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数学写这个我也是疯了。。。借用了很多观点,很早看到的,组合了一下,希望不会被打死。命运,本身就是一个及其虚幻的东西,有人认为这是命中注定,有人认为这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走下去。我个人认为,平行世界的一种设定比较适合命运这个主题。平行世界讲述的是,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单行线。中间有许多岔路,每一个做出的决定都会影响最终的结局,但是不论是出现新的支线还只是加分,都会对最后有影响。平行世界指的是,岔路都是设定好的,而人自己也可以决定走哪条岔路。每个世界都是平行的,走进一条岔路,就再也没有可能性去知道另一条是什么了。比如说,报学校的时候,最终你只能去读一个大学,在一个时间。有人说,可以复读一年,选择另一种大学。这也是一种预定的可能性,是整个社会给你的一种体现。哪怕中途转了学校,也是一种选择。每一秒,一个人都在经历一个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正是由本人,以及这个世界里所有人的选择建立的。你只可以在这个世界里给你的可能性中选择。在笔者所知,没有人能够达到光速。这就是一个整个世界给你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打破它,在艺术情况里,但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它就是一条公理。也许它可能可以被打破,在未来的某个时间里,但是在现在这个时间以及空间所构成的参照系里,这一切都是世界所规定的。(相对论学多了)很多科学家,学到最后都开始信宗教。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好。就是因为人不断追求这种问题,但是却找不到答案。举个物理例子。希格斯玻色子在希格斯场展开的时候就出现了,形成了质量。但是为什么希格斯场要展开呢?没人知道。因为希格斯场它乐意,我手一挥用这个答案回答了自己。这就是一种命运的说法。希格斯场的命运就是在宇宙刚开始极短的时间里展开,它就该这么做。而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决定了命运的。有些人注定会拥有着极高的智商以及好奇心,最终能提出改变世界的方程。而有些人也注定了只能做一个普通的白领。都说,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最后改变结局。但是,努力只能让你从一个平行世界来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你不可能跳到这几者之外。同理,最后的结局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决定了。很多宗教会有教义,宇宙是被上帝、三位神等等给主宰的,他们可以主宰我们,决定我们的命运。很多人会提出意见,科学高于宗教,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科学定理构建出来的体系却也没有一个理由来决定。HOW,在科学里,可以被解答,但是最终的WHY,却没法解决。宗教从一开始就设定了,通过虚拟的设定能够将这一切给解决,笔者认为也不失为一种方法。科学,在某种意义上,跟宗教也非常像。我们相信着这些定理能够解决世界中所有的问题,这跟宗教的神论也没有什么差别。人生来追求着一种原因,而这最终的原因却无法解决。命运之说,到底是不是真正存在,也是两说。盖亚假说,以前看到过,说的是整个宇宙拥有着自己的例子。自然选择、进化论,即是环境决定的观念,由环境决定了谁可以生,谁可以死。同理说明,人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受到自己的操控,但是整个最终的可能性,都是被整个宇宙所决定的了。[查看全文]
这是三川,一只初学者#7010!最近在看全球通史,讲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将地球分成几个板块,几大文明讲的...感觉很意思。
看着看着遇到了一个问题,那个年代,多少多少年,什么什么时期,哪哪哪地名,谁谁谁的...非常不敏感
看过就忘.....想起来又回过头去翻翻,想不起来就真的忘记有这么一回事了。
小伙伴或者是前辈们有这样的情况么...都是怎么办的....#7018!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叽小楼 于 2015-8-29 19:39 编辑
这大概是上学期的期中作业。。。也是卤煮马了好几天的结果QAQ
现在把大致内容发上来,也算是在这存个备份
存在的问题也求大家指出来。。卤煮写得很简单的
以下正文
