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酱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5-11-28 14:54 编辑

课程包含以下内容:

古希腊历史简介

现代社会理论基础

心理学导论

欧洲文明

基础物理

生物医学工程探索

哲学:死亡

聆听音乐

金融市场

博弈论

链接在这里: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查看全文]
HerpI
【道德经】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HerpI 于 2015-3-6 14:44 编辑

道;
层,层;
清清,静静;
黑是黑,白是白;
天地万物,各表一性。
金木水火土,东西南北中;
一道一名一字,万物千样百形;
千变万化皆一道,奈何一物常无穷;
混混沌沌朦朦胧胧,分分和和死死生生;
物物归其层浑然天成,事事守其宗欲看分明。
浑然天成杂物难辨清,欲看分明多事心不宁;
糊糊涂涂当清则清,马马虎虎欲醒不能;
物杂权当一物用,事多守一来权衡;
物可物非物恒,事是事非事明;
末未本一木,欲穷不如中;
人鬼神仙,皆自成形;
善亦善,恶亦恶;
分分,明明;
卷,卷;
终。

[查看全文]
ABC_GBA
《菩萨蛮》
展开Biu

菩萨蛮

盈筐丹荔春风岸,鲛绡香浸芙蓉面。

红锦绕青丝,岭南初去时。

放歌咸水曲,枕水杉皮宿。

梦醒竟成空,何时能再逢。

送上学生时期拙作一首,敬希教正。

[查看全文]
喵喵喵喵喵丶
【民哲指南】帮你构建属于自己的宏大哲学体系
展开Biu

首先,准备可以记录的东西。

其次,点开播放器,放一首Danielle De Niese的piangerò La Sorte Mia或者巴赫的BWV1052:Allegro,然后泡一杯茶,现在可以坐下来安心思考了:

先列出以下一些问题——

  • 你为什么要构建一个哲学体系?
  • 基于这种理由,为什么非得是哲学而不是艺术或科学?
  • 为什么非要是体系化的哲学?

  • 你的哲学体系致力于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 你的解决方案为什么优于其他的哲学家或思想家的体系?
  • 你会介意在自己的哲学里采用其他哲学家的论证或观点吗?

接下来,你可以歇口气,然后继续列出以下这些更细致的问题:

在你的哲学体系里:

  • 一切存在者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What)
  • 一切存在者如何存在?为什么?(How)
  • 真理是什么?为什么?(认识上的)
  • 正义是什么?为什么?(伦理上的)
  • 历史是什么?为什么?
  • 人是什么?为什么?
  • 美是什么?为什么?

写完这些,你可以再消化会儿,然后继续工作:

  • 在你的哲学体系里:
  • 你的哲学体系是否比科学更好地解释了事物?为什么?
  • 比起宗教呢?为什么?

  • 真理可认识吗?人类应该怎样做,以认识到真理,为什么?
  • 正义可教导吗?人类应该怎样做,以成为正义的,为什么?
  • 如果人类不需要变得正义,那人类应该变得怎样?为什么?
  • 历史有规律吗?这个规律值得探寻吗?它是什么?我们能认识它吗?为什么?

好了,一个哲学体系的轮廓出来了。你可以对照这些列出来的问题一一作答了。请在最后务必检查自己的答案,以免出现自相矛盾的可笑情况——一个合格的哲学家是不会自相矛盾的。当你觉得能自圆其说时,请找到一本柏拉图的《理想国》,然后对照自己的有关正义的回答,对他书里的观点进行批判。做完这项工作后,再找到柏拉图的《美诺》、《会饮》、《巴门尼德》、《法意》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然后依葫芦画瓢,用自己关于存在者、真理、历史、人和美的观点,对这两个哲学败类的著述逐条批判。最后记得把批判写下来——这些批判必须要包含:

  • 他的这个观点是什么?
  • 你确定他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 他的这个观点是错的吗?为什么?
  • 你的学说凭什么能对他造成致命一击?你的学说的优势在于什么地方?

好了,等你做完这些工作的时候,把你的笔记录入成电子形式,然后按问题把文字归类,使其显得有条理。然后把它上传到知乎的问题描述里,最后私信我,我会在我的答案里帮你完成你的伟大体系。

当然,这个帮助不是无偿的:假如你赚钱了,记得分红我百分之五。如果你是妹子,而且对自己的身材长相有一定自信,请联系我

[查看全文]
继续
【论语】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展开Biu

不担心自己没有职位,只是担心自己能否胜任。

那如果根本就没有一个让自己立的地方,还能做到不患无位吗?

钱穆先生在论语注释中写道,君子求其在我,不避位,亦不汲汲于求位。

那这句话是不是就只是针对有位的人?

除此之外,把朝堂之上的官职替换成我们的现在社会中的,比如社会地位 ,比如职位,其所代表的又是何种心态?

最后,孔夫子的患所以立,那君子当以何而立?

