的施法效果,但现代所指的咒法通常是诅咒和预言,诅咒是咒法的分支,以弱化为主要手段,而预言除了能够预言未来,也能够扭转因果律,强行事先预言一个结果,周围的人受到精神波动影响会以自身的能力实现这个可能出现的结果。
言灵:依靠施展者对小精灵的契约从而掌握元素精灵的力量,籍助契约施展者可以施展强力的法术,而不用担心自身的反噬,但小精灵以生命力为食,以契约人的身体为居住地,除了寿命特别漫长而又性情冷淡的妖精,几乎没有人可以忍受使人折寿又唠叨个不停的小精灵。小精灵主要由火、风、土、水、光、暗这几种元素组合,没有实体。
咒印:依靠施展者对于图案规则的牵引形成的约束之力,通常配以特定生物的血液,能够起到加强作用,既可以做为攻击手段,也可以做增强削弱之用,但通常所指的咒印指的是手势结成的咒印,严格来说,咒印其实就是画魔法阵,而手印就是微型魔法阵,自然威力也低。
⑤另外,魔法还可按其他划分法分为:
精灵魔法:物质界的所有的现象都存在着精灵的力量。火精灵燃起火;风精灵使空气流动并制造气象现象;水精灵使水流动并制造冷气;土精灵则负责有关大地的各种现象。精灵魔法是这些精灵直接参与并发动的违反通常物理现象顺序的目的现象。现时世界中所使用的魔法大部分是都是精灵魔法。
暗黑魔法:是被称为黑魔法的的魔法。精灵魔法是催动自然界的精灵来实现使用者的目的。而与此相对的,暗黑魔法是用咒语和魔道图形,直接干涉物理现象。暗黑魔法的原理是总结而成的名为[魔道物理]的独特原理。这是数万年前最在与世界时的古代魔法文明的遗产。
大仪式魔法:复合性魔法。在重复复数魔法的同时,完成一个巨大的魔法仪式。如同普通魔法利用省略形式,实现原理性本不可能的压缩语言高速行使。(可以有多个大魔法师共同合作来使用。)
古代语魔法:古代语魔法是暗黑魔法的一种秘义。本来,在古代魔法文明中也有使用。这曾是需要高度的理论和技术才能使用咒语。但在现代作为被简化的(只是程度之差)暗黑魔法得到了再构成。行使古代语魔法必须与已消失古代之神有契约,这也是使用这种魔法的难点之一。(不过有一些暗黑魔法师着手再生古代魔法文明的本来咒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不过极少有人懂得并使用。)
召唤魔法:召唤魔法是通过与异世界、高次元世界进行的一种交涉,将其中的生灵召唤到物质界并完成任务的魔法。(当然也可以定契约,不过这是魔法使的个人行为。)但是召唤出来的生灵不一定对魔法使存有好意(如果勉强的进行召唤,大部分会带有恶意,即使是定契约的生灵也会有这种状况,不过基本还算稳定。),所以让召唤出来的生灵顺从使用者的意志行动也是件比较难的事情。如果使用者的控制失效,将有可能把最恶意的、异世界的生灵放入物质界
幻术:光与精神的魔法.制造幻象,使对手产生错乱.比较低级的幻术虽然相对容易看破,则高级的幻术就绝对可以可以达到令人难辩真假的程度.
神圣魔术/暗黑僧侣魔法:这些不论哪个都是神之御业通过僧侣的祈祷出现在物质的.相对于其他其他操纵自然界的魔法,僧侣所使用的祈祷奇迹,因为直接引用神之力量,可以不经任何过程而突然出现结果.神圣魔法对于对人类有着很深的慈悲,是友好的神之御业,所以以治愈和精神恢复为主.
而暗黑僧侣魔法则是对杀伤、阻丧士气、腐败等的混沌之神非常适合而显现的魔法。
附魔:对物品施加魔力的魔法。在高级的法术中,也有物品创成等造出魔法物品的法术。(很简单,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更加详细的整理和补充。^_^)
特殊能力:魔法生物生来就具备的能力。原理和魔法咒语是一样的,但没有吟唱、仪式等。(就是一些魔兽本身拥有的石化等能力^_^)
咒术:咒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就是咒语的法术.或是咒杀对手,或是施与无法治愈的伤害,或是使其服从强制性的命令.总之是使用者按照自己意志操纵对方的咒语.
神灵术:世界存在着各种[理],万物就是按照它不断流传.但这只是相对于这个世界的物体而言,而对于高次存在则未必就是这样.被称为神的存在可以将其意识直接变为现实的结果.
比如他说有光,就会有光的存在,世界的创造也可能只是一句话的事(好夸张的神).这和演变过程毫无关系.神的力量有时效果和魔法相同,有时又是完全不同的.
被称为神圣魔法的法术一般来说就比较类似于神灵术.但神圣魔法是僧侣为了实现奇迹,乞求神的[御业],所以有很多限制.而这些神的御业就称为[神灵术].神灵术通常以[歌]的形式出现.(例如天使的歌,就是神灵术在现实世界中的显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