生与死的问题,是任何宗教都需要去解答的问题。其中蕴含了各种宗教对生命本源及其归宿的观点与认识,也是对人心底最原始心理隐患的解决与承诺。但因为各个宗教因其基本的教理、教法的不同,对生死的看法也各异。佛求来生,道求不死。佛道两家生死观迥然而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有相互借鉴之处。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佛教与道教对于生死的一些观点,由此来探求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一、浅论道家自然主义生死观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缘起于道家之学。道家创始人为老子,提出贯穿于世界万物之中的法则“道”,把“道”奉为高于天帝鬼神的至上原理。老子曾提出“出生入死”的观点,认为人活在世上不易,人生危机四伏,稍不注意就会踏入死地,因此要遵循天道,自然无为。“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1]”。“不自生”说的是不主观的生灭妄动,以自然为本。人如果想到达像天地那样的长生,就只能取法于长生的秘诀,秘诀就在于“不自生”。老子这些观点,奠定了道家以道为本超越死亡的自然主义生死观的基础。庄子对生死问题作了,较多的论述,提出生死的本质与人生的归宿问题。认为生死是不可逆转的天命,就像有白天就一定有黑夜一样。他认为人是悲哀的,从出生开始就在走向死亡,在活着的过程中,汲汲于名利,纵使精疲力竭也不见成功,没有想过自己的归宿,也没有真正的自我。因此庄子在寻找令精神超越生死的有效之道。
后来魏晋时的道学思想家们仍提出自己对生死的看法。王弼认为为了达到生的目的,要把生从死的深渊中解救出来,顺其自然,要求达到对本体的觉醒,回到生命的根源之中,达到“生”的宁静和生命之常。阮籍认为生是可贵的,追求生的永恒性,但生与死是相连贯的,没有明确的界限,应该恬淡的来生,宁静的去死。他向往一种生命的超越性,认为世俗礼法都是束缚自然生命的枷锁。而到嵇康,他的生死观的主题是追求长生而为其养生,“长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尔。”[2]认为确实有仙人的存在。在他的养生观念中,“寡欲”是主要的内容,认为欲望与生的超越性是不相容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道教超越生死而达到解脱的追求,主要集中在生命永存之上,它不像别的宗教那样讨论人死后如何如何,而是讨论人如何不死,它对超越生死着墨较多,而对于解脱却不大用心。之后隋唐五代,随着“重玄”哲学的提出,道教的修仙理论进一步发展。到了宋代,道家内丹学的提出,进一步探究其本质“性命”,由此寻出主体的根源——心。全真道提倡出家修道,励志苦行,并不言肉体不死,而是在吸收佛家“明心见性”等观点的基础之上,讲求性命双修,认为“修仙之道,性命之事”。
道教教义“杂而多端”,刘勰在《灭惑论》中就曾说到道教“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道教教义根源于早期道家思想家,以清净无为为旗号,承道家兼容并蓄之长,并受诸家影响,其生死观的某些方面也受到佛家影响。我们会在下文对其进行论述。
二、浅论佛家轮回观念
关于佛家生死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佛祖释迦摩尼本为印度迦吡罗卫国太子,因为对生老病死苦等的悲悯,出家修道,最终成为圆满觉知宇宙人生实像的大觉者——佛陀。在佛陀得道后,怀着普度众生的本怀,说法四十余年。其所说法,围绕死生之解脱为中心。而佛陀所说的生死轮回,并非仅仅沿袭了当时婆罗门教的传统,而是以证得的宿命通、天眼通等超常智力的直观为根据的。《阿含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我以过于人宿命智慧,见众生无量过去世”,“我以过于人清净天眼,见众生死此生彼”“我出于过人,见此众生死时生时”[3]
人死永灭的主张,佛家称为“断见”或“断灭论”佛教中人都对此有过批驳。《中阿含经》中有故事记载说迦叶和一个叫弊宿的奴隶主怀有异见。弊宿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来世,也没有善恶报应。这个故事就是说迦叶和弊宿关于断灭的辩论。另外在佛弟子的论典之中,也有论证过人死非断。龙树也曾举出八条人死非断的理由,分别从天性、天眼、烦恼、宿命通、身心关系、经书、圣人可信、缘起法等方面论证轮回。
与断见一样,佛家认为“常见”也是违背缘起法的一种邪见。“常见”即真常不变的东西。佛教的千经万论,无不力破我见、我执。佛教的“三法印”之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即以“无我”为中心,即“空”。以上所论述的轮回说,是非断非常的轮回观。
大乘佛教在对于轮回形态的划分中有一些新的描述。如《大智度论》中说:“复有四种道,声闻道、辟之佛道、菩萨道、佛道”,“复有六种道,地狱道、畜生、恶鬼、人、天、阿修罗道”[4]也就是说在大乘佛教中除了原先所具有的六道之外,还具有达到涅槃的几种道,声闻道、辟之佛道、菩萨道、佛道就属于这种道。这类理论后来在一些教派比如天台宗中被称为“十界”。佛教生死观纵观于佛教整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之中,这里就只简单描述不多加赘言。
三、佛教与道教生死观之区别
- 对现世的态度佛教和道教的一个较大区别,就在于他们对现世的态度有所不同。道教的乐生观主张“身重于物,贵生恶死”。道教以生之为人而感到快乐,认为是天地之大德,以现世为乐土,主张入世。道教的神仙信仰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的肉体。太平经中提到:“今居天地之间,从天地开辟以来,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道教认为一个人若要修炼成神仙,就需要在有生之年里修行才能达到,若是死了,就失去了修炼成仙的机会。这样的思想奠定了道家的贵生观念。道家认为人的生命可贵的。《太平经》提到“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也肯定了人的特殊性及其可贵之处,体现了人的人生价值。在老子的论述中,提到大量的治国牧民之道,而在庄子那里,从老子的思想政治性转向了自身修养方面,勾勒出一个自由清净的神仙世界。