【以上并没有中心思想,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句话而已,所以也想听听大家的见解】

[查看全文]
royalkiller
经院哲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展开Biu

经院哲学的意义,望大家自行度娘。

如题,用哲学去维护神学有必要吗?神学属于信仰的范畴,而哲学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范畴,神学可以通过神来解释一切,而哲学即使是唯心主义哲学也不敢自称能解释一切。

哲学是形而上的,这意味着它没有必要去解释并维护一些人类根据自己形象所创造的东西,这是我的观点。

恩,希望大家来讨论下@ou#

[查看全文]
Milesama
关于【圣托玛斯的五路论证】,即天主存在的证明。
展开Biu

楼主今年哲学的课程学过的最有名的三个人分别是:亚里士多德,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

然后于是楼主要放假了那么在圣诞节来临之前就先扯扯这些事情好了,以免放假了之后连笔记也不看了╮( ̄▽ ̄")╭ 。

以下的全部观点为【个人】,并不各种各种的那什么,以下一些些部分均来自书本以及课堂笔记,有错误望指出。

圣托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欧洲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天主教会认为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三十五位教会圣师之一,也被称作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

by wikipedia

笔记:

关于托马斯的出生,托马斯是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的表弟。

关于托马斯的思想,早期的托马斯是属于亚里斯多德学派,但是后期和亚里士多德的分歧点产生在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和制汉语:形而上学,英语:metaphysics),是一个传统的哲学分支,旨在解释存在和世界的基本性质。

by wikipedia

不过这个帖子的重点不是在考虑这个问题于是我就略过了,不然我可能要打字打到很晚睡╮( ̄▽ ̄")╭ 【虽然觉得不介绍一下前因后果的话很难直接切入正题_(:зゝ∠)_

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还是蛮有趣的,毕竟有一个连【上帝】这两个字都不愿意听到的学生在╮( ̄▽ ̄")╭


首先引用一下百度百科上的五路论证

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在世界上,有些事物是在运动着,这在我们的感觉上是明白的,也是确实的。凡事物运动,总是要受其他事物的推动,因而任何运动都是由在它之前的另一个运动引起的,这样一直推论下去,“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此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2.“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在现象世界中,我们发现有一个动力因的秩序。这里,我们决找不到一件自身就是动力因的事物。动力因,也不可能推溯到无限,因为一切动力因都遵循一定秩序。第一个动力因,是中间动力因的原因;而中间动力因,不管是多数还是单数,总是最后的原因的原因。如果去掉原因,也就会去掉结果。因此,在动力因中,如果没有第一个动力因(如果将动力因作无限制的推溯,就会成为这样情况),那就没有中间的原因,也不会有最后的结果。所以,必有一个最初的动力因,此最初的动力因就是上帝。

3.“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又是不存在,是可能性,又是必然性。而任何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获得其存在和必然性。照此推论下去,“我们不能不承认有某一东西:它自身就具有自己的必然性,而不是有赖于其他事物得到必然性,不但如此,它还使其他事物得到它们的必然性”。这个东西就是上帝。

4.“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同程度上是好的、真实的、高贵的,其标准就在于它们与最好、最真实、最高贵的东西接近的程度。“因此,世界上必然有一种东西作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得以存在和具有良好以及其他完美性的原因。我们称这种原因为上帝”。

5.“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都为一个目的而活动,其活动总是遵循同一途径,以求获得最好的结果。显然,他们谋求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计划的。如果它们不受某一个有知识和智慧的存在者指挥,那么它们也不能移动到目的地。“所以,必定有一个有智慧的存在者,一切自然的事物都靠它指向着它们的目的。这个存在者,我们称为上帝”。

我学的不是中文的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可以理解_(:зゝ∠)_

关于第一点:

推动力,物体A的推动力是由物体B产生的,而物体B的推动力是由物体C产生的,

一而再再而三到最后一定有一个第一推动者,我们将这个推动者称为【上帝】。

我对这点是认同的,也觉得并没有什么讲不通的,

一个物体在运动着,就需要有一个理由(推动力)来解释为什么而运动,

只有第一推动者可以在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下去推动世界上的事物的运作。

关于第二点:

存在的原因,事物存在,为了证明这些事物存在就必须要有一个理由来证明这些事物存在,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自己证明自己存在。

只要有原因,才会有结果。

所以为了证明每个事物存在是需要一个来自不属于这个物体本身的证明的。

于是,只能解释为第一个存在而不需要解释存在的是【上帝】。

认同,大概就是存在的理由,人存在一定是有理由的,而这个原因正是上帝作为第一个原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理由

关于第三点:

关于世界上的事物,它们可以存在,它们也可以不存在。

但这个事物是为了其他事物的存在而存在的话,

那么就一定有那么一个存在是不需要为了证明其他事物的存在而存在的,那就是【上帝】。

认同,和第二点相似不过站在不同的基础上去论证一个事实。

关于第四点:

完美性,在我的视角中,可能对于我来说A是完美的,B也是完美的,

这只是我对于完美的一个定义,又或者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完美的。

当说出【A比B完美。】这句话是正确的,如果存在着很美和一般美的话,自然也就存在着【最完美】。

而这个【最完美】是不能和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的,因为是【最完美】的。

而这个,我们称为【上帝】。

不是特别认同这一点,可能是我没有理解这一点的中心含义_(:зゝ∠)_

于是这点求解答_(:зゝ∠)_

关于第五点:

这点记得蛮清楚的╮( ̄▽ ̄")╭ ,因为我听不懂老师又重新说了一次。

智慧的存在者。

羊活着吃草,狼活着吃羊,为什么会是狼吃羊而不是羊吃狼?