道家在此基调上强调入世,把关注点放在现世,通过修炼等途径以达到“长生不死”“肉体飞升”的效果,身登三清之境。而佛教却与道教迥异,佛教认为现世为苦海,主张脱离苦海以达到彼岸,讲出世。突出表现在他的四谛说和三法印说中。四谛分为苦,集,灭,道四谛。苦谛是佛家的价值判断,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都是痛苦的,痛苦伴随与人生,不得解脱。其中包括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等八苦。人生犹如在火海,无时不苦。三法印是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迁的,没有湛然常住,永恒不变的事物。金刚经有佛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5]人生亦是虚幻无常的。因为人生无常,人也不能自我主宰。人处在无穷的恐惧中,死神随时会降临。正是由于这种对现世生活消极而无奈的态度,“人生皆苦”的价值观。导致了佛家出世的态度,并促使他们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超越性,以期达到脱离苦海的愿望。中国的大乘佛教进一步立足于众生,发普度众生之愿,提出“生死与涅槃不二”“世间与出世间不二”等观点。2.果报道教的“承负”是太平经的基本理论之一,和佛教的“业报轮回”说一样,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二者也具有较大差异。“承负”说在《太平经》中有具体描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6]也就是说,今人要承担先人善恶行为的后果。而“业报轮回”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它将人的一切思考和行为分为身、口、意三业。业和因果关系相结合,会产生由过去行为导致的力量,称为“业力”。业从性质上分,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其中善恶二业会产生不同的果报,即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认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根据业力不同,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转。处于六道中的众生无法逃脱轮回之苦。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产生果报的原因不同。道家“承负说”认为:“天”为果报的施报者,而佛家“业报轮回说”认为并不存在施报者,真正产生果报的是有情众生对世界的“无明”;第二,主体不同,“承负说”认为祖先为善为恶,子孙受果,而佛教的业报主体则是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自作自受”;第三,善恶伦理标准不同,“承负说”更强调的忠孝的道德伦理,而“业报轮回说”则更强调个体之间的关系;第四,从解脱果报的方式来看,道家讲究“行太平之道”即行大功德,而佛家讲究的是通过般若智慧跳脱轮回,达到彼岸。3.
- 长生不老和涅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生不老”一直是道教的终极追求,而“涅槃”,是佛教达成解脱的途径,以求达到常、乐、我、净的境界。道教乐生,认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就不能再一次得到生的机会。而生在现世是一件如此快乐的事,于是他们不断谋求长生之法,以期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他们以自身效法天地,秉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原则,讲求合乎天道,达到天地那样长久的目的。因此于此相应,道教创造出一个清净的神仙体系,作为道教终极的理想。
- [1] 《老子》第七章[2] 《养生论》[3] 《中阿含经》卷十二《天使经》[4] 《大智度论》卷二十七[5] 《金刚经》[6] 王明,《太平经合校》P.70
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贴吧太杂,知乎喷子太多,豆瓣让人浑身鸡皮疙瘩,知网收费,专业论坛半天不见一个人。。。
然后无意间,楼主找到了一个哲学网站:http://www.philosophy.org.cn
发现里面高质量文章好多,不,而是低质量文章基本不存在。。。
恩,祝诸君学习愉快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opheliascarlett 于 2016-8-5 10:21 编辑
国学和哲学·七月签到大家好,我是依然不会排版然而也转正了的版主最近#赵薇事件#沸沸扬扬(具体大家自己微博去搜本人不屑评价)现在微博里各种阴谋论满天飞最近又和室友聊起很多留学生即使出来了这么多年也不肯承认美国也是有很多缺点并不是乐土这件事这次的签到请你们一句话告诉我你信不信这些阴谋论信五毛还是信美分或者你也可以什么都不信,或者看一篇文章换一个信仰我本人立场你们应该已经看出来了,但是我们今天不讲对错ID信啥
召唤基友
均为必填项。基础奖励20ZB,召唤基友封顶5ZB,签到特别走心随机掉落宅贡[查看全文]
此帖禁水,善用点评。
非签到格式回复警告&扣20宅币+5宅贡&删帖
本帖最后由 opheliascarlett 于 2016-6-2 14:03 编辑
国哲思考题·试水的初回思考题规则:每期思考题会就一个论题给出两个或更多的各家之言,请从以下选项选一派赞成或都不赞成并发表自己意见,然后简单给出理由。
出题老师的一些浅见:
所有哲学体系中,形而上的讨论都离不开变与不变。有名和无名之争是国学形而上的两大派:有名则稳定不变,无名则变。
百家争鸣时期,有名派以孔子为代表,认为万物有名,既有其本性。故而万物不变,有其宿命,以此类推人也生来就有他的位置,在其位谋其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才是正道。无名派则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觉得名它就是人创造出来的一个称呼,有的认为名所代表的实是会随时代变迁而变的。应用到人生也就是说,不需要被自己的出生所限制,可以适当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推荐参考资料: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原文赏析:
A. 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B. 儒: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C. 杨朱: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
D. 墨:名:达、类、私《经上》。《说》曰:名。“物”,达也。有寔必待文名也。命之“马”,类也。若寔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寔也。
ID选项/其他意见
理由
活动规则:
1. 请在本帖跟帖回复,可以占楼,24小时以内没有补上将予以处罚
2. 不用上面的格式也可以
3. 欢迎引申展开话题、补充其他论点或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请独立开新帖。
4. 500字以上回复也请开新帖。
5. 本帖禁水,但可以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建议
活动奖励:
1. 基础奖励10zb
2. 答题中若有翻译原文请著名原题中对应选项并高亮标出,奖励5zb。
3. 答题特别走心的同学和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同学有额外奖励
4. 召唤基友或挖坟相关科普贴奖励 5zb,上限20zb
5. 哲学是辩出来的,但请擅用点评(打架的双方都会被老师惩罚哦
[flash=235,346]http://www.xiami.com/widget/41245580_1771283609,_235_346_FF8719_494949_1/multiPlayer.swf[/flash]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opheliascarlett 于 2016-6-2 13:48 编辑
国学和哲学·六月签到大家好,我是新来的不会排版的版主然后我想出一个系列活动,叫思考题基本上就是每次拎一堆一个论题的各种论点原文出来分成ABCD几个选项大家选也可以补充,也可以自成一派我还会找一些相关资料挖挖科普贴的坟活动的试水贴点这里https://www.gn00.com/t-662668-1-1.html但是这样的东西,你们是希望我把他做成A不定期的活动呢B每月签到呢IDA还是B
召唤基友
均为必填项。基础奖励20ZB,召唤基友封顶5ZB,签到特别走心随机掉落宅贡[查看全文]
此帖禁水,善用点评。
非签到格式回复警告&扣20宅币+5宅贡&删帖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6-4-5 10:31 编辑
国学和哲学·生前身后事又到一年清明,踏青和祭扫的季节。缅怀前人之时我们不妨来想想自己的身后事。不少宗教都对身后事各式各样的描述,多多少少都和生前所为挂钩:这些成为了一直道德约束力。我们常常听到人说“做坏事是要下地狱的”,“做人要积德”诸如此类的教诲,那么,宗教对身后事的描述到底对现代道德观有多少影响?基本奖励:基础糖20宅币,宅贡&技能点根据内容质量随机掉落艾特小伙伴一个2宅币上限10宅币讨论原则:1.拒绝一句话评论,原创内容至少200字2.有理有据,逻辑清晰3.可以回复别人的评论,但是请理智讨论,不要吵架此帖禁水[flash]http://www.xiami.com/widget/41245580_1770579401/singlePlayer.swf[/flash]
举例:旧约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共通的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道德约束莫过于摩西十诫: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据说,违反了这些都是要下地狱的,然而我们看到了极端穆斯林,我们看到了十字军东征……各种以宗教名义而违背教义的行为层出不穷。女权面临的一大问题也由此而来:堕胎。女性理应有权控制自己的身体,然而宗教人士认为这是杀人。曾经避孕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我认为至少近几个世纪,十戒已然失去他的的道德约束力。[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