这些不会改变的活动而存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有智慧的创造者的指挥。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安排这个世界的规则(用词大概有问题),

那么自然一种事物也不会为了它们的目的而行动。

而这个人安排一切的智者,就是【上帝】。

认同,其实我自己解释的并不十分清楚_(:зゝ∠)_,大概是中文不够用了【【【

被身边环境的气氛和各种信仰从一个无信仰者确实被熏陶成【相信着那什么了】

个人觉得这五点蛮帅气的,我无力反驳上面其中的任意一条,因此我相信有上帝的存在╮( ̄▽ ̄")╭

当然我不是教徒,我就是个修了2年哲的渣渣请轻拍讲错什么请不要杀我╮( ̄▽ ̄")╭

啊啊,还是圣奥古斯丁的思想也是蛮有趣的,有空会再发_(:зゝ∠)_

[查看全文]
喵喵喵喵喵丶
【现代西哲】海德格尔的「此在」是什么意思?
展开Biu

海德格尔的「此在」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人。从更难理解点的意义上说,就是你和我,我们大家所是的那种存在者。当海德格尔提出缘在这个概念时,他的意图是摒弃“人”这个被用滥了的术语。当“人”这个概念被生物学、人类学和伦理学滥用的时候,使用这个概念就不可避免地连带出一连串思想史中的糟粕,与其如此,海德格尔明智地选择退出贵圈,独自立了个山头。其中深意,只有有一定哲学基础的人才能明白。而这样做的另一点原因是,这个词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世界》里的理论体系是很贴切的。但详细地阐述这一点则是另一篇文章的任务了。

缘在的德文词是Dasein,这不是一个海德格尔生造的词,它早在黑格尔那里就被使用过,在现代德语中也被以迥然不同的意义使用着。由Da和sein两个部分拼成。后者sein是德语里ist的变体,德语里的ist相当于英语里的is。但sein是个不定式,表示一个动态的过程,类似to be,这表示出了Dasein与存在(Sein)之间的关系。至于前半部分Da,则是一个用法很灵活的小词,在德语里有相当之多的意思,并且经常与其他词合体而成为复合词……Da指代Dasein这种存在者“是其所是”(sein)的方式——至于这种方式是什么,相信明眼人可以领会到一二,没看懂的也不用着急,我接下来会粗略地讲一讲。

好了,经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这几点:

  • 缘在(Dasein)是我们自己向来所是的那种存在者。
  • 缘在(Dasein)这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是Da。

以上二点总结中,第二点是值得展开阐述的。

在海德格尔的原文中,这个结论中间还缺了几个环节。缘在与存在(Sein)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于,缘在总是在自己的存在中领会着存在的意义。——在西语里,存在与“是”相通,Being总是与is、are等范畴相通。当我们指着一辆车断言“It is blue”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作为车的it,也能知道blue是什么,但中间的那个is,那个“是”,那个存在,这个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能领会到。在另一方面,我们又是在自己“是”的过程中——也就是存在的过程中——领会着存在的。所以我们作为缘在,我们的存在与存在本身有一种特殊的关联。这种关联在于,我们的存在不是简单的is,而是to be,是existent,不是简单的ist(是),而是existiert(生存)。海德格尔认为可以通过分析这个生存结构,最后追问到存在的意义。为了这个目的,他以三个步骤来展开自己的叙述:

  • 缘在与世界的关系
  • 缘在与他人的关系
  • 缘在与自己的关系

经过以上进一步骤的梳理,我们可以再总结出一点:

  • 缘在(Dasein)这种存在者在自己的存在(生存)中与存在发生着关系(领会)。

但在最后的最后,

一刀化万刀,万刀即一刀,

整部存在与时间的所有精髓此刻就凝聚在一点——

就在这个Da上!!!

这个Da,就是“在……中”、“先行于……”、“朝向……”、“所因……”、“为了……”等等情态的一个化身。缘在没有现成的本质,他的本质是一些空洞的、形式化“Da”,以至于他必须要在不断地与世界和他人打交道中来获得自己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缘在就是他的缘,因为缘就是缘在的存在(生存)得以发生的场域,如果没有缘,缘在就不能存在(生存)——那个可能性的界限,被海德格尔称为死。最后海德格尔又把生存活动层层剥离,最后揭示出缘在的最终本质时间性,阐明缘在的本质就是“曾在地当前化着的将来”——一段及其空洞的纯“态势”:烦(Sorge,也译作操心)。

但这又是后话了。

至于海德格尔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种思路来讨论存在问题,以及这条思路的优劣,这又是另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碧岩录》有云:声前一句,千圣莫传。

——以此来理解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提纲挈领,应无大碍。

祝学习快乐。

[查看